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布穀公社

    將《書譜》中所謂的“截筆”研究分析成一種技法,這可能是中國書法界的一大笑話吧,既然不是書法技法,就沒有敗筆之說了。

    這個問題其實已經說了很多年了,不少的研究者也提出了諸多的證據來證明,所謂的“截筆”不過紙張的摺痕,僅此而已。

    而搞笑的,不少的書譜研習愛好者卻想當然地認為,那是孫過庭的神來之筆。

    下面就書譜中的“截筆”的來由進行詳細的分析。

    首先,“截筆”認識的形成。

    而到博物館研究過真跡啟功先生認為,書譜中的截筆是紙的摺痕。

    認為是紙的摺痕的依據是,因為摺紙的緣故,導致了每大約2.4cm間隔的一條豎直線呈凸起狀的稜線,而且還有研究認為,有摺疊法和刮刀按壓法兩種情況。

    有人專門做過復原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

    實際上,古人寫字的用字出現摺痕,一是製造工藝的必要,再就是為了控制寫字間距。

    特別是孫過庭的書譜,數千字的長篇文章,不可能隨便像一個手札那樣,率性而為地寫幾個字,用摺痕來控制字的佈局就相當必要。

    因此,基於這種認識,今天的書法愛好者,如果為了追求這種截筆的視覺效果,而刻意去製造摺痕筆法,就不足取,可以視為一種敗筆。

  • 2 # 麓風軒

    有人把“截筆”認為是敗筆,甚至有人認為是書寫時紙張的摺痕所致,其實這是外行話,草書筆畫絕不是光溜溜的就好看。

    (截筆現象:發字最後一筆)

    “截筆”也叫“節筆”,在王羲之手札和唐代孫過庭《書譜》中隨處可見,這是一種草書常規筆法,目的是為了追求線條的變化,使筆法更加豐富,多姿多彩。

    (截筆現象:極字最後一筆)

    截筆是運筆過程中右按到提的一種突然變化,形成如“竹節”一般的筆畫,如圖。這種筆畫在真書當中是沒有的,在草書當中是筆畫更具變幻色彩,更有韻味。

    (截筆現象:怪字第二筆)

    懂草書的人都知道,草書筆畫難在艱澀,草書筆畫不是光溜溜的就好看。嘗試著把王羲之手札和孫過庭《書譜》中的一些截筆寫成普通筆畫,則筆畫變得油滑,少了那一份艱澀、老辣、蒼茫的味道。

    (截筆現象:惠字最後一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精準扶貧戶、低保戶還有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還需要交新農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