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劉邦和項羽都為世人所記住,但是我們更應該教導我們的後輩學習誰的精神?

回覆列表
  • 1 # 宋國襄邑人朱衛永

    提到楚漢戰爭,不得不提到大家耳熟能詳的幾個詞語:破釜沉舟、鴻門宴、約法三章等詞語。

    作為楚漢戰爭的兩方最高領袖項羽和劉邦,項羽出自楚國貴族項燕的後代,而劉邦只是一個混吃混喝的小混混,反秦鬥爭開始時,項羽24歲,劉邦46歲,項羽26歲通過破釜沉舟一站,成為了無人可與之媲美的英雄,而劉邦此時才是項羽旗下的一路諸侯。可見二者的出身、建功立業的年齡,背景差距天壤之別。

    由於項羽的威望很大,秦軍的主要力量開始圍剿項羽,而忽視了西路進軍的劉邦,劉邦一舉攻破咸陽,率先成為關中王。

    此時的項羽消滅了秦軍的主要力量,無人與之爭鋒。劉邦進入關中後廢除秦國以前嚴格的法律,約法三章,其仁厚影響深入民心。而項羽坑殺秦軍20萬,焚燒阿房宮,其嫉惡如仇一面讓秦人後怕。

    在滅秦後,在分封問題上,項羽讓好的地方都留給自己的親信,而率先攻入關中的劉邦被分封到貧瘠的蜀地,沒有論功行賞,造成劉邦和許多大臣的不滿。

    且在此之後,殺害楚王,造成楚漢相爭的導火索,並且在信義上丟失了人心。而劉邦在戰爭開始後用人得當,迅速將被動的局面開啟,並且分封了一大批異姓諸侯王。並最終戰勝項羽,獲得了天下。

    二者皆有可取之處,我們應當學習項羽的年紀輕輕,就要學萬人敵的本領。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能夠破釜沉舟,戰勝強於自己數倍的力量。也要學習劉邦,從一個無任何背景,年齡接近50的人,還能有一顆向上的心。還能以誠待人,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迅速提升自己的威望,讓大家衷心為自己服務。

    任何事情,都需要辯證去看待,三人行必有我師。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 2 # 九九扒史伊

    劉邦的成功意味著普通人逆襲成功“翻身農奴把歌唱”,在秦以前一直都是貴族階層統治,而劉邦的出現打破了這一規律。劉邦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有很多。

    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

    劉邦在登基之後,曾問過屬下一個問題:“自己為什麼能得天下?”

    高起、王陵等人回答說,陛下能根據各個人的不同功績,論功行賞,比項羽那吝嗇鬼強得不是一星半點,所以才能團結大家,走向勝利。劉邦說,賞罰分明當然也是我的長處,但我得天下的關鍵是知人善任:張良長於算計,我就讓他當軍師;蕭何善於理政,我就讓他當丞相; 韓信能打仗,我就讓他當大將軍。

    除了知人善任和賞罰分明這兩個特點外,劉邦用人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不拘一格,只要你對我有用,不管你什麼出身,我都用。像劉敬一個戍邊的小卒,居然也能有機會見到當朝的天子,這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

    二、能屈能伸,肯示弱

    劉邦接受項羽的邀請,參加鴻門宴,劉邦見到項羽的時候,就跪拜項羽,稱自己為小人。本來是劉邦先進關,應該劉邦稱王,可是項羽稱王了。劉邦能承受這麼大的屈辱,敢於示弱,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大丈夫能屈能伸,你看人家項羽就做不到,垓下一戰,霸王別姬,烏江自刎了。

    三、知民間疾苦,與民休息

    劉邦出生草莽深知百姓疾苦,自起兵後,特別注重善待百姓,約法省禁,與民休息,減輕百姓的負擔。漢元年十月,漢王劉邦率先進入關中,子嬰投降漢高祖之後,劉邦拒絕了諸將要求誅殺秦王的建議說道: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劉邦寬容,優待了秦王。

    劉邦通過與關中豪傑約法三章免除了秦朝的嚴刑峻法,深得關中人的擁護,使得秦人大喜,不僅如此,劉邦還注意不擾民,不接受百姓的饋贈,通過約法省禁、不擾民這兩個措施,劉邦贏得了關中人民的擁護。

  • 3 # 大白白野

    劉邦和項羽兩個人各有所長,都有值得學習之處;有不值提倡之處。

    一、劉邦屬於大氣晚成英雄,在楚漢相爭中表現了出色政治、軍事智慧,識人、用人的卓越才能,對大局走勢恰當的把握,以為“義帝”報仇起兵,師出有名,能從諫如流、知錯就改、善於聽從各方面意見,有能屈能伸,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能制定可行的各項政策,有利於恢復社會生產,保證百姓生活安穩。

    劉邦有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不值學習提倡。說話口是心非,謊話連篇;有時表現不尊重人,尤其往儒生帽子尿尿的行徑,跟他的地位不相配,不尊重知識分子;兵敗途中沾花惹草,認識了戚夫人;說出:我爹也是你爹,烹了別忘分我一碗羹。”為了逃命,把兒女往車下踹等等為了自己,六親不認的行為;存在取得政權後對功臣猜疑,有卸磨殺驢,忘恩負義現象。

    二、項羽優點不少,單純誠實勇敢,嫉惡如仇,身先士卒,不好色,沒有生活緋聞,個人私德很好,適合交真心朋友。說出願和劉邦單挑,不希望因為兩個人之間事情連累牽涉眾人,影響蒼生。烏江自刎,表現出寧死不屈氣節。項羽是歷史上著名悲情英雄。司馬遷對項羽表示同情,許多人寫詩文歌頌項羽。

    項羽缺點是政治方面不成熟,有時敵友不分,不經意間出賣朋友,容易上當受騙,大事情方面糊塗,不能把握好歷史發展方向,殘暴殺降,不具備政治領䄂人物素質,是優秀將材,不是完美的帥才。

  • 4 # 唐江濤

    劉邦平民出身,父親連個正式名字都沒有。

    正史稱“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太公什麼意思?即大爺。媼什麼意思?即大媽。

    也就是說正史稱劉邦父親叫劉大爺,母親叫劉大媽。

    這似乎有點搞笑了。

    項羽卻是貴族出身,祖父是楚國鼎鼎大名的大將項燕。

    劉邦沒讀過書,沒學過劍,更沒學過兵法。

    項羽讀書雖然也不能專心,學劍也不能堅持,學兵法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但他畢竟都學過,雖然不精,但每樣都懂一些,這正是一個優秀管理者所必備的素質。而且項羽本人力大無窮,力能舉鼎,有萬夫不當之勇。

    這樣的兩個人爭天下,劉邦居然能夠成為最後的王者,令人大跌眼鏡。

    這兩者,哪一個更值得我們學習呢?

    有人說“成者為王敗者寇”,自然要學習劉邦。

    但有人認為“不以成敗論英雄”,說劉邦的成功只是一個意外。

    確實,在很多人眼裡,甚至在劉大爺眼裡,劉邦是個無賴,是個酒鬼,是個色鬼!

    在生命關頭,他可以狠心把兒女推下車獨自逃跑。

    在兩軍陣前,他可以面對項羽用大鍋烹煮劉大爺的威脅談笑風生。

    在整個滅秦及與項羽爭天下的戰爭中,劉邦沒親自攻下一個城池,沒策劃過一個計謀,沒指揮過一場戰爭。

    他唯一的本事就是問張良,這事怎麼辦?問陳平,這事怎麼辦?問韓信,這事該怎麼辦?

    在取得天下後,他又“兔死狗烹”,無情地滅掉包括異姓王在內的威脅到子孫後代繼承皇位的大批功臣。奠定了劉氏天下。

    這個人有什麼值得學習的?

    學習他的無賴?學習他的無情?

    但劉邦的成功絕非偶爾,其身上發光點還不少,有許多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劉邦豁達大度。

    劉邦在當泗水亭長時,押送一起犯人去酈山時,犯人接連跑了幾個。乾脆,劉邦把所有犯人的繩子解開了,說你們跑吧,我也跑算了。結果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成了他最初的一批小弟。

    2、劉邦敢於擔當。

    當時劉邦家鄉沛縣也起義抗秦,大家一起把沛縣縣令殺了,這時候需要推舉一個領袖出來。

    當時沛縣還有兩位能力很強的能人。一個是蕭何,一個是曹參,都是縣政府一級官員。但兩人都是有身家的人,膽子小,認為造反是有風險的,尤其是牽頭的,搞不好弄個滅九族之罪。所以大家都推舉下崗的亭長劉邦同志。

    劉邦當仁不讓:既然大家都抬愛我,我就來當這個頭,出了事我擔著。

    所以說劉邦除了運氣爆棚,還勇於擔當。

    3、劉邦擁有超人的剋制力,知錯能改。

    進入關中後,秦皇宮堆積如山的珍寶,以及眾多的美人、美酒將他吸引住了。前面說過,劉邦既好酒又好色。看到這情景,劉邦馬上表示,晚上住秦皇宮得了。但部下樊噲、張良都勸他不要這樣做。張良說:“你想成為第二個暴秦嗎?”

    劉邦想了一下,還是聽從了張良的建議,還軍霸上。以劉邦昔日好酒好色的德性,為了以後的大業,能夠這樣剋制,是極為難得的。

    4、劉邦善於安定人心。

    進入關中後,劉邦採取三種措施來穩定人心。

    其一,不殺子嬰。子嬰即秦三世,秦始皇長子扶蘇的兒子。

    其二,立法三章。當時秦朝的苛政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即使言論都不自由。“誹謗者誅,偶語者棄市”(在街上交頭接耳都要殺頭。)所以劉邦與老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除此之外,隨便老百姓做什麼都不管。

    這些寬鬆的政策大得人心,劉邦藉此得到老百姓的極力擁護。

    5、劉邦能知人善任。

    劉邦在取得勝利後,曾跟功臣一起討論勝利的原因。劉邦說:“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賞,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能為我所用,所以我能夠奪取天下。項羽呢?那邊只有一個范增,他還不能用,所以他丟掉了天下。”

    其實,劉邦能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朋友們有興趣有時間多看看《史記》,相信會有更大收穫。

  • 5 # 威言曉史

    筆者以為,無論是項羽還是劉邦,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同樣,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都值得思考。

    先說項羽。

    項羽出身楚國貴族,其祖上項燕是抵禦秦國的名將。可到了項羽時,楚國已經滅亡,貴族的出身讓他立志恢復楚國。

    項羽此人缺點很多。

    一是眼高手低,缺乏耐心。項梁早年在教授項羽知識時,曾問他想學什麼,項羽一句“萬人敵”雖然體現出他的巨集圖大志,卻間接反應出此人心氣過高,缺乏耐心,做事想一步登天,需知,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二是心高氣傲,不會待人。項羽自視勇猛,傲世天下之將,在他眼中,只有他自己是最出色的,其他人都不過爾爾,這種想法使得他看不到別人的長處,也看不到自己的短處,所以韓信在他帳外擔任執戟郎時,項羽始終不能發現這個絕頂的將才。

    當然項羽也是有優點的,比如胸懷大志,這在他第一次見到秦始皇車架時可以看出。同時,項羽此人悍勇不畏死,做事有決心,有勇氣,與士兵同甘共苦,這在鉅鹿之戰可以看出。

    這些品質都值得人學習。

    再說劉邦。

    劉邦出身平平,一直被視為流氓。

    首先,劉邦此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會做人,虛心學習,不恥下問,善於聽從他人的建議,不自視甚高,能調動屬下的積極性。無論是將軍還是謀臣,在劉邦手下的待遇都很好,劉邦也待人和善,容易拉攏人心。

    其次,劉邦為人“捨得”,不小氣。劉邦出手大方,能給別人的就絕不吝嗇,所以每有截獲,劉邦都不會獨享,而是願意與大家分享。試問在這樣的老闆底下,哪個下屬不開心。

    再次,劉邦還是個善於隱藏內心真實想法的人,能夠隨著局勢改變自己的策略。比如當韓信攻佔齊國後,韓信求封假齊王,劉邦本要動怒,但張良一腳就踢醒了他,馬上冊封韓信為真齊王,從而保住了齊國。

    團隊的力量永遠高於個人,這是無法改變的。

  • 6 # 喬不鳴

    可能會出乎一部分人的預料。劉邦,在歷史上,是個寬厚長者,絕非沒什麼本事的小人。項羽天縱奇才,千古無二。但是綜合比較,還是劉邦更值得我們去學習。

    以下觀點全部出於史記,不參雜任何戲曲,電視劇的成分。

    劉邦出身亭長,其實差不多就是個最底層的公務員。在郡縣制的秦朝,劉邦的出身不算壞。而項羽出身名門,是大將項燕的孫子,這點是劉邦所比不了的。項羽有機會跟項梁學習兵法,而劉邦卻沒有這個機會。劉邦帶人寬厚,在群眾之中口碑很好。起義之初,劉邦遇到了打算去投景駒的張良。劉邦用自己寬厚,好學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張良。然後張良傳授給劉邦兵法。這也奠定了劉邦還定三秦的基礎。(沒錯,三秦之地是劉邦打下來的。與韓信沒關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元朝的戲曲。)

    劉邦能重用人才,而項羽不能。蕭何推薦韓信,劉邦就封了韓信大將。(淮陰侯列傳寫明,是大將,不是大將軍。)彭城之戰以後,韓信大發神威,連下趙,代,魏,燕,雖然最後打下齊國有點尷尬,但是濰水之戰足以名震天下!絕對對得起兵仙的稱號!畢竟,龍且是打敗英布的存在。

    劉邦不論是對於自身的能力提高,還是人才儲備都是遠勝於項羽的。這也是他奪取天下的關鍵。

  • 7 # 新宇158

    倆人都有值得學習之處,劉邦的多一些,項羽要少一些。

    首先劉邦善於變通,善於用人,也就是知人善任,韓信就是在項羽那裡得不倒重用,才投奔劉邦,劉邦對其拜將封王,使得韓信對其忠心耿耿。劉邦手下還有謀臣張良,也是忠心不二,還有蕭何,陳平……沒有這些人的鼎力相助,劉邦難成大器!所以劉邦這些優點及為人,都是我們今天值得借鑑和學習的!

    相反,劉邦的這些優點恰是項羽所缺乏的,那麼他還有什麼讓我們值得學習的呢?首先他有理想有抱負,小時候看秦始皇人馬出行,威武雄壯,豪氣沖天,他不由讚歎:大丈夫就應該這樣!苦練武功,為將來實現巨集圖大志做準備,後來果真如願。

    在他身上還有可貴之處,光明磊落,不搞陰謀詭計,鴻門宴上他完全可以殺了劉邦,但他講誠信,垓下之戰以前他與劉邦約定楚河漢界,雙方休戰……但他的誠信用錯了地方,他忘了兵不厭詐,笑在最後才是贏家,所以落的個“婦人之仁”的不雅名聲!

  • 8 # 鳴史

    筆者認為,還是劉邦值得我們學習,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一般人並不是大人物,而且市場經濟之下,厚黑學有時候是值得學習的。

    說這兩個人物,我們可以從鴻門宴上能看一下。鴻門宴上,項羽的手下都要求他將劉邦殺死。然而,項羽的表現卻是優柔寡斷,不夠當機立斷,最後讓劉邦以如廁的理由逃走了。

    劉邦的逃走成為了項羽最大的隱患,這一隱患最終也造成了項羽的悲劇。我們不否認項羽的功勞,但是在性格這一點上,還有就是在用人這一點上,項羽是不如劉邦的。就拿韓信來說,就足以看出兩人用人方面的不同之處。

    韓信的軍事才能是非常突出的,然而,他在項羽的麾下始終沒有成得了事,不是從事文職就是不起名的小輩。然而,當韓信到劉邦手下時,韓信直接成為了大將軍。

    韓信初入劉邦營帳,就狂妄的說自己帶兵多多益善。如此狂妄,這樣一個初出茅廬,沒有多少實戰經驗的人,劉邦卻信了。而且韓信也沒有讓劉邦失望,劉邦確實讓韓信發揮到了他的最大作用。所以,在用人這一點上,劉邦是有優於項羽的。

    當下社會,想要幹成一件事,離不開別人的幫助,想開辦一家企業,或者做成一件事,都需要人才的注入,如果不會用人,發現不了手下的才華,領導光聽好聽的,這一點對事業的成功是沒有好處的。

    還有項羽烏江自刎這件事,確實表現了項羽的英雄氣概,“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後人對項羽深切的緬懷。但是項羽太過在意江東父老對他的評價了,他說自己無顏見江東父老,這是英雄最讓人感嘆的地方。

    其實,還有一句話是這樣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項羽本就是一個英雄,他可以謀求東山再起,即便擊不垮劉邦,但是還是要留住性命,爭取一下。

    當下社會,面子其實有時候是要不得的。當然,我們也不是說項羽太要面子,畢竟他的情況不一樣。筆者的意思是,在一些情況下,有時候真的是需要放下面子的,說不定放下面子,事情就辦成了。

    對劉邦項羽這兩位人物,筆者沒有多少資格評價

    以上是本人的簡單看法

    如果讀者朋友有什麼觀點和看法

  • 9 # 賈甄矜

    當然是項羽了。

    項羽是英雄,是天才軍事家。

    他輸給劉邦,主要是年輕,試想,一個比你年長二十多歲的老江湖,跟你玩陰謀詭計,你能往得贏才怪了。

    如果秦軍再耐打一些,讓秦軍將劉邦、田橫等人全部消耗掉。那麼此時,項羽就只需要明刀明槍地與秦軍死磕了,如此也能更凸顯他的軍事能力。而且,如果勝利來得晚一些,項羽的政治才能一定能精進不少。

    這麼說是有道理的。相信大家還記得,在後期,項羽曾經拉攏過韓信,並承諾願意與他三分天下。而韓信差點就同意了。從這點來說,項羽的政治才幹就精進了不少。可惜,老天沒有給他時間繼續進步。

    項羽輸在兩點:成功來得太早、太容易。而自己又太年青,對手太老練。

    這裡必須要說的是,學劉邦,不是誰都能學的。因為,現在不會有誰那麼傻,再去追隨像劉邦這樣業務能力(軍事能力)不及格、信用破產、薄情寡恩的人物了。劉邦的成功,是劉邦的專利。因為你無法會到他那樣的特定歷史條件下,從而也無法複製他的成功。

  • 10 # 故事裡的那些歲月

    劉邦和項羽是秦末一對耀眼的雙子巨星,而這兩個人在歷史上都留下了流傳千古的事蹟。但要說我們該向誰學習,我以為還是劉邦更值得後人學習。因為在劉邦身上有一些很可貴的品質,即使到今天也對後人有很積極的借鑑意義。

    一、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無畏精神。

    劉邦在中國歷史上創造了一個神話,真正回答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的疑問。秦以前,歷史上很少有公卿士大夫起於草莽之間。這主要和貴族階層固化以及貴族壟斷文化知識有關。雖然孔子興辦私學,但真正的社會下層人士還是很少有機會進入官僚階層。更不要說一個社會底層的人能夠稱王稱霸了。劉邦是歷史上由社會底層改變命運,坐上皇帝的第一人。

    早在劉邦做泗水亭亭長的時候,偶然間碰到秦始皇出巡,他當時並沒有被始皇帝的威風所震懾,而是讚歎道:“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這恰恰說明了劉邦雖然身份卑微,但並不甘心命運的安排,他有自己的雄心壯志。也正是這種性格才使得劉邦在秦末大亂時並沒有像普通人那樣隨著社會大勢起伏,而是敢於向命運抗爭,毅然拉起一支隊伍,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說實話如果胸中沒有大志向,一般人是沒有這樣義無反顧的勇氣的。

    二、面對挫折,永不言敗的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

    楚漢爭霸的過程中,劉邦一開始居於下風,特別是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戰,劉邦幾乎全軍覆沒,只帶著幾十個隨從逃脫,就連自己的老婆、兒子和老爹一大家子人都被項羽俘虜。同年冬天,劉邦在滎陽被圍,形勢十分危急,多虧陳平用計,紀信詐降,劉邦才逃出了滎陽城。類似這樣的敗仗放在一般人身上一次,精神軟弱者早就奔潰了,更不要說連番打擊了。但劉邦無論遭受多麼慘重的打擊,總是能夠重整旗鼓,捲土再來。正是這種可貴的不屈不撓的鬥爭意志,支援劉邦經過四年的苦戰,終於打敗了項羽,一舉奪取了天下。

    三、審時度勢,能屈能伸的大丈夫胸懷。

    劉邦率先佔領咸陽後,按照楚懷王的約定:誰先進入關中,誰為關中王。但是項羽隨後進入關中,非但不遵守楚懷王的約定,甚至在范增的建議下,還想消滅劉邦。劉邦得知訊息後,冷靜分析局面,在自己力量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並沒有採取冒然出擊或者逃跑的策略,而是聽從了張良的建議,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到項羽大營賠罪,化解危機。

    後來項羽把劉邦封為漢王,發配到封閉的漢中地區,劉邦手下將領都很是不滿,但劉邦依然選擇了隱忍,帶著自己的人馬前往漢中。為了消除項羽的疑心,劉邦還下令還一把火燒掉了棧道。由於劉邦策略得當,才使得項羽麻痺大意,志得意滿的回了彭城。這就為劉邦後來偷出陳倉道佔領關中創造了最有利的條件。如果劉邦沒有這種大丈夫的胸懷,一味地魯莽行事,可能早就被項羽除掉了。

    四、知人善任、善於團結、依靠團隊力量取得勝利的領袖氣質。

    劉邦論出身、論個人武力值,論聲望、論號召力都比不上項羽。但劉邦卻最終戰勝了項羽,其中最大的祕訣就是劉邦知人善任,擅長將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旗幟下。劉邦做了皇帝后曾經做過自我總結,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通過這個評價我們就明白劉邦的識人只能,用人之量了。

    說實話,張良、韓信、蕭何三個人中任何一個人的出身和本事都比劉邦強,但劉邦卻能讓他們甘心為自己所用,這就是最大的本事,這就是領袖氣質。

    項羽手下本來聚集了很多的人才,但由於項羽缺乏領袖氣質和領導能力,這些人隨後一個個都跑到了劉邦的陣營,對於投誠過來的這些人,劉邦總能夠張開懷抱予以接納。劉邦充分信任這些人,把這些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讓他們發揮最大的作用。

    其實最好的領導就是把有能力的人放到最合適的位置上,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即可。項羽空有一身絕世武力,每戰必奮勇當先,充其量是個合格的將軍,和領袖差得太遠。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即使已經過了兩千年,劉邦身上閃現的這些優點還是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馬遜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