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憑著自己“虐你千千萬遍”吸引了不少觀眾去電影院觀看。影片啟用的演員也是大陸這邊比較熟知的,陳意涵、鬼鬼等,所以有熱度並不奇怪。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是韓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翻拍。它並不是純正的臺式影視。
↑韓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2009
虐戀情深、超級催淚彈,這些元素的加持,讓這部電影去年年末在臺灣上映時,就取得了票房冠軍。現實、文藝又帶著一些浪漫,其實在以往的臺式影視中也是有跡可循的,但是南韓劇本自帶的“狗血感”(並沒有說這樣不好的意思),明顯讓這部電影的成功來得更容易了一些。
所以與其說這是臺式影視的自救,不如說這是一次對大眾口味的妥協。臺灣的影視作品頹勢盡顯,娛樂業發展大不如前。所謂自救,並不是憑一步淺淺試水的翻拍電影就能做到的。
只不過恰巧這部翻拍成功了,帶著很突出的標籤,定位也比較明確。
而這次嘗試也沒有想象中那麼有好感。除了虐還是虐,被觀眾評價“過度煽情”、“毀三觀”、“男二也太慘了吧”,其實內容是比較空洞的。導演想傳達出來的“愛”,也並非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相反覺得很神經病。
故事的男二從頭到尾都是被利用的那一個,本來就是被前女友給綠了,最後男女主雙雙跟這個世界Say Goodbye了,他也就孤單一個人了。
但其實原版中的男二,對於自己只是男主想要在他死後,能給女主好生活的那個替代品這件事,是從始至終都知道的。這樣故事就會合理很多,也不會覺得這群人的三觀那麼自私自利了。
臺灣的影視其實極為擅長將“浪漫”與“現實”融合,可能跟發音也有關係,他們的現實相對而言,就會柔軟一點,但其實暗中也裹挾著刀子。這種特色應該抓住。
總而言之,臺式影視的自救,單靠這種酸且無深度的騙眼淚電影,是真的做不到的。道阻且長,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吧,期待看到更多能打動人心的作品。
最近這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憑著自己“虐你千千萬遍”吸引了不少觀眾去電影院觀看。影片啟用的演員也是大陸這邊比較熟知的,陳意涵、鬼鬼等,所以有熱度並不奇怪。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是韓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翻拍。它並不是純正的臺式影視。
↑韓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2009
虐戀情深、超級催淚彈,這些元素的加持,讓這部電影去年年末在臺灣上映時,就取得了票房冠軍。現實、文藝又帶著一些浪漫,其實在以往的臺式影視中也是有跡可循的,但是南韓劇本自帶的“狗血感”(並沒有說這樣不好的意思),明顯讓這部電影的成功來得更容易了一些。
所以與其說這是臺式影視的自救,不如說這是一次對大眾口味的妥協。臺灣的影視作品頹勢盡顯,娛樂業發展大不如前。所謂自救,並不是憑一步淺淺試水的翻拍電影就能做到的。
只不過恰巧這部翻拍成功了,帶著很突出的標籤,定位也比較明確。
而這次嘗試也沒有想象中那麼有好感。除了虐還是虐,被觀眾評價“過度煽情”、“毀三觀”、“男二也太慘了吧”,其實內容是比較空洞的。導演想傳達出來的“愛”,也並非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相反覺得很神經病。
故事的男二從頭到尾都是被利用的那一個,本來就是被前女友給綠了,最後男女主雙雙跟這個世界Say Goodbye了,他也就孤單一個人了。
但其實原版中的男二,對於自己只是男主想要在他死後,能給女主好生活的那個替代品這件事,是從始至終都知道的。這樣故事就會合理很多,也不會覺得這群人的三觀那麼自私自利了。
臺灣的影視其實極為擅長將“浪漫”與“現實”融合,可能跟發音也有關係,他們的現實相對而言,就會柔軟一點,但其實暗中也裹挾著刀子。這種特色應該抓住。
總而言之,臺式影視的自救,單靠這種酸且無深度的騙眼淚電影,是真的做不到的。道阻且長,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吧,期待看到更多能打動人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