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測淺評
-
2 # 小麗老師的課堂
很多人認為自學能力是作重要的能力,關鍵是怎麼培養它呢,聽聽一位母親的經驗分享吧。
怎樣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先幫助他認識自己,根據特質找出適合的學習節奏, 同時建構一個學習氣氛濃厚的環境,可以啟動孩子「為學習而學習」的內在動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孩子,父母除了適當引導外,也不要吝惜經常鼓勵。 “我的兒子很聰明,但就是不肯主動拿起書來讀,怎麼辦?”、“我家孩子不愛念書,家教、補習都試過了,還是沒有用……。”許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不肯主動學習。其實,孩子缺乏自學力的原因有很多種,除了沒人教他怎麼做之外,主要都和學習動機有關。家庭生活支援四要素培養自學力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孩子,而不是放任孩子不管,父母適當的引導是必要的。想要從根本上強化孩子的自學力,必須從生活面著手,共有四大要素:
要素一:自主、自律的生活節奏
穩定的家庭生活,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除了攝取均衡早餐、多運動、盡情的玩之外,最重要的是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以及固定的讀書時間。由於每個孩子的學習風格都不一樣,必須先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根據自己的特質和需求,找出適合的學習節奏,同時對自己的學習步調有足夠的控制權。決定每天什麼時間寫功課,一回到家就寫?還是等吃完晚餐?一旦自我決定的程度愈高,動機也就愈能內化。 此外,只要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儘量由他獨立完成。藉由賦予責任和義務,例如:整理自己書包、打掃自己房間、準備明天上學該帶物品、或幫忙做家事等,讓孩子對生活和行為有更多主導權,增強自我管理的能力。
要素二:建構不求競爭、支援性的學習氣氛
在環境安排上,要考量光線、空氣、色彩、溫度等因素,讓孩子能不受干擾的學習。同時,建構一個充滿信賴、強調自我成長而不求競爭的學習氣氛,可以啟動孩子「為學習而學習」的內在動力。 至於辭典、地圖、百科全書、圖鑑、地球儀等參考工具,應該放在隨手可取得的地方。只要遇到不懂的字彙或問題,教孩子先利用周遭的工具書找解答,因為主動探究的能力是自學的根本。如果在辭典裡找不到解答,就試用別種方法,例如查百科全書或上網找答案,父母只在必要時提供協助。將辭典裡查過的頁面貼上標籤,隨著查閱的次數增加,辭典貼滿了標籤,孩子也目睹了自己的成長。這種下工夫解決問題所得到的滿足感,會深深的留在記憶裡,要比大人直接給答案來得持久。
要素三:打造成功經驗,現學現賣
成功的經驗──無論是在哪一個學習領域,都能幫助孩子增強自信,激發學習動力。不妨多觀察孩子在哪方面表現得不錯,找出孩子的長處,加以強化,讓孩子體驗「我做到了!」的喜悅。 如果能把所學的成果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也是一種強化的方式。例如,低年級的孩子學會拼音和常用國字後,可鼓勵他們寫封簡訊給朋友或親戚,或者寫文章投稿,體驗學習所帶來的實際成果。當孩子意識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學習起來會更有自信,就算遇到問題也比較願意去想辦法克服。
要素四:啟動好奇心,分享美好的經驗
與其老是抱怨孩子不肯主動學習,不如嘗試從孩子最感興趣的事物著手。只要孩子真的想要了解,學習就能持久深入。 就讀臺中一中二年級、今年在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獲得金牌的張睿哲說,爸媽從小對他的課業都採取開放的態度,鼓勵他自由探索。就算地科不是考科,也不會因此阻止他參加競賽。 除了課本外,生活中到處都是學習的觸媒,可以和學校教的東西相互呼應。例如:在家幫忙分東西的過程,可以學到除法和分母運算;坐火車的時候,開啟地圖,看看火車目前行駛到哪一站,熟悉相關地理位置。甚至,將孩子期待的年度家族旅行交由他負責執行,舉凡旅遊地點、詳細行程表、上網訂票等,藉此訓練孩子蒐集資料、選擇使用學習工具的能力。 一有空,也要多和孩子共同分享美好的經驗,像是參觀天文館、科博館、欣賞藝術表演等。偶爾讓孩子充當父母的老師,更能提高他的學習興趣。 早稻田大學校長白井克彥建議,父母可用「發球策略」──多問孩子「為什麼」,引導孩子去思考問題背後的原理,這樣他獲得的往往遠超過答案本身。
培養自學力的六大策略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慾望和本能,讓孩子自己「想學」,是啟動這個內在動機的第一步。縱使每個孩子的學習風格不盡相同,但透過一些在家可以實行的策略,就能幫助孩子培養自學的能力。
策略一:良好的時間觀念是培養自學力的首要前提。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商店挑選一個他喜歡的計時器。一開始,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體會時間的長短,例如:設定十分鐘「倒數計時」,看他在這段時間內能完成多少事;接著,要他自己先「預估」完成某項作業的所需時間,然後按下計時器的「正數計時」開始做作業,再和「實際」所需時間做比較分析,填入左列表格。如此經常練習,就能幫助孩子瞭解不同作業所需的時間長短,進而預留足夠的時間,完成各項作業。此外,刪去法能幫助孩子瞭解每天究竟有多少時間可供運用。先教孩子扣掉上課、校外活動、家庭時間,當他發現可自由安排的時間比預期來得少時,就會比較珍惜。 張睿哲回憶,國中有段時間因為功課多、活動多,每天時間都不夠用,於是他重新檢視自己的時間規劃,停掉一些沒有必要的補習,後來情況才改善。 「每日作息表」也是一種訓練孩子掌握時間的工具:和孩子共同制定確實可行的作息表,張貼在房間的顯眼處。如果接連幾天,孩子都無法依照預定時間作息,應找出原因並做調整。制定作息表的關鍵在於,由孩子自己制定時間規則,讓他覺得「自己做得來」,他會比較樂意遵守。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自然會提高。
策略二:設定目標和計畫,排出優先順序其次是教孩子如何排定學習的優先順序。請孩子寫下一日或一個月內要做的事,再依重要和緊急的程度排序出來:將最重要且最迫切的事列為「一」;重要但不迫切的事列為「二」 ;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列為「三」;至於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列為「四」。教孩子如何判別哪些事需要先做、哪些事可以之後再做。另外,不是每件事都得去做,要教孩子根據有限的時間做出篩選。 學習要以目標為導向,目標要具體可行,例如:「我要把第三、四章的英文單字全背起來」,而不是「我要學好英文」。先問問孩子他希望設定什麼學習目標,共同做好目標約定,再依孩子的程度,分段設定可達成的階段目標和步驟,例如:「每天早上花十分鐘背誦英文字彙,每兩天媽媽抽考我一次」。接著,根據目標和所需時間,訂定每日和每週計畫表,並且定期檢視計畫有沒有用?需不需要修正?擬計畫表的原則是,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做「該做的事」,以及他「想做的事」。 隨著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就有信心去實現下一個目標,自然不斷的進步。父母不但要協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努力,適度加以讚美,孩子犯錯時也要寬容的看待,因為犯錯也是學習歷程的一部分。
策略三:有效的閱讀理解歷程閱讀是所有學習能力的基礎,在學好英、數、科學之前,要先教孩子「學會閱讀」。然而,閱讀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發展的能力,除了必須從小建立親子共讀的習慣外,還要以有系統的閱讀理解策略做為基礎。 有效的閱讀理解歷程包含五大步驟。首先,從頭至尾概略瀏覽一遍;其次,針對不明瞭的內容進行自問自答,集中焦點;接著是逐字逐句精讀,分出重點和非重點,用劃重點和做筆記摘要(用關鍵字描繪成放射狀的「心智圖」,可整理出容易記憶的重點)的方式,加深理解;接著回想所讀內容,進行背誦,以短時間、間隔多次的效果最好;最後,對內容進行全面通盤的瞭解,加以複習。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剛記住的事物在幾個小時之內遺忘速度最快,因此務必引導孩子養成當天及時複習的習慣。
策略四:反覆練習求精熟,用五感增強記憶光靠著課堂上的聽講,無法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唯有經過反覆練習、完全吸收的內容才能在腦中根深柢固。一遇到不會的問題,就要重新複習基礎的內容,直到精熟為止。提倡「反覆練習」的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陰山英男認為,「運筆練習」(包含國語練字和數學運算)可為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但是必須先讓孩子瞭解「反覆練習」的重要,他才不會輕易放棄。 學習時應充分利用所有感官頻道:影象較淺顯易懂,比文字更讓人印象深刻;朗讀可活化腦部,加深理解,除了要用眼睛看,還要用嘴巴念,用耳朵聽。如果你的孩子是聽覺型學習者,那麼朗讀出聲會比默讀更有助於記憶。另外,將學習內容與已知的事物連結起來,也能增強記憶。
策略五:自我監控與自我評價自我監控就是觀察自己的學習過程,藉著不斷確認目標、選擇方法,有意識的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自我監督及修正。例如,若是孩子做加減運算時,錯誤率極高,不妨建議孩子養成驗算的好習慣。引導孩子自我提問:為什麼要這樣做?我這樣做對嗎?有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法?哪一種方法最好? 藉由自問自答的方式,孩子也能夠了解某種行為可能導致的後果,幫助他持續朝目標邁進。例如:「如果今天我不練習拼字,把時間用來打電動,會有什麼後果?」於是他們明白:如果今晚不用功,明天的拼字考試肯定考不好。一旦孩子能對自我行為有所覺察並思考,就能提高自學力。他們會問自己:「對我而言,這樣做行得通嗎?」 至於自我評價,不只是檢視學習成果,還要教孩子總結經驗和教訓。不妨鼓勵孩子定期做記錄並檢視,寫下自己想要改善的問題、列出錯誤的地方、檢討作業心得:「我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什麼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在解題中有沒有什麼遺漏或錯誤?將來如何避免?在日後的學習中要怎樣做比較好?」藉由自我評價的過程,孩子會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優、弱點,找出為何他們在某些科目表現很好、但在某些科目表現較差的原因。
策略六:適度自我獎勵,激發學習動機在設定學習計畫的同時,記得提醒孩子建立自我獎勵的機制。適度的自我獎勵,可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幫助他有效達成目標。知名教育心理學教授巴瑞.利莫曼發現,很多學業表現突出的學生都偏好使用這項策略。例如:每天讀書一小時之後,讓孩子有五至十分鐘的自由時間可以做點喜歡的事;或者當孩子學習告一段落時,請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獎賞自己,例如吃點心、聽音樂等。 一開始訓練孩子時,可能會遭遇到困難,不妨用一種「集點數換獎勵」的動力遊戲,提升學習動機:先共同界定比較困難的功課,每次只要完成一項就得到一點(可以用貼紙代替點數,增加趣味)。透過「每日評價」和「每週評價」,不斷鼓舞孩子,持續激發內在動機。等集滿二十、三十張點數(即達到某個目標或階段)後,就能獲得之前承諾的獎勵。 值得注意的是,獎勵的標準應是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而非考試成績。再者,每個孩子想要的獎勵未必相同,父母必須找出對孩子最具吸引力的「獎勵」。一旦孩子的內在動力被喚醒,就要逐漸減少物質獎勵的頻率,或改用安排家族活動的方式來取代。
-
3 # 使用者2775419033915
1.幫助孩子理解內在的規律原理
舉個例子:請問樹幹上綠色的螞蚱,與非洲草叢中的金毛獅王之間有什麼相似點?
讓孩子尋找其中的類比關係,可以幫助他們理解知識重點(如偽裝),而如果只給出其中一個例子,孩子可能會將注意力放到無關緊要的細節上,比如獅子的樣子多麼偉岸,長得像不像《獅子王》裡的辛巴等等。
2.幫助孩子通過已知內容來理解新概念
類比是一種極為強大的學習方法,因為它可以幫助人們學到“換湯不換藥”中的“藥”。
舉2個孩子在學習中常遇到的例子,“電流就像充滿於水管中的水”,是用一個熟悉的例子來解釋一個相對抽象的新概念。
“蝴蝶、海蜇、花粉在遠距離移動時的相似點是什麼?”是讓孩子比較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
所以說,類比可以讓孩子在新的問題情境中合理運用原理。這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標之一,讓學生把校內習得的知識技能,應用於真實場景中,做到學以致用。
3.精修勤練
精修勤練:是針對某個具體的技能,或是概念進行專注而努力的練習,從而超越自身的現有水平。
這種方式能讓執行變得更快、更準、更穩定、效率更高,是孩子看到學習中的新路徑。
舉個例子,當孩子學習進入瓶頸期,一遍一遍地重複做題,只是機械式地算和寫,並沒有集中注意力思考,因此並沒有算得更快更準確,成績原地踏步。
而堅持精修勤練的方法,找到學習中的難題,再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集中練習某項特定的技能,就能讓成績迅速提高。
4.自我生成
自我生成:是指利用一部分線索作為提示,來生成目標記憶。
練習回憶的過程可以提高記憶強度,讓之後再次回憶變得更加容易。同時將記憶練習分散到數天內,要比集中進行更有助於提高記憶強度。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兒的一些經驗心得,現在的科技發達,我就嘗試用數字產品幫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後也試用果很多款名為“早期閱讀”或“學字”的應用軟體,都不是十分滿意,要麼是到後期課程需要交費,要麼就是說是免費,但內建廣告頻繁,影響學習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薦了 ,【貓小帥識字】應用。讓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觸漢字,感受漢字,感受漢字閱讀帶來的樂趣,可培養孩子的初步語感,給孩子帶來更多學習興趣。後來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現課程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可以讓孩子持續學下去,並且每一個關卡還都有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鞏固先前所學內容。我們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用眼習慣。
-
4 # 油菜花c65
1、培養孩子學習鑽研的興趣。父母需要悉心觀察,要千方百計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發現中得到快樂、在研究中獲取知識、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參與的意識和能力。家長要鼓勵孩子好奇、好問。求知,引導孩子多思好問,鼓勵孩子從多角度分析問題,逐步培養求異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輔導孩子利用多種方式去探究,或者利用工具書、或者自己潛心思考、或者在網上搜索、或者去圖書館查詢等,讓孩子體會到攻克難題後的喜悅。
2、多用啟發的方式來指導孩子,千萬不要包辦代替。不要全權為孩子操持,要鼓勵孩子自己進行學習安排,分析自己的學習狀況,積極思考,在生活中也可以和孩子經常進行討論、探討,讓孩子去感悟、領會、理解、掌握。
3、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孩子享受到成功感。孩子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不要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以避免孩子產生挫敗感而產生對學習的厭倦和畏懼情緒。父母絕不要不責怪孩子笨拙,不呵斥孩子無能。父母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4、要教育孩子和同學互幫互學、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只有虛心互學,在和同學互相探討的過程中孩子的自學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增強,奠定較深厚的功底,而與同學分享學習方法的過程,也有助於孩子人際交往和人格魅力的培養。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
5 # 若水日記
對於中醫,我一直保持中立態度,就是不相信,不否定。
朋友推薦了中醫,每週三、週日定時坐診,還需要六點多排隊領號。老婆去了一次,覺得挺不錯,我抱著好奇的心理,跟著去了一次。
坐下,把脈,沒有問任何問題,就侃侃而談。
別說,還挺神的!
開藥,只開6天的。我說:要不多開點,每週早起排隊,挺麻煩的。
大夫說:中醫以調理為主,根據身體情況開藥,怎麼可能一副藥吃到底?
好吧,瞬間懂得了人生至理。
每次去醫院看病,開一堆藥,一般吃一、兩天病就好了,這就是對症下藥。就好比學生補物理,通過刷題可以快速提升分數。但是,對孩子長久的學習有幫助沒?其實是沒有,他後面還得繼續補課。
中醫幹什麼?通過調理,提升我們的身體素質,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就相當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孩子會學習了,養成了好習慣,就不用天天補課啦。
其實,中醫是不要把脈的,所謂“望問診切”,很多名醫只需要看看你的氣色,就知道癥結在哪裡。
那麼,為什麼還要診呢?
其實是做給“病人”看的,讓“病人”覺得認真、踏實。否則,就看一眼,都不用號脈,這錢賺得也太容易了吧,純屬心理效應。
中醫到底準不準?我不知道,也沒有發言權。但是診斷的原理,應該和教育差不多。
學生成績差的原因,無非就那麼幾類:態度、動機、方法、習慣等。問問孩子的成績,看看孩子的練習冊,聊聊孩子平時的表現,基本就能夠把孩子的問題說出來,這是老師的基本能力。
中醫也一樣,身體的問題,也就那麼些,每個問題都有其對應的身體反應。雖然複雜了點,原理就和做題一樣,什麼條件,就對應什麼結論(症狀),現在是有了結論,讓你把條件(原因)找出來,反推回去就行。
從原理上來說,中醫比西醫的理念要好,一個是藉助外物,增強身體短暫的抵抗力,消滅病毒;一個是通過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為什麼很多人還是會選擇西醫呢?
因為,人,都喜歡速成!
這是人的天性: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得到滿足。
為什麼有人喜歡買彩票、賭博,而不喜歡腳踏實地去做事?因為,任何一件事,要想見到效果,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而賭博、彩票是很快可以出結果的,相當於人生增加了一個快進鍵。
然而,事實卻是,速成絕無可能!
三個月的工業雞,和家裡散養的走地雞,魚塘的魚和河裡的野生魚,口感的差別,入口就可以分辨出來。
再回到看中醫的事情,醫生叮囑每週需要複診一次,根據身體變化情況調整藥方,對於這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沒有哪一種絕對的方法,告訴孩子,只要照做,就能夠成為我們希望的樣子。
比如說學習,在不同階段,出現的問題是不同的。而且,不同階段,採用的學習策略也是不同的。一個60分的學生,和一個80分的學生,問題絕對不一樣,當孩子從60分提升到80分,他就必須調整學習的方法和習慣,否則,進步的速度就會下降,甚至停滯不前。
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我們鍛鍊身體的時候,也是隨著鍛鍊的進度,採取不同的動作。否則,只練習單一動作,時間長了,就失去了鍛鍊的效果。
傳統的文化課輔導,就是開一個藥方給所有的學生,能夠吸收多少,取決於每個人自身的體質。有人吸收得好,進步快,有人吸收能力差,進步緩慢,甚至有可能把身子吃壞。
所以,在教育這個領域,適合,大於品牌。新東方、學而思作為行業巨頭,教學質量和老師水平肯定高於平均水平,但未必適合所有學生。這也是為什麼兩家巨頭市值加起來,還佔不到整個市場容量的3%。
教育是個性化的,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同階段,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不同問題,對於不同的孩子,處理的方法也不相同。
未來的教育,一定是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如何個性化?就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顧問,根據孩子的情況,不同階段,不同科目,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孩子成長的背後,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幫助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長。
一群人協助孩子成長、學習,其實就是降維打擊,讓孩子在同齡人的競爭中獲勝,這就是學習力課程的初衷!
-
6 # 艾達教育
一個具有強大自學能力的孩子一定是一個獨立性強、勤于思考、相對自律的孩子,所以自學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學習上的培養,更應該是孩子成長中方方面面的引導。
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方面能夠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1、生活自理能力。
一個人首先要能夠獨立思考,然後才能提高認知去規劃自己的學習,從而去培養出自學能力。
獨立思考習慣的培養,需要從小給孩子選擇的自由,獨立做決定的機會。所以,在保證孩子身體安全的情況下,鼓勵孩子勇敢嘗試,不怕失敗,學會思考並解決問題。從孩子自己穿衣、吃飯、洗漱開始,儘早讓他獨立完成,耐心給他時間學習,而不是覺得浪費時間或者怕麻煩,大包大攬,剝奪孩子學習的權利。孩子在生活中越早能自理,就會擁有更多成就感,善於解決問題,獲得學習能力。
2、在孩子的學習上儘早放手。
在學習上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一件需要自己負責的事,從小讓孩子參與安排學習計劃,自己掌控作息時間。孩子作業時不要總在旁邊緊盯著,引導孩子每天對學校的功課做一個回顧,想想老師教的內容哪些是掌握了,哪些是不懂的,再針對性地去做些練習鞏固知識。避免孩子做些重複性、枯燥的練習,以免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
3、和孩子日常溝通引導得當。
在和孩子平時聊天互動中,不要急於否定孩子的看法,雖然孩子年齡小,很多觀點在我們看來會過於幼稚,但這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必經過程。如果過多否定孩子,會讓孩子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不相信自己的思考,逐漸不敢表達自我。
因此和孩子溝通有分歧時,引導孩子從不同角度看問題,讓孩子學會辯證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多去了解相關的背景,保持開放心態看看別人的觀點。
總之,孩子的自學能力的基礎是獨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才能成為一個終生學習者。
-
7 # 春暖花開003
看了他的軍事文章的朋友問我,你的娃,軍事文章寫的這麼好,你們家又沒部隊背景,他是怎麼學的呀?
我說,自學呀。
那怎麼自學啊?
第一,培養興趣。
小男生很小的時候,一般都是比較喜歡玩武器的。我們家這個,除了喜歡玩武器玩具,還喜歡看一些跟兵器有關的圖片和書。我遇到這類書,就買給他看,他自己看的滋滋有味的。
第二,廣泛閱讀。
慢慢長大了,兵器類的書太多了,靠買書,太划不來了。我在廣州圖書館辦了一個借書證。每個星期去圖書館借一堆兵器書回來給他看,他看得滋滋有味的。沒幾年,廣州市圖書館兵器書那個書架的書,被他看了一大半了。
中文的兵器類的書籍,已經沒有辦法滿足他的好奇心了,他就看英文的。
有興趣,閱讀量足夠大,給他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第三,寫作。
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一個人學了很多東西,如果不跟社會上其他人分享,是不會有進步的。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知道,悟空問答這裡,可以寫軍事類的文章。他就嘗試著自己寫。開始的時候寫的不好,被各種人噴。我就勸他,網路世界就是這樣的,你想不被人家噴,你的文章裡的內容,就要足夠嚴謹,多看一些書吧。
廣泛深入的閱讀,是自學能力的基礎。學習有成之後,把知識整理歸納,變成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體系,再把它寫出來。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高自學能力的方法。
閱讀,思考,變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寫一篇結構嚴謹的文章。
就這樣迴圈往復,自學能力,就形成了。
-
8 # 語墨書香
如何培養孩子自學能力?
什麼是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指的是一種依靠自己獲得知識與技能的綜合能力。在學校裡跟隨老師學習是暫時的,培養自學能力才是長期的。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更新換代越來越快,那麼怎樣才能讓我們永遠跟上時代的潮流,讓我們所掌握的知識不斷更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學。所以說,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自學能力也是老師和家長送給孩子最昂貴的禮物,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學能力正是我們送給孩子的釣魚方法。
對 學生而言自學能力培養的主要通道,就是預習。
一、語文預習
語文預習應從課題著手,因為課題就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分析課題的基本含義,然後細讀課文,找出和課題有關的各個並列項,通過比較找出重要專案認真精讀,畫出重點內容,找出不懂的問題,最後給課文列提綱,這樣你基本就掌握了課文的架構,理解了文章的思路。然後,試做課後題寫出文章的重點疑點,和自己對文章的學習心得,這樣,整個語文預習的流程就完成了。
二、數學預習
也應該抓課題,例如:我們明天要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可以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什麼是除法?你能找出無餘數的除法算式嗎?為什麼要學有餘數除法?怎樣學習用餘數除法?你如果弄懂了以上的問題,我想下節的數學課,你就可以用費曼學習法教別人學習了,當然預習也有很多種。小預習,即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中預習,週六週日預習下一週的功課,大預習即利用假期,預習下一學期的功課,你如果做到了大中小預習,再多讀名著,那麼省狀元也會向你招手呢。
-
9 # 雲騰飛瀑
這恰恰是中國學生非常欠缺的,現在市場上補課機構眾多,家長習慣於花錢找到答案。
自學能力是要有巨集觀整體的知識框架的建立,建立完以後再對細節一個個深究,就如造房子,選把框架造好,再加上磚牆、窗戶、門等等,才能建好一個理想中的房子,知識也是一樣。
另外一個要有鑽研精神,一個問題深究其本質,不搞懂決不放棄。
有了這兩樣,什麼困難都可以克服
-
10 # 猴哥英語
人的能力有多種,自學能力可以說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自學能力是自我升級的強大武器。很多名人大家,有多少是教出來的?靠的是自己的領悟。從這個角度說,自學能力也是生存與發展能力
自學能力,我認為別人培養的貢獻小。自學能力培養應該說成自學能力發展。自學者為主體,是自學者在開始自學的道路上慢慢積累起來的行為和認知能力。
所以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如何讓孩子啟動自學行為,這才是難點所在。如何讓孩子開始自學,要使其明白其要達到的目標及實現目標的步驟,這樣孩子就可以巨集觀把握自己的每一步都是相關的一個整體,而不是看到什麼學什麼沒有計劃,沒有章法。
另外,自學對孩子的能力要求較高,也反過來提升自學能力。我舉個人經歷,我日語是自學的 ,開始覺得難,但我要把日語學習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前面的東西沒有搞明白,我繼續學下去,當積累到一定時候,回頭再看之前不會的,豁然開朗。
自學能力的培養,還需要持之以恆及熱情與勇氣,為了達到目標,不擇自己能利用的合理手段。記得我當時不會一個日語單詞,手邊無資料可查,也沒有網路那個年代,我連夜趕往合肥,只為解開心中的困惑,去新華書店去找字典。二個字“瘋了”。
自學能力是個美妙的能力,有時會令人發狂,也令人心醉。看有多少自學大家,讓人不可理解,而又令人稱奇。如果真的有人說:你看你那狀態,像個瘋子!對了,這就進入狀態了。
回覆列表
幼兒期是積累生活經驗、發展生活能力的重要時期。寶寶的獨立生活能力主要表現在生活自理能力上。主要包括自己吃飯、穿衣脫衣、入廁、洗手洗臉、刷牙、整理被褥等等。不少家長對培養孩子上述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認為這都是無關緊要的瑣事,不必讓孩子做;或者覺得孩子做不好,太費神,不如自己做省力。這些看法是不正確的。
1.【指導孩子並進行多次嘗試】
孩子從2—3歲起就喜歡自己做事情,什麼都想“自己來”,卻不考慮自己會不會做、該不該做。這說明幼兒有很強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這正是他們學習自己料理生活的開始,家長應珍惜孩子的每一個有益嘗試,給他們練習的機會,這是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如果事事包辦代替就會壓抑孩子的積極性,久而久之,不但他們什麼也不會做而且什麼也不願做,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惡習。
Tips:可以嘗試讓寶寶自己去洗澡和上廁所。不僅培養了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讓寶寶養成了講衛生的好習慣
2. 【區分做事與遊戲】
寶寶做事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邊做邊玩,有時候甚至會忘記正在做的事情索性玩起來。玩是寶寶的天性,因為他們年紀尚小,自控能力差,容易分散注意力。
Tips:在做事時候,家長要進行提醒來約束孩子,讓其意識到,做事與遊戲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3. 【注意孩子做事過程中的反覆】
寶寶活動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易為其他一些有趣的事物吸引,因而做事常常出現“半途而廢”的情況。這時,家長應要求孩子堅持把事情做完,不可過分遷就。這不僅增強孩子活動的目的性和堅持性,而且對於從小培養孩子“善始善終”的良好習慣都是有必要的。
Tips:養成洗手的好習慣也是很有必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