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先生的文

    雖然這個問題是很久之前提的,但因為有相似的經歷,非常想說一下我的看法。

    小時候父母出去做生意,把我寄放在奶奶家,不過那時候小,不知道我要在奶奶家生活很久很久,所以每天放學我都會先回家推推門,再去奶奶吃飯,那扇門我推了很久,後來被鄰居看到跟我開了幾句玩笑,就不好意思改為偷偷推門了。那種心情怎麼說呢,惆悵,不知所措,無助,將就?無法形容。記得有一次父母回來拿東西我沒有激動沒有開心,只是在旁邊像看陌生人一樣目送他們離開,而且那種感覺真的是像家裡來了親戚而已。爺爺奶奶對我非常好,但我終究有外人的侷促,在奶奶家三年除了放我衣服的那個箱子和我睡覺的那張床,其他的衣櫃和抽屜我從不曾開啟過,更別說張口要零花錢。再到後來,我跟父母的距離明顯有了,表現在我會不好意思跟他們要零花錢,即使我再怎麼想要吃一根冰棒,即使只是五毛錢也張不開口。唯一一次跟媽媽張口要的一樣東西是髮圈,因為自己的髮圈已經捆成了一個又一個疙瘩,這種情況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後才結束,所以我很喜歡錢,因為錢能給我安全感。後來又曾被父母放在其他親戚家生活過幾年,中間寄人籬下的生活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完的,只說一個變化,我學會了討人歡心,我會省錢給他們和他們的孩子買些小禮物,不是我有多愛他們,而只是希望他們能在我進他們家門時能給我一個笑臉,這些都成為烙印永遠刻在我的生命和性格中。長大後其實我理解父母生活的辛苦和無奈,但理解不等於能夠忘卻。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生我的時候他們還沒有我現在年齡大,怎會懂得什麼叫責任,他們也永遠不會明白孩子其實寧願睡在自家地板上也不願意睡別人家舒服的大床。但逝去的確實逝去了,如今我長大獨立,父母開始老去,所有人角色都開始顛倒,父母需要我多陪伴多打個電話,可是我卻已經不是那個渴望父母陪伴的小孩。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可是如若父母不曾陪孩子長大,不曾教會他怎樣去愛,他又怎麼可能自學成才呢。

    直到如今,偶爾和父母提起這些事仍會不自覺流淚,但母親總會責備過去很久的事還提,還說沒吃那麼多苦怎麼會有我的今天。其實並不是要跟父母算這筆賬,只是希望父母能承認他們當時那樣做確實錯了。而且我的今天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完美,只不過長大成人了而已。

    所以,願天下沒有留守兒童,不管是低階的還是高階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數學是自圓其說,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