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小小百科全書
-
2 # 小人物子祥說歷史
子祥答辯:
想了解鴻門宴,必先了解鴻門宴形成的前因: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胡亥因採用章邯計策,釋放驪山刑徒,大敗起義軍,在定陶大敗項梁,項梁陣亡。
章邯出函谷關多次大敗起義軍,認為彭城的楚軍不足為慮,因此放棄對彭城的楚軍攻擊,進而兵圍鉅鹿城。
起義軍多次被打退,各諸侯軍不認為西進攻擊秦軍是好的計策,只有項羽怨恨秦軍殺了項梁,願意和劉邦西進攻擊秦軍。
因此項羽從正面硬碰秦軍,鉅鹿一戰,項羽封為戰神,各諸侯軍唯項羽令是從,章邯投降,項羽坑殺秦降軍二十萬。
這時劉邦聽從張良的計策,繞開秦軍主力,繞到南陽,逼降南陽郡守,劉邦南路楚軍一路招降秦軍,逼進武關。
章邯投降項羽,趙高殺了胡亥,派使者前來,約定關中分地稱王,劉邦採用張良計策,讓酈食其,陸賈遊說守關秦將。
有人遊說劉邦,章邯投降項羽,項羽封章邯等人為關中王,這樣劉邦就當不成關中王了,就派兵駐守函谷關,阻擋其他諸侯軍進入關中,因此項羽大為惱火。
項羽派遣先鋒大將英布,扣關攻打函谷關,進入關中,駐守在鴻門。
范增聞劉邦入關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知其志不小,勸諫項羽攻打劉邦,項羽下令將士埋鍋造飯,清晨攻擊劉邦,是時項羽軍四十萬號百萬,劉邦軍十萬號二十萬,實力遠不及項羽。
恰逢項伯要救張良,張良藉此機會讓項伯向項羽解釋,項羽這才停止行動。
第二天,張良、樊噲等人陪同劉邦赴宴鴻門,當面向項羽道歉。
劉邦能夠免除鴻門劫難,其因有三:
第一,天不亡劉邦,張良有恩與項伯,項伯要救張良,袒露了項羽攻打劉邦的計策,這才有了張良計。
第二,聽從張良的計策,厚待項伯,並結為親家,這才有了在鴻門宴中項伯為劉邦以身擋劍的劇情,因為項伯是項羽、項莊的叔父,輩分高。
第三,樊噲聽從張良趁機以言語激項羽,劉邦得以用藉口起身離開,張良則留下善後。
當劉邦在洛陽南宮煮酒論英雄時,感慨的說“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吾不如子房啊”。
可見鴻門宴中,劉邦因驚嚇已經失去了應付的能力,能夠擺脫鴻門危機,完全靠的是劉邦自身的運氣和張良計。
-
3 # 木刈
公元前206年,秦朝都城的咸陽郊外鴻門,決定天下命運的一場宴會正在進行,他將影響未來中國近百年的歷史。這場宴會史稱“鴻門宴”,後世所有不懷好意的凶險宴會一概被人們稱為是“鴻門宴”。鴻門宴是項羽一生成敗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漢高祖皇帝劉邦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鴻門宴上,項羽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因為宴會擺在他軍營處,若是項羽真想發難留住劉邦將其殺了,劉邦等人絕對是不雙拳難敵四手,必死無疑的。而劉邦參加這場宴會,也是有著很大一部分賭的成分在裡面,生死被項羽等人捏在手裡,劉邦和張良在賭項羽要臉,賭項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和“名聲徹底敗壞”的危險殺了自己。這就比較有趣了,若是劉邦站在項羽的位置,會冒著名聲敗壞的風險殺了聲威震天、兵強馬壯的自己嗎?我相信劉邦會的。漢高祖皇帝可不覺得在這亂世最重要的是名聲。
鴻門宴之前,項羽已經向劉邦展露出無比的殺機,但是與張良交好的項伯幫著劉邦說話,說他是有苦衷的,聽聽他怎麼解釋在做決定吧。既然自己的叔叔都這樣說(項伯是項梁的弟弟,是項羽的叔叔),勉強給他個面子,答應讓劉邦來自己跟前說說吧。次日清晨,劉邦早早地帶著百餘名騎馬的隨從前往諸侯項羽駐軍處——鴻門。劉邦一見到項羽,沒等他先開口問罪,就立馬說:“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咱倆是出生入死過的好兄弟戰友,然而我也沒想到自己能先入關,能在這裡恭候將軍將領;如今竟有小人聲稱我有不軌意圖想王關中,我哪敢啊,這不是故意離間我們兄弟倆的關係,實在是可恨啊。
項羽聽到這話,本來即將噴薄而出的滿腔怒火直接消散了,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來;是啊,劉邦是我異姓兄弟,我怎麼能聽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的話要進攻他呢。害臊的項羽立馬出聲撇清關係,賣了告密的曹無傷,向劉邦賠不是。當天,項羽和劉邦像兄弟一樣一同飲酒。“項王、項伯東鄉坐。亞父南鄉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鄉坐,張良西鄉侍。”這坐法是有講究的,古代禮儀,帝王和臣下是相對而坐時,帝王面南,城下朝北;賓主之間相對而坐時,則是賓客為東向,主人在西向。
孤獨的范增
座次排下,好戲上演。范增各種暗示項羽動手,項羽裝作沒看見;范增只能親自上場,請出項莊;項伯登場阻撓項莊,項羽竟然覺得沒什麼不對,可能以為項伯知道自己不太想殺劉邦吧;之後便是大猛士樊噲登場,狂飲酒和生吃大豬腿,“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再就是劉邦假裝上廁所,走人。但是到這,鴻門宴還沒有結束。劉邦走了,張良留下收拾殘局,以防生變:“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姿態做這麼卑微了,項羽應該不會再發難了吧。而劉邦從鴻門回霸上軍營,張良也做好了防止范增等人狗急跳牆的準備: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
4 # 天晴愛睡覺
楚懷王為了控制項家的勢力,在路線分配上可以使絆子,讓項羽北上救趙,讓劉邦走武關路線,並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就是 想用劉邦挾制項羽,而且給項羽特意安排了宋義這個絆腳石,結果項羽直接殺了宋義,破釜沉舟率領8000江東子弟打敗章邯秦軍,一路殺進函谷關,屯兵霸上!
劉邦任用張良妙計,一路極速進入關中,約法三章收買人心,但是項羽勢大風頭正勁,自己肯定是打不過的,不如直接求饒!
鴻門宴劉邦死裡逃生,主要在於三點:
第一,讓張良打通項伯的關節,約為親家,項羽此人非常聽信項家人的話,有項伯這個臥底先做工作自己安全多了!
第二,帶上了張良和陳平,方便出謀獻策臨機應變,提前部署好了部隊,探測好了路線,隨時做好撤退準備,所以才能撤退從小路飛速回營地!
第三,樊噲有勇有謀,闖陣直接破了刺殺劉邦的陰謀,一番場面話說的項羽猶豫搖擺,殺心散去反生出愧疚之情,讓氣氛從緊張變得鬆動!給劉邦趁機逃跑爭取了時間!
-
5 # 文史天地匯
與其說扭轉乾坤不如說保得性命,劉邦能夠在鴻門宴中活下來,一方面要依靠張良等人的計謀,另一方面也得益於項羽的性格。
說句難聽一點的話,劉邦在項羽的眼裡,從來就不算個對手,而劉邦能夠取得最終勝利,離不開項羽的剛愎自用。
且說鴻門宴,時間的背景是秦末,有人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結果也是如此,當時項羽和劉邦兩支大軍一同攻向咸陽,項羽遭遇秦軍最後主力,鉅鹿之戰勝利聲名鵲起,本以為天下已經姓楚了,卻突然得知劉邦已經攻陷咸陽,並且準備稱帝。
項羽大怒,率領軍隊一路進攻,破了劉邦留下的守軍,這才有了後面的鴻門宴。
明知宴無好宴,可劉邦如果不去,那就坐實了他要稱帝的說法,那麼他與項羽之間少不了一戰,可是雙方兵力懸殊,劉邦根本不是對手。
戰戰兢兢赴宴,項羽也起了殺心,可是張良也有準備,樊噲的闖入成為了轉折點,並且一番早已經準備好的言語說得項羽改變了心意。
至於說的是什麼,不過就是劉邦無心稱帝,入關之後一直靜等項羽到來,將項羽捧得很高,把劉邦說得毫無野心並且對項羽十分拜服。
導致項羽如果此時殺了劉邦,就會變得不仁不義,如果換一個人這一招不一定好用,可是對項羽很有效,而且項羽根本也看不起劉邦,所以就打消了殺劉邦的念頭。
劉邦也因此能夠施展尿遁,逃出昇天。
至於後來項羽兵敗,更多的也是他自己的原因,看不上韓信,火燒阿房宮,失了大將又失了民心,再加上自己的決策失誤,失敗也就不奇怪了。
-
6 # Zh上善若水W
鴻門宴上真正想殺劉邦的是項羽的謀士范增,項羽至始至終都沒有下定決心殺劉邦。可以說鴻門宴上項羽就是故意讓劉邦逃走的。所以鴻門宴上劉邦成功逃走的根本原因就是項羽對他至始至終都沒有起殺心。
公元前207年,懷王有約,誰先進入關中就封關中王。劉邦、項羽分兵兩路攻打秦朝,項羽出兵北線,在鉅鹿與秦軍主力對戰。由於秦軍主力都在於項羽交戰,故而另一方面的劉邦基本上沒什麼阻力,很輕鬆的就攻下了咸陽。雖然項羽消滅秦軍主力,居功至偉,但是入關時間上卻趕在了劉邦後面。劉邦率先進入關中,自然頗為得意,想著自己馬上就是關中王了。可是項羽聽說劉邦功勞不大卻有稱王的想法,非常的憤怒,準備發兵將其消滅。鴻門宴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這原本是一場殺劉邦的宴會,最終卻因各種因素導致了失敗,讓劉邦成功脫逃了。劉邦是如何化解這場危機四伏的宴會的呢?他的出逃是偶然的嗎?當然不是,其實這四個人的表現決定了他成功出逃的必然性。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且來看一下。
其次是項羽,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項羽明明是要殺劉邦的,為何他卻成了救劉邦的人呢?這不是矛盾嗎?看起來是有點前後矛盾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劉邦為了保住性命,不惜在宴席上鼓吹自己多麼的有情有義,絕不會做對不起兄弟的事情等等,其目的就是為了讓項羽心軟。看著劉邦一副情真意切又十分軟弱的樣子,項羽確實開始心軟了,殺了他感覺自己倒成了不仁不義的小人了。所以項羽性格上的弱點,讓劉邦大大增加了活命的機會。要知道,以項羽的絕對優勢,不管怎麼殺劉邦都是輕而易舉的,但項羽卻沒有果斷將其殺之,正是他的性格救了劉邦一命。
最後一個人則是樊噲,樊噲的突然闖入軍帳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一番慷慨陳詞的訴說,不僅讓項羽十分喜歡他,而且還賞了他酒和肉。而樊噲的出現也並不是偶然,這當然是有計劃有目的,想必前一天劉邦就已經開會研究過了。樊噲說的一番話,總結起來無外乎也就是告訴項羽:劉邦是有功之人,殺他是不義的行為,必然會遭到天下人的恥笑!故而,樊噲的出現再一次的加強了項羽不殺劉邦的決心。
故而,他們四個人的表現,為劉邦的成功脫逃鋪平了道路,使劉邦最終能活命成為了必然。項羽設宴款待劉邦,在宴會上范增頻頻向項羽示意殺劉邦,而項羽卻不予理會。這也足以說明項羽並沒有殺劉邦之心,而劉邦能從鴻門宴上逃出項伯功不可沒。不過這些早在鴻門宴德前一天晚上就成了定局,後來鴻門宴上想殺劉邦的不過是范增罷了。倘如項羽對劉邦真的起了殺心,那麼劉邦即使插翅也難逃楚營。
-
7 # 浩宇話青史
鴻門宴劉邦如何扭轉乾坤?鴻門宴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義軍攻入函谷關,進入關中地區。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入關後,與秦民約法三章,並派人駐守函谷關,以防項羽進關。當時項羽剛剛於鉅鹿之戰取得勝利,並殲滅了秦軍的主力,正向關中進發。劉邦兵力雖不及項羽,但劉邦先破咸陽,並派人駐關阻項羽。項羽勃然大怒,派英布擊函谷關,項羽入咸陽後,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在即。張良從項羽的族叔--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告知劉邦,劉邦吃驚不已,讓張良請項伯入營,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討好項伯,並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並讓劉邦次日前來項羽道歉。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殺了劉邦,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又賜之生豬腿,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藉口一走了之。
1.項伯的洩密讓劉邦有了準備
2.項莊技術太差(砧板上的肉都切不掉)
3.項羽的優柔寡斷(直接讓士兵衝進來殺了不就得了)
-
8 # 老楊QAQ咩咩咩
首先,劉邦赴鴻門宴的原因是當時正值秦朝末年,劉邦和項羽各自有其大軍不斷攻破各個關口,佔領領地。所以也成為了當時的兩大領袖。劉邦大軍的兵力在當時實力弱於項羽,當劉邦率先攻入關中後,劉邦的手下說他準備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大發雷霆,因此項羽的謀士范增為項羽提出了鴻門宴計策,意在除掉劉邦。劉邦在項羽的親信項伯那裡聽到此訊息後,非常震驚,隨後,在張良的幫助下,考慮到目前的兵力將力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和對項羽性格的瞭解,為避免兵戎相見的危險,只能頂著壓力前去赴宴,並在宴席中嘗試放低姿態,先行認錯來化解項羽的憤怒。這就是劉邦赴鴻門宴的原因。
其次,劉邦赴鴻門宴的原因也是他了解項羽的脾氣,並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張良的計策。劉邦的個人情緒力控制是非常強的,他懂得如何拿捏輕重,可以在不同事態發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知道如何應情況變化。而項羽為人過於坦率,有勇無謀。所以劉邦前去赴宴。劉邦赴鴻門宴的原因主要是以上兩個方面,正是這兩個方面推動了事件的發展。
劉邦赴鴻門宴的原因在歷史學家的研究中有很多說法,但是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秦國時期劉邦項羽分別獨立攻破城池想要稱王的歷史背景原因;二是劉邦瞭解項羽容易衝動的性格以及相信自己能夠圓滑處理,隨機應變的能力。
鴻門宴結局預示著項羽戰敗,劉邦贏得最終勝利。鴻門宴故事發生於二千多年以前,對今天的讀者、學者,卻有著深遠的教育意義和認識意義。兩位英雄的結局不同,每個人心中有對鴻門宴結局都有著各自的看法與評價。
-
9 # 摩7登8時9代
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事件,很多人認為項羽在鴻門宴上的錯誤決定為自己以後成就霸業留下隱患,是一個轉折。明知道鴻門宴是一個可能丟掉性命的局,為什麼劉邦還要去呢?劉邦可以從這場鴻門宴中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對於鴻門宴,歷史上有很多的說法,司馬遷他自己的著作中詳細記載了這個事件的全過程,其中最精彩的高潮部分莫過於項莊要求舞一套劍法助興,其實他真正的想法是想要殺掉劉邦,為的是除去後患,可是,因為很多原因,使這次的刺殺不了了之。在飯局中,劉邦他的參乘樊噲闖入宴中,大意是告訴項羽雖然劉邦先入關中,但封閉宮室,等待霸王來臨,並派軍把守函谷關,並無其他心思,並說項羽可能聽信小人讒言,殺掉劉邦,不是名義之舉。有人說樊噲的這些話正中項羽的心思,為了保留自己的顏面,只得放了劉邦,其次認為劉邦並無野心,他以仁義之心對待劉邦,但在他人眼裡看來,大多認為項羽以自己的婦人之仁為自己造成了隱患,實在是愚蠢至極的行為。歷史上大多的評價與分析都是這一種,實則我認為不是,若真要分析漢高祖劉邦為什麼能全身而退的原因,還要從項羽和劉邦這兩個方面一起分析。
此歷史事件的背景要從秦朝末期說起。陳勝吳廣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抗秦無果後,由項羽領導的楚中國人起義軍扛起了滅秦的大旗,另一支隊伍便是由劉邦領導的軍隊,楚漢爭霸的序幕就此拉開。在楚懷王與項羽的約定在,誰先入關誰就稱王,劉邦在兵力上不如項羽,當項羽與秦軍主力交戰的時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鉅鹿之戰,劉邦已經率軍先入咸陽,並派軍駐紮在函谷關阻止項羽。按照當時的歷史事實分析來看,因為項羽在鉅鹿牽制了秦軍的主力,劉邦才得以順利入關,戰爭勝利後,項羽得知劉邦已經先他入關,很是憤怒。破關而入,直接殺到霸上,這是項羽,劉邦的軍隊都在霸上,陷入僵滯的局面。接下來便上演了鴻門宴的故事。
故事發展到這,到底為什麼劉邦可以在鴻門宴中躲過一劫,安然無恙呢?先從項羽這方面分析,項羽在鉅鹿之戰獲得勝利,人們都認為他是一代霸王,對他敬佩不已,但此時的項羽經過這一大戰之後,兵力不足,根本沒有得到天下的實力,而項羽在手的人數其實真正屬於他的可以相信的少之又少,如果他真的與劉邦兵戎相見,很有可能被他人坐收漁翁之利。而此時的劉邦帶領兩萬軍隊入關之後,便招收了八萬的秦軍俘虜,實力大增。此外項羽還犯下了另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一把火燒了阿龐宮,並殺掉了秦軍投降的俘虜,此舉使項羽大失民心,同時也可以看出他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甚至有點迂腐。相反,此時的劉邦善待俘虜,收為己用,實為明智之舉,並且,劉邦並不是項羽的敵人,通過張良與項伯的一番話也為劉邦得到了辯解,並以他在宴會上的奉承之舉,使項羽相信他並無稱王之心,如果殺掉劉邦,便會損傷項羽的政治聲望,在諸多原因促使下,項羽決定不殺劉邦,而是積蓄力量,為自己今後的霸業謀劃。所以項羽不是婦人之仁,而是經過思考後做出的正確選擇,對於之前的說法未免太過於武斷。
劉邦雖是市井小民,但他的在有些方面成就了後來他的大業。通過鴻門宴全身而退我們便可以看出劉邦的的計謀與能力。為何這麼說呢?其一,劉邦入關之後沒有直接稱王,沒有燒傷搶奪,而是關閉宮室,妥善安排,一系列措施都表明他是有野心,有目標的人。而在樊噲宴會上說的那段話中,卻把這說成是為了項羽而作,並無異心,這令項羽羞愧自知理虧,這是不能殺的一點原因。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他直接導致了這個事件的不同結局,這個人他就是項伯,張良曾有恩於他,而張良又在劉邦軍中,為了張良逃過一劫,便連夜趕到張良那裡,告訴他鴻門宴的圈套,而張良又不是背信棄義的人,所以把這件事告訴了劉邦,他使劉邦逃過一劫。其三,劉邦在宴會上對項羽百般奉承,巧言令色,並主動對項羽謝罪,並解釋說自己並沒有想到能先行入關,所以請項羽不要相信小人讒言。劉邦已經這樣說了,經過冷靜思考,項羽也就沒有理由再殺劉邦了。綜上所述幾點原因,我們也可以看出劉邦的性格與處事能力,這也為他以後的大業奠定了基礎。
鴻門宴沒有除掉劉邦在某些人眼裡是項羽的一大失誤,但從另一方面深思之後,項羽其實是做了正確的選擇,至於項羽在和劉邦的對峙中是失敗者,很大方面的原因還是因為後來項羽的一些決策失誤,例如在用人方面,失去韓信,應該是他犯的最大的錯誤。反之,再看劉邦,或許是天命如此,讓他三次化險為夷,他本身也是善用人才,有謀略的人,相比項羽而言,他的成功也是有道理的。
回覆列表
可千萬不要給劉邦臉上貼金了,鴻門宴上劉邦扭轉乾坤?別開玩笑了。如果不是項伯竭力幫助劉邦,而項羽又沒有殺心,那劉邦再有本事也難逃一死。劉邦之所以可以順利度過殺局,一方面靠的就是劉邦自身的巧言令色,另一方面項羽的小叔叔項伯功不可沒。如果沒有項伯幫忙劉邦,劉邦即使靠著巧言令色逃過了項羽的殺局,也難逃項羽謀士范增的殺手。正是因為劉邦成功的蠱惑了項伯,這才使得鴻門宴上劉邦有驚無險。當然了,劉邦所做的這一切在鴻門宴之前就已經佈置妥當了。
之所以會有鴻門宴這件事情的爆發,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項羽對劉邦不滿情緒的爆發。原本當初劉邦進攻關中就讓項羽十分的不滿了。因為當時楚懷王熊心和天下諸侯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項羽本身非常的激動,但熊心卻想要壓制項羽,所以他支開了項羽,而選擇劉邦進攻關中。這就讓項羽對於劉邦極度的不滿。在劉邦拿下咸陽城後,劉邦開始忘乎所以,自以關中王自居。頗有一副強佔著關中不放手的架勢。
而且除了項伯的鼎力相助之外,劉邦自身也是冒了大險的。劉邦親自到項羽軍營中辯護,他對項羽一頓的吹捧,總之那個意思就是我劉邦能有今天全靠你項羽的幫助,我怎麼可能背叛你呢?再說了,咱倆是結拜兄弟,一起斬雞頭燒黃紙的交情,你怎麼能相信曹無傷這個小人,不相信你的弟弟呢?劉邦這一頓哭訴那可是哭的肝腸寸斷。項羽本身就是一個英雄,劉邦這一哭頓時讓項羽就看不起他了,他認為劉邦這麼一個無膽匪類確實不敢背叛自己,所以在鴻門宴之前項羽就已經沒有對劉邦的殺心。否則項羽又怎麼會縱容劉邦逃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