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勻木教育
-
2 # 蓮生小魚
聯合國公佈的《世界兒童狀況》報告顯示,約九成的受虐兒童年齡都在五歲以下,在遭受虐待時大多呈現出的是默默承受、壓抑或惶恐不安的心理狀態, 往往等到社工等其他相關部門介入時, 孩子們已經飽受折磨,每年全球約有 5 億—15 億遭受家庭暴力的兒童等待拯救。
根據世衛組織的研究,在全世界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中,遭到性暴力侵犯的男孩為7300萬人,女孩為1.5億人。性虐待會在兒童今後的一生中留下難以抹去的影響:6%的人會患上憂鬱症,6%的人有酒精和藥物濫用行為,8%的人有自殺未遂行為,10%的人會有驚恐障礙,27%的人會有創傷後應激障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估計,在2002年全世界有約53000名兒童死於各種暴力。國際研究已經表明,根據不同國家的情況,有1/4至1/2的兒童遭遇過嚴重和頻繁的身體虐待。世界各地的研究還表明約20%的婦女和5~10%的男性報告曾經在兒童時期遭受過性虐待。
特別在世衛組織針對中國兒童虐待的研究發現,18歲以下兒童有26.6%遭受身體虐待、19.6%遭受情感虐待、8.7%遭受性虐待、26.0%遭受忽視。2010年兒童身體虐待後果令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損失0.84%(即500億美元)。因童年情感和性虐待造成的損失分別是國內生產總值的0.47%和0.39%。
國內有研究也表明了 4 ~ 7 歲的兒童其實有時並不明白什麼是虐待, 也想不到犯罪者也有可能是“家裡的人或 親近的人”。中國兒童虐待的主要型別包括:兒童軀體虐待、兒童性虐待、兒童精神虐待和兒童忽視。值得注意的是,有關兒童軀體虐待是情況,在學齡前兒童和小學年齡兒童中的發生率較高,隨年齡的增長,發生率呈下降趨勢。
對青少年學生的回顧調查研究顯示,有過童年期性虐待經歷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現抑鬱情緒,表現出較低的自尊健康狀況,自我感覺評價低,容易出現自殺意念、過量飲酒、發生過早的性行為,容易捲入打架鬥毆。青少年學生的軀體化症狀、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敵對、偏執、精神症狀與童年期被羞辱、目睹暴力、被老師嚴重體罰等經歷有關。因虐待導致兒童自殺問題,臨床也有案例報告。根據世衛組織的研究, 中國的兒童虐待情況很常見,並伴有巨大的經濟損失,這種損失是因為許多受虐兒童遭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可能做出增加慢性病風險的行為。
兒童虐待問題非中國獨有,而是在全世界均程度不等地存在著。相信經歷近幾年一系列的虐童事件,政府、社會、學校和社會一定會通力協作,共同解決這一問題。在世衛組織出版的《預防兒童虐待:採取行動與收集證據指南》(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10665/43499/2/9241594365_chi.pdf)的指導意見下,正視和重視這一問題,採取有效措施,建構對兒童友好的環境,讓祖國的花朵生長地更加美好。
-
3 # 蝦米
3--6歲是兒童初步發展並形成對複雜事物的情緒情感反應的一段時間,三歲的孩子具備了初步情緒情感反應,並以相對激烈的方式表達出來,在外部反應中逐步調整並最終形成與環境要求相適應表達的方式。整個幼兒園階段也是孩子們練習,形成行為習慣並因此發展三觀的關鍵時期。
那麼問題出現了,如果孩子接受到的是不正確甚至是變態的反饋,他們對外界感受到更多的是危險,退避和過度的自我保護是他們唯一可以做到的。退避使孩子變得自閉、多疑、情緒低落、成年後往往是抑鬱症、焦慮症高發的人群。過度自我保護使孩子逐漸顯露出強烈的反抗性和攻擊性,他們內心對暴力和其他非正常手段非常認同。
而可怕的是,所有這些可能會隱藏很久。這些孩子們在接下來幾十年的生活中,一帆風順則已,如果遇到比較大的事件,內心裡這些東西才會暴露出來。孩子本人也好,家長也好,卻往往早已不知原因究竟何在。
回覆列表
我們從一個故事來說明這個問題吧。
斯坦和烏特是加拿大的夫妻倆,有一次他們開車回家,在路上遇上了加拿大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車禍,整整28輛車撞在一起。他們被卡在一堆車的中間完全動不了,卻眼睜睜地看著前面那個車上,有一個正在呼救的女孩被火燒死,而他們自己也即將面臨同樣的命運。丈夫開始拼命呼救,拼命砸車窗,相反,妻子呆若木雞,待在車裡邊完全不動。
隨後,有人趕來把他們兩個人救了出去,他們幸運地生還了,但是現場的恐怖經歷卻讓他們心理上受到了嚴重創傷:丈夫經常在半夜做夢,夢見那個車禍現場,然後渾身抽搐,大喊一聲,滿頭大汗;妻子的狀況正好相反,經常呆住,什麼感覺都沒有,她的心跳聲很緩慢,脈搏好像快要消失了。在他們向專家求助時,專家利用特殊的啟用方式,掃描到夫妻倆閃回時的大腦狀態,結果令人咂舌:兩人的大腦狀態截然不同。
丈夫斯坦的情況是一種情感解離,那些難以承受的體驗都是碎片化的,它們再現的方式就是侵入現實,讓他難以分清孰真孰假。斯坦始終處在戰鬥和逃跑的模式中,只要創傷沒有被解決,身體釋放的壓力激素就會自動迴圈,防衛機制和情感反應不斷重複。
妻子烏特的情況叫人格解離,她的思維一片空白,她的大腦幾乎所有部位都停止了活動,她的心跳和血壓也沒有明顯上升。當被問及掃描時的感受時,烏特說到:“我的感覺和我在車禍中的感覺一樣:我什麼都感覺不到。”
烏特為什麼會採取與斯坦完全不同的方式應對創傷呢?這與她小時候的經歷有關。烏特9歲時父親去世,她的母親對她變得越來越惡劣,有時候她發現可以在母親衝她吼叫時大腦變得一片空白,而這正是35年後她在遇到車禍時的應對方式。對她來說,如果想要回到現實生活中,她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變得警覺和投入。
對創傷治療的最大困難,不是如何面對過去,而是如何強化日常生活質量,因為創傷性記憶之所以會佔據患者的生活,他們很難有活在現實中的感覺,他們只能活在他們感覺到活著的地方,哪怕那裡充滿恐怖和悲傷。為了幫助他們充分、安全地活在現實生活中,就需要恢復因為創傷而失能的大腦結構。
現在,我們應該明白,幼兒園裡的孩子被虐,會產生什麼樣的心理創傷了吧?所以,我們必須杜絕幼兒園虐童現象,尤其送孩子入園的時候,一定要對幼兒園做深入瞭解,情況不對又無法改善的話,馬上給孩子轉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