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宇佳成期刊論文網
-
2 # 陳向東
這可能是因為你掉入到職場的“圍城陷阱”中去了。
如果你讀過錢鍾書先生的小說《圍城》,就能在其扉頁上看到楊絳先生留下的一句名言: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是的,職場上也存在這樣的“圍城陷阱”,通俗地講就是“幹一行怨一行”,總覺得別人的工作很好,自己的工作不行。你看別人是這樣,別人看你也是這樣。你的工作就是這樣的一個“圍城”,別人是“城外的人”,你是“圍在城裡的人”,城外的人想衝進去,於是“認為某個工作是好工作”,而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於是“自己卻覺得不好”。
記得以前有一個很有名的段子是這麼說的:華為的朋友說,華為現在很迷茫,感覺再待下去沒啥前途,準備跳槽去阿里。阿里的朋友說,阿里的領導不行,全靠馬雲一個人撐著,隨時可能出問題,準備去騰訊應聘。騰訊的朋友說,騰訊業績壓力巨大,晉升太難,準備去百度試試。百度的朋友說,百度價值觀出了問題,危機四伏,朝不保夕,準備去華為探探門路……這就是職場上典型的圍城陷阱,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也就是說,混跡職場的人,有時候的想法是盲目而衝動的,自己努力追求的詩和遠方,也許正是別人眼中的苟且。或者反過來說,自己眼前毫無樂趣的苟且,也許正是別人心心念唸的詩和遠方。
那該怎麼辦呢?很簡單,提升自我認知,找到奮鬥目標和存在價值,把“眼前的苟且”變成“詩和遠方”。要知道,所有的偉大都起源於平凡,沒有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人很難獲得大成功。對於詩和遠方來說,眼前的苟且不是它的對立面,恰恰相反,其本身就是它的有機組成部分。
打個比方,人生追求就像是一條夢想大道,“眼前的苟且”是道路的起點,崎嶇不平,“詩和遠方”是道路的終點,一馬平川,雖然路況不同,但它們就是同一條路。如果一個人硬要把這二者對立起來,總是執念於詩和遠方,想到達夢想之路的終點,卻對眼前的苟且不屑一顧,根本不踏上夢想之路的起點,請問怎麼到達得了呢?
一言以蔽之,要先喜歡你做的,才有可能做你喜歡的。人生也好,職場也罷,都是差不多的道理。
回覆列表
每個人的掛念都不同
你要的是上升空間
別人也許只是單純看錢
你想奮鬥拼搏
別人可能是圖安逸
你想離家遠一些,鍛鍊身體
別人想離家近的,回家方便
觀念這東西就這樣,,對待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總是有不同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