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乓然心動

    削球是乒乓球運動最初最原始的打法,但是對削會讓運動員筋疲力盡,令裁判員哈氣連天,觀眾更不用說了,大部分人都睡著了 ,所以最初的乒乓球比賽甚至限定了每一局的時間。直到日本人發明了反膠,把原來的顆粒膠皮反過來貼,這一下不要緊,一不小心催生了新一代乒乓球運動,其代表的打法就是弧圈球。

    回顧一下在反膠使用之前的乒乓球打法。在顆粒膠時代,推回來、攻回來的球的執行軌跡是基本符合拋物線的,所以一旦球落到網帶以下便不好攻了,落到球檯以下只能託過去或削過去。這個時代導致了一種打法盛行,就是快攻,所謂快攻就是要在球的上升期、高點期,最多在下降前期回球,保證在發力的情況下回球的弧線落到對方球檯上;對於削過來的球,如果弧線夠低,又帶有強烈的下旋,推攻都會下網,唯一的應手就是對削。這就是在顆粒膠時代削球手還有多席之地的原因。

    可是反膠的貼法必然帶來弧圈球的打法,因為反膠可以對球的表面產生連續摩擦,而且摩擦的時間也大幅度地延長。弧圈球藉助反膠成為主流,削球的就日漸勢微了。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反膠+弧圈球解決了原來顆粒膠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原來的對削先要剋制對方的旋轉,再施加自己的旋轉,來的時候是下旋,回去的時候也是下旋。弧圈球根本不需要剋制對方的旋轉,而是藉助對方的旋轉,透過向上方或者前上方的加速摩擦,借力打力,變下旋為上旋,攻擊性明顯增強。而且弧圈球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透過調整打磨比例控制乒乓球執行的弧線,讓球在飛行過程中既能拱出更高的弧線越過球網,還能有更近的落點保證命中率,所以弧圈球可以在網帶下、球檯下、甚至是馬上落地的情況下打出高質量回球,這種球是不符合拋物線軌跡的,在顆粒膠時代更是無法想象的。

    弧圈球給削球手造成了太多被動,高吊弧圈球自己也必須削加轉,否則會冒搞,前衝弧圈球要減力不能硬頂,否則會出界,突擊下旋還要時刻提防控制板形。事實上削球打法還存在另外一個先天劣勢,就是不能有效進攻,只能透過製造不同的旋轉來擾亂對手的判斷帶來失誤。削中反攻即使是頂級選手也質量有限。所以削球手面臨的根本困難是打法的落後,就像你非要用大刀長矛對抗機關槍,如果僥倖能贏,只能是出其不意,歷史上的名將丁松、朱世赫僅能曇花一現,陳衛星、候英超始終未能進入第一陣營,就是這個原因。所以從發展的角度看,削球手無法進入職業頂尖行列是必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大家覺得怎樣的生活叫做“品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