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雅的俗齋
-
2 # 山裡小道童
放心吧,減負不了,教育部的初衷也不是減負,只是減少公辦教育提供的免費教育服務內容而已。你看考試科目減了嗎?考試淘汰率降低了嗎?所以教育部的所謂減負所謂教改,這一切都只是為了減少公辦教育投入,把更多的教育服務推向市場讓大家去更多的購買罷了,只有教育產業化才是一切教改的根本目的。
-
3 # 快樂的長沙妹坨
只要學校有好學校壞學校,只要還有補習班,只要我們還論成績,負擔肯定是減不下的!
雖然我們現在要求學校不公佈孩子的成績,但實際上無論是我們中考高考,我們都是以成績來論英雄!
昨天刷到一個抖音,一個臨近中考的孩子,凌晨三點做完作業,大哭,這就是我們的教育!
尤其是今年中考,50%的初中面臨名無學可上,也不是無學可上,是上不了高中,他們將被分流到技校,可能有部分自己努力的,能考上一個大學,但非常少!
在這麼高壓力的情況下,無論是老師,家長,孩子,都在高壓狀態!老師在班級群裡每天都在告訴家長,離中考倒計時還有幾天!一天天在減少,老師的壓力,家長的壓力,孩子的壓力,無形中增大!
我們學校不公佈孩子成績,家長也不建議學校公佈孩子成績,但實際上孩子的成績一直存在!
否則的話就不會有這麼多的課外補習班,前幾天我打一個計程車,跟師傅聊天,他說他們家上初二的孩子,一年的培訓班費用是14萬左右!座標長沙,實在話讓我驚掉了下巴!因為在長沙,大多數的中產家庭拿出14萬給孩子培訓真的不不多!但是她說還有更多的!
一年14萬,初中三年50多萬,還有高中三年,到考上大學的時候,100多萬花去了!這又讓我想到孩子花了21萬培訓,成績達到59分,其實這些新聞,都在諷刺我們的教育改革!
我們開啟手機廣告,多少線上教育廣告?沒有一家的老師不是清華北大出來的,都在誘惑家長,趕緊報培訓班,解決孩子面臨的學習問題,提升孩子的分數,廣告極具誘惑力!
只要這些存在,孩子的負擔在,家長的負擔也在,教育的不公平也在!
-
4 # 千里走單騎1972
父母不肯承認自己孩子不是讀書的料,非要給這樣的孩子肩上也壓上考大學甚至考好大學的期望,而這樣的孩子是根本扛不起這個重擔的,這是孩子負擔重的終極原因。
-
5 # 陳中思
若按照本人提出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格局辦教育,才能把孩子和學生揹負的沉重負擔減掉,才能還孩子和學生的天性、快樂和童年。
-
6 # 阿吉悟
孩子們學的東西多了,無法減,再說怎麼評判孩子的素質,有時候還真得看成績,不然其他方面在短暫的時間內是無法看出來的,所以一環套著一環。
-
7 # 徐宏波5
一個城市很多學校,要想成為名校,不光要有優質的師資力量,還要有優質的生源,當然另外還要有許多硬體條件需要滿足,最吸引人的就是學生的升學率和重點大學的錄取率,想成為這樣的學校必定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學生,而學生必定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學習和功課,把有限的時間最大的利用化是所有名校的基本規律,一旦課堂上不夠用就會擠壓學生課外時間和假期,每個老師都不想自己的課業拖後腿,所以可想而知學生的壓力有多大,國家提倡學業減負無非想讓孩子們健康成長,但是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和學校希望學子們揚名萬里的情是無論如何都滅不掉的,因為誰都不想在競爭中被淘汰,那只有委屈學生們辛苦點了,而孩子們的苦和累又有多少家長能體會到呢?就是能體會到又能怎麼樣呢?只有不斷的鼓勵和心疼,應試教育的的根結無法破除,孩子們又怎麼能輕輕鬆鬆走過童年和青少年呢!
回覆列表
中國教育的現狀,是教育服務提供者和教育被服務者的合謀,當然還有資本的一擁而上,是所有人的合謀,或者說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或“集體非理性”,形成了“劇場效應”,大家都往一個出口湧,個別不湧的還不行,被人群裹挾著往前湧。所以,減負這個話題,或者說減負總減不下來,棒子不能只打在學校身上。
所以,你只要看,孩子“5+2”模式,就是學校5天,還有2天培訓機構的全周無休模式,本質上肯定不是學校行為,而是家長的“非理性”選擇,明知這樣不好,還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要送過去。
學校不是沒有責任,很多學校在追求“有效教學”,是一種變質了“有效教學”。說白了就是用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線“科學管理”的模式,把學生的在校時間榨乾每分每秒。然後,在校時間基本上是“45+10”模式,學生課間休息和上廁所的時間,基本上在教師辦公室和教室之間奔波。這還不夠,還有“712”模式,早晨七點,到凌晨12點,還有做不完的作業。
為何會這樣?學校及行政部門不是沒有措施,而是這些措施根本不管用,或者說教師根本不買賬。——這是監管的盲區,基本上。是教育行政力量,沒法把管理觸角伸向每個教師,每個學生,每天每時每刻。何況,教師和學校及教育行政部門,包括家長,還有一種默契,只要成績好,孩子苦點累點算個啥?畢竟還是為了孩子好嘛。所以說,這是合謀。
減負減不下來,說白了還是我們的考試評價機制,目前沒有第二齣口。為何?中國是人口超大規模體,即使教育體制想變,樹欲靜而風不止,龐大的競爭隊伍,會找尋機制的一切漏洞,仍然改變不了家長的野蠻競爭局面。
減負一定程度上,不是減時間,而是把時間用在有意義的學習上。可是,你懂的,只要我們有做不完的試卷,減負總是如影隨同。
什麼時候減負有希望?
一是優質教育資源的普遍均衡,估計至少還要一二十年的時間。
二是考試評價制度的多元出口,這個可難了,目前看不到希望。多元出口的一個標誌,是學生平時學習生活的過程和表現,能成為升學的依據。所以,我們說目前沒有希望,無解。我們還是一紙試卷定終身。怎麼辦?說白了還是家長要給孩子精準定位。不要盲目加入“劇場效應”的大軍,然後發現不管跑得快的,還是跑得慢的,最後都堵在門口出不去。該學畫畫的學畫畫,該學籃球的學籃球,有文學天賦的寫作筆耕不輟。或者,錢包鼓的,把孩子送出去留學。——中國“一帶一路”未來需要大量有國際視野的人才,這絕對是教育投資的一大核心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