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藥師周無憂
-
2 # 中醫科屈醫生
拔罐的作用原理
機械刺激,溫熱刺激
1、拔罐療法對面板可產生一種良性的機械刺激和溫熱刺激。機械刺激可使區域性組織高度充血,加強區域性組織的氣體交換,區域性毛細血管破裂,血液溢人組織間隙,從而產生瘀血,出現自身溶血現象,紅細胞受到破壞,大量的血紅蛋白釋出,從而起到一種良性的刺激作用;溫熱刺激可使區域性血管擴張,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加速體內廢物、毒素的排除,改變區域性組織的營養狀態,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增強白細胞及網狀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區域性耐受性及機體抵抗力,從而達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2、由於罐內負壓、吸吮、熨刮、牽拉、擠壓面板和淺肌肉層的良性刺激,包括區域性暫時瘀血所形成的“自血療法”,刺激面板的毛細血管,在調節迴圈系統的同時,也有效地調動了體內的免疫功能,對於免疫功能低下所造成的低熱不退等,有較好的療效。有人對拔罐前後的患處區域性組織作病理檢查,發現拔罐前見到炎性壞死及炎性滲出物內細菌集落和角化上皮,而拔罐後見到面板上皮增生,炎性肉芽組織形成。
調整陰陽,祛邪扶正
1、拔罐療法具有調整陰陽的作用,一方面是通過經絡腧穴的配伍作用來實現的,另一方面是通過與其他療法配合應用來實現的。例如,拔關元穴可以溫陽祛寒;拔大椎穴可以清洩陽熱。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高血壓等病可取大椎、肝俞穴,用三稜針刺血後加拔火罐;脾胃虛寒引起的洩瀉,可取天樞、足三裡、脾俞、胃俞等穴。可見由於陰陽失調引起的疾病可以通過拔罐療法得以糾正,從而恢復機體陰陽新的平衡狀態。
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1、人體的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體,縱橫交錯,遍佈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聯絡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具有執行氣血,溝通機體表裡、上下和調節臟腑組織活動的作用。若經絡氣血功能失調,就會發生各種病變。拔罐療法通過對經絡腧穴的負壓吸引作用,在臟腑經絡氣血凝滯或經脈空虛時,可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作用,鼓動經脈氣血,濡養臟腑組織器官,溫煦皮毛;同時使衰弱的臟腑機能得以振奮,鼓舞正氣,加強祛除病邪之力,從而使經絡氣血恢復正常,疾病得以祛除。臨床常用的循經拔罐法、走罐法及刺絡拔罐法等,均有上述功能。
2、拔罐治病是根據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學說而形成的一種獨立的治療手段。通過罐體邊緣的按壓及負壓的吸吮,刮熨面板,牽拉、擠壓淺層肌肉,刺激經絡、穴位,循經感傳,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通其經脈,調整氣血,平衡陰陽,祛病健身的目的。
雙向調節,異病同治
1、拔罐療法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和獨特的功效,在取穴、操作等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如,大椎穴刺血拔罐法,既可治療風寒感冒,又可治療風熱感冒,還可用於內傷發熱;既可治療高血壓、頭痛等內科疾病,又可用來治療頑固性蕁麻疹、痤瘡等面板科疾病。
2、許多臨床研究都證明,拔罐具有雙向的調整作用,如使高血壓降低,低血壓升高;使過高的白細胞數降低,使過低的白細胞數增加;當心動過速時使心率減慢,當心動過緩時使心率加快等。而且拔罐的雙向調節作用與疾病的好轉是一致的。
罐印色素反映病症如下: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經不暢有血淤現象。
2、罐印發紫並伴有斑塊: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3、罐印呈散在紫點狀,且深淺就一,表示氣滯血淤症。
4、罐印鮮紅而豔:一般表示陰虛,氣血兩虛或陰虛火旺。
5、罐印紅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熱邪。
6、罐印灰白,觸而不溫,多為虛寒或溼邪。
7、罐印表面有皮紋或微癢:表示風邪或溼症。
8、罐體內壁有水氣:表示該部位有溼氣。
9、罐印出現水泡,說明體內溼氣重,如果水泡內有血水,是溼熱毒的反應。
-
3 # 中醫劉醫生
拔罐作為中國傳統岐黃之術中一項重要的養生措施,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且在民間廣為流行。古時候,人們採用挖空的動物犄角來拔出膿瘡排毒止痛,所以稱為“角法”。在一千多年前的晉代,杏林大家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就有關於這種方法的記載。唐代王燾《外臺祕要》中也有用竹筒罐來調理不適症狀的描述。
所治疾病如下:
1.內科疾病:感冒、咳嗽、肺癰、哮喘、心悸、不寐、多寐、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嘔吐、反胃、呃逆、痞滿、洩瀉、便祕、腹痛、胃下垂、飲證、痿證、眩暈、脅痛、鬱證、水腫、淋證、癃閉、遺尿、遺精、陽痿、男性不育、陽強、風溫、暑溼,秋燥。 2.外科疾病:紅絲疔,丹毒,有頭疽,癤病,乳癰,脫肛,急性闌尾炎,急性膽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輸尿管結石。
3.骨科疾病:落枕、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腰肌勞損、急性腰扭傷、肩關節周圍炎、頸肩纖維織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經痛、股外側皮神經炎、肋軟骨炎、肋間神經痛、類風溼性骨關節炎等。
4.婦科疾病:經行先期、經行後期、經行先後無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經閉、痛經、白帶、黃帶、赤帶、妊娠嘔吐、產後缺乳、產後腹痛、人工流產綜合症、髒躁、陰挺、陰吹、陰癢、不孕症、產後大便困難、產後發熱等。
5.兒科疾病:小兒發熱、小兒嘔吐、小兒洩瀉、小兒厭食、小兒夜啼、小兒遺尿、百日咳、腮腺炎等。
6、面板科疾病:纏腰火丹、銀屑病、牛皮癬、斑禿、溼疹、癮疹、風瘙癢、漆瘡、疥瘡、蛇皮癬、皮痺、白癜風等。
7.五官科疾病:針眼、瞼弦赤爛、流淚症、沙眼、目癢、目赤腫痛、目翳、遠視、近視、視神經痿縮、鼻塞、鼻淵、鼻鼽、咽喉腫痛、乳蛾、口瘡、牙痛、下頜關節紊亂症。
目前常用的罐具種類較多,有竹罐、玻璃罐、抽氣罐等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經不暢有血淤現象。
(2)罐印發紫並伴有斑塊: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3)罐印呈散在紫點狀,且深淺就一,表示氣滯血淤症。
(4)罐印鮮紅而豔:一般表示陰虛,氣血兩虛或陰虛火旺。
(5)罐印紅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熱邪。
(6)罐印灰白,觸而不溫,多為虛寒或溼邪。
(7)罐印表面有皮紋或微癢:表示風邪或溼症。
(8)罐體內壁有水氣:表示該部位有溼氣。
(9)罐印出現水泡,說明體內溼氣重,如果水泡內有血水,是溼熱毒的反應。
-
4 # 大城小醫徐醫生
之所以現在有很多人會選擇中醫拔火罐,就是因為中醫拔火罐會給大家的身體帶來很多的益處,它不光能夠排除大家體內的邪氣,同時還可以提高大家的身體素質,並且還能夠有效的減輕大家的疼痛感,同時可以起到很好的減壓以及調整身體陰陽平衡的效果。
一、排除溼氣通過中醫拔火罐可以將大家體內的溼氣以及寒氣通過面板組織滲透出來,從而有效的清除大家體內的邪氣,讓大家更加的有精神。
二、緩解疼痛症狀當大家因為某些原因而導致自己身體當中的區域性組織受到了損傷又或者是出現了腰間盤突出,等症狀的時候,大家就可以通過中醫拔火罐來起到很好的療效,而且長時間定期進行拔火罐,不光可以有效的減輕大家身體上的疼痛感,同時也能夠緩解大家身體的不適症狀。
三、節身體陰陽平衡中醫拔火罐還能夠幫助大家有效的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因為在中醫抜火罐以後,大家的身體往往會因為溶血現象而產生一種類組織胺的物質,這種物質會隨著大家的體液流變大家的全身,從而刺激大家體內的各個組織器官,增加這些組織器官的功能和活力這樣有助於身體功能的恢復,同時還可以起到很好的調節身體營養平衡的作用。
四、減壓中醫拔火罐有著很好的減壓的作用,因為中醫拔火罐能夠讓大家的身體在自我調整中起到很好的舒經活絡,祛風除溼,消腫止痛以及行氣活血等等一系列的作用,起到了一個良性刺激的效果,這樣可以讓大家的身體自我恢復正常的功能,從而起到很好的減壓效果。
五、強身健體中醫拔火罐還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因為人體當中的經絡五臟六腑以及穴位是相連相通的,此時通過外接的吸力能夠有效的刺激大家身體表面的諸多穴位,從而通過筋骨經絡讓大家的器官得到相應的調理,從而使大家的身體氣血暢通,大大的提高了大家的身體素質。
-
5 # 使用者5744383563795
拔罐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治病方法,手足冰涼,寒瘀在身或頭身疼痛,可以火罐刮痧放血來調理。多數農民都會使用或調理。
回覆列表
夏天來了,衣服穿得少了,常會看見一些人身上有拔罐留下的痕跡,那麼拔罐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功效,使人趨之如騖呢?
(一)中醫認為拔罐具有以下作用:1.平衡陰陽
中醫認為:“陰平陽祕,精神乃治。”拔罐療法通過吸拔身體某一特定部位或穴位,能夠改善和調整內臟的生理功能,使機體達到陰陽平衡狀態。
2.扶正祛邪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拔罐療法能激發經絡之氣,振奮衰弱的臟腑機能,提高集體的抗病能力,同時,通過吸拔作用,能排吸出風、寒、溼邪及瘀血,發揮扶正祛邪的作用。
3.疏經通絡
中醫認為:“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拔罐能激發和調整經氣,疏通經絡,並通過經絡系統而影響其所絡屬的臟腑、組織的功能,使百脈疏通,五臟安和,達到“通則不痛”的療效。
4.調和氣血
中醫認為,氣血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內溉臟腑,外濡腠理”,是臟腑、經絡、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基礎,人體的一切組織都需要氣血的供養和調節才能發揮功能。拔罐療法具有調和氣血,促進氣血執行的作用。刺絡拔罐療法能夠活血祛瘀,通絡止痛。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拔罐療法是一種負壓機械刺激作用,這種刺激可以通過面板和毛細血管的感受器,經過傳入神經纖維至大腦皮質,反射性地調節興奮和抑制過程,使整個神經系統趨於平衡。拔罐療法具有雙向調節功能,針對人體病理特徵來進行良性調節。當身體處於興奮狀態時,拔罐可使其轉為抑制;當身體處於抑制狀態時,拔罐可使其轉為興奮。
2.拔罐療法對迴圈系統的作用
在施以拔罐療法時,對區域性面板有溫熱刺激,能使區域性的淺層組織發生被動充血,區域性血管擴張,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加速新陳代謝。區域性血液迴圈的改善,可迅速帶走區域性堆積的炎性滲出物及致痛物質,從而消除腫脹和疼痛。
3.拔罐療法對呼吸系統的作用
拔罐療法能促進肺部血液迴圈,改善支氣管分泌和纖毛運動等作用,從而加速呼吸道炎症的消除。在肺俞、風門穴拔罐,能改善呼吸道的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常用於防治風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病。
4.拔罐療法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罐療法對消化系統的作用主要通過調節臟器的運動和影響消化酶等途徑而產生的。當胃腸蠕動亢進時,吸拔腹部和背部的脾俞、胃俞穴,可出現胃腸蠕動的抑制狀態;吸拔腹部穴位能加強和調整胃液分泌功能,並能促進腹腔血液迴圈,從而增強消化和吸收功能。既可以治療便祕,又可以治療腹瀉。
5.拔罐療法對免疫系統的作用
拔罐療法可增強白細胞和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在背部兩側強力拔罐,拔罐前後,比較白細胞的吞噬菌指數及血清補體效價,都明顯提高。背部膀胱經走罐,能明顯提高正常人紅細胞免疫功能。另外,拔罐療法由於有很強的負壓吸吮力量,使區域性毛細血管破裂,區域性瘀血,引起自身溶血現象。釋放組織胺、5—羥色胺等神經介質,通過神經體液機制,刺激整個機體的功能,能有效地調動免疫系統,對治療過敏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都有較好的療效。
6.拔罐療法對運動系統的作用(1)解除肌肉痙攣。拔罐療法能通過肌肉牽張反射直接抑制肌肉痙攣,又能通過消除疼痛病灶而間接地解除肌肉痙攣。拔罐可刺激某一區域的神經,調節相應部位的血管和肌肉的功能活動,反射性地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痙攣,獲得比較明顯的止痛效果。
(2)促進水腫、血腫的吸收。拔罐療法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能加快靜脈迴流,有利於水腫、血腫的吸收。
(3)消炎鎮痛。拔罐療法具有明顯緩解疼痛的作用,能夠促進炎症介質的分解、排洩,消除無菌性炎症,達到鎮痛作用,尤其是刺絡拔罐法的止痛效果尤為突出。刺絡拔罐法,可吸出區域性瘀血,使區域性氣血通暢,疼痛自然緩解。
總之,拔罐療法的治病機理不外乎兩個方面,即整體作用和區域性作用,通過溫熱的機械負壓刺激作用,引起區域性和全身反應,從而調整機體的整體功能,消除病理因素,達到治病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