黃鼠狼和白鼬不是一個種類,它們的區別是:
一、形態特徵
黃鼠狼:黃鼬體長28-40釐米,尾長12-25釐米,體重210-1200克。體形中等,身體細長。頭細,頸較長。耳殼短而寬,稍突出於毛叢。尾長約為體長之半。冬季尾毛長而蓬鬆,夏秋毛絨稀薄,尾毛不散開。四肢較短,均具5趾,趾端爪尖銳,趾間有很小的皮膜。
肛門腺發達。雄獸的陰莖骨基部膨大成結節狀,端部呈鉤狀。
白鼬:白鼬體重25-116克,體長170-330毫米,尾長95 - 140毫米。體形似黃鼬,身體細長,四肢短小,毛色隨季節不同,夏毛身體背面和腹面顏色不同,背面自吻端向後經頰部、頸側、體側至四肢腕部及尾的背面為灰棕色,足背為灰白色。
腹面由下唇、頜部、喉部至腹部及四肢內側為白色;足背為灰白色;尾下基部2/3同於腹色,近末端1/3段全黑色。冬毛全身均為純白色,只有尾端為黑色。
二、生活習性
黃鼠狼:夜行性,尤其是清晨和黃昏活動頻繁,有時也在白天活動。通常單獨行動。善於奔走,能貼伏地面前進、鑽越縫隙和洞穴,也能游泳、攀樹和牆壁等。除繁殖期外,一般沒有固定的巢穴。通常隱藏在柴草堆下、亂石堆、牆洞等處。嗅覺十分靈敏,但視覺較差。性情兇猛,常捕殺超過其食量的獵物。
黃鼬食性很雜,在野外以老鼠和野兔為主食,也吃鳥卵及幼雛、魚、蛙和昆蟲。
白鼬:白鼬夜行性動物,從黃昏開始活動,但有時白天也能見到,活動範圍大多與捕食物件的活動有密切關係。一般單獨活動,有自己固定的獵遊區。在領域內的石頭、樹樁、樹枝上留有標記,由肛門腺分泌物,擦在活動領域的顯著物體上以表示其領域。
白鼬是一種食肉動物,食本領很高。主要以鼠、鳥、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魚和昆蟲等為食,也吃植物漿果等。
三、棲息環境
黃鼠狼:棲息于山地和平原,見於林緣、河谷、灌叢和草丘中、也常出沒在村莊附近。居於石洞、樹洞或倒木下。
白鼬:白鼬適應力很強,草原草甸、沼澤地河谷地、森林以及半荒漠的沙丘及耕作地均有分佈。棲息于山地森林等地帶。
黃鼠狼和白鼬不是一個種類,它們的區別是:
一、形態特徵
黃鼠狼:黃鼬體長28-40釐米,尾長12-25釐米,體重210-1200克。體形中等,身體細長。頭細,頸較長。耳殼短而寬,稍突出於毛叢。尾長約為體長之半。冬季尾毛長而蓬鬆,夏秋毛絨稀薄,尾毛不散開。四肢較短,均具5趾,趾端爪尖銳,趾間有很小的皮膜。
肛門腺發達。雄獸的陰莖骨基部膨大成結節狀,端部呈鉤狀。
白鼬:白鼬體重25-116克,體長170-330毫米,尾長95 - 140毫米。體形似黃鼬,身體細長,四肢短小,毛色隨季節不同,夏毛身體背面和腹面顏色不同,背面自吻端向後經頰部、頸側、體側至四肢腕部及尾的背面為灰棕色,足背為灰白色。
腹面由下唇、頜部、喉部至腹部及四肢內側為白色;足背為灰白色;尾下基部2/3同於腹色,近末端1/3段全黑色。冬毛全身均為純白色,只有尾端為黑色。
二、生活習性
黃鼠狼:夜行性,尤其是清晨和黃昏活動頻繁,有時也在白天活動。通常單獨行動。善於奔走,能貼伏地面前進、鑽越縫隙和洞穴,也能游泳、攀樹和牆壁等。除繁殖期外,一般沒有固定的巢穴。通常隱藏在柴草堆下、亂石堆、牆洞等處。嗅覺十分靈敏,但視覺較差。性情兇猛,常捕殺超過其食量的獵物。
黃鼬食性很雜,在野外以老鼠和野兔為主食,也吃鳥卵及幼雛、魚、蛙和昆蟲。
白鼬:白鼬夜行性動物,從黃昏開始活動,但有時白天也能見到,活動範圍大多與捕食物件的活動有密切關係。一般單獨活動,有自己固定的獵遊區。在領域內的石頭、樹樁、樹枝上留有標記,由肛門腺分泌物,擦在活動領域的顯著物體上以表示其領域。
白鼬是一種食肉動物,食本領很高。主要以鼠、鳥、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魚和昆蟲等為食,也吃植物漿果等。
三、棲息環境
黃鼠狼:棲息于山地和平原,見於林緣、河谷、灌叢和草丘中、也常出沒在村莊附近。居於石洞、樹洞或倒木下。
白鼬:白鼬適應力很強,草原草甸、沼澤地河谷地、森林以及半荒漠的沙丘及耕作地均有分佈。棲息于山地森林等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