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小曲兒
-
2 # 業餘影院愛好
遇到喜歡的歌手/組合,就近的地點,肯定會去的,演唱會的氣氛是哪裡都無法比擬的,無論是音響的效果.熱情的觀眾氣氛,歌手帶給觀眾情感的表達,非常震撼,看一次,你就會感覺物超所值。動力火車,無與倫比的熱情.氣勢磅礴的氣氛。
-
3 # 波佳娜
我更會去看明星的演唱會,因為那是我心中的偶像。我一直在欣賞著明星演唱會的那種氛圍,或者到場去欣賞他們的表演,以滿足自己的內心的渴望。
-
4 # A00林軒
當然是去參加音樂節。
第一,門票低。
第二,活動更自由,演唱會無非是坐著座位上,手拿熒光棒,聲力廝劫的呼喊,音樂節就像逛廟會,看一下這個看一下那個。
第三,音樂節一般沒有人排座次,演唱會你可能捨不得買最前排的票。
第四,音樂節見識的東西更多,你有可能看見嗩吶,而除了李克勤的演唱會,你還見過誰的演唱會上出現過嗩吶!
-
5 # 花花是1只貓
原因有兩點:
其一:我們都是蘇打綠的歌迷,對於他們的歌曲自然耳熟能詳,幾乎每一首都能跟著哼唱下來,之前戴耳機合唱,難得的機會與原唱合唱,自然感覺不一樣;
其二:吳青峰的嗓音真的名不虛傳,現場聽效果更震撼,加上與歌迷之間的互動,氣氛自然非常棒,時隔這麼多年依舊記憶猶新,甚至今年還打算再看看哪裡有場,再去現場聽一回。
所以在我看來,除非是非常喜歡音樂節或者年年去的,大部分人可能會更傾向於演唱會,畢竟學生黨經費有限,上班族時間有限,取捨起來必然會選擇自己更喜歡的。
-
6 # 冰語
參加音樂節還是明星演唱會,那得看是什麼音樂節和誰的演唱會了。筆者個人比較喜歡音樂,不管是音樂節還是明星演唱會都有它的吸引力的,兩種不同風格和演繹方式的音樂,所以要做個選擇那隻能只是比較得更加詳細些了。
筆者個人首選喜歡的是中國風類別的音樂,要是音樂節主題是中國風和古風樂器,那參加中國風音樂節肯定是不二之選,即便是有名的流行明星演唱會亦可棄之,畢竟那是心頭好。
若然普通音樂節和個人喜好的明星演唱會,那會選擇演唱會,這是一種流行音樂的共鳴,不管是哪個時代都有偶像與粉絲的存在。
-
7 # 閱港澳
參加過音樂會之後,更喜歡看演唱會了。
在不同時間,和不同的人,參加不同的音樂節,其實是有不同感受的。有人說,在中國,迷笛最正宗最硬,草莓最商業化最有活力,其他的都“在努力賺錢”。
一開始我並不這麼覺得,直到真的去了一些音樂節之後。
“呵呵,你們講得都很有道理呢。”
“但是熱愛音樂的孩子都是美好的。”
基本上都是去當觀眾噠,只有偶爾有一兩次是幫某品牌擺攤宣傳的。
第一次聽說大型音樂節這件事其實是2010年的西安草莓音樂節。之前都是看一些學校裡的演出啊小小音樂節什麼的。(建大東宮之夜啊之類)
當時因為是高中,所以周圍同學大概就是這種反應。
“啊!有打綠呢!人家要去看打綠~”
“看什麼打綠、看林俊杰!",
“一個明星就唱幾首歌還要幾十塊錢一天?”
“我只看周杰倫演唱會哼”
當時我因為喜歡的人推薦一直想看逃跑計劃啊、還有西安火火的黑撒然並卵,我為了攢錢去看五月天西安站於是就放棄了草莓。
然而,第一次參加的大型音樂節應該還是草莓——2012年五一北京草莓(真相是其實去帝都是為了看430的五月天諾亞方舟鳥巢站)不過小夥伴送了一張429北京草莓的票票於是就去了!
一個字,遠!熱!一貫的不能自帶飲料,門口工作人員會派送杯子然後可以倒飲料進去。為了值回票價,拉著小夥伴拿著小冊子,一路計劃先看哪個後看哪個,一定要看誰所以不得不放棄誰...中間還要藉著樂隊上臺的時間去參加各大品牌的活動!當時蝦米派送的頭巾我到現在還留著。真是操碎了心。
不論從演過還是看過的音樂節來看,國內國外簡直不是一個凳次,基本就是百度和谷歌的差別。
作為觀眾,最大就是聽感的差別,關係的是外場PA音響質量、PA大哥的專業水平和他對臺上當前音樂的理解。其次是燈光,關係燈光師對上當前音樂的理解,和對氛圍的控制能力。
作為演出者,顯而易見能看出是整體運作、接待、舞臺技工、監聽調音師、燈光師等等的差別。這些在國外已經是非常成熟的產業,日美的部分學校專門有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等的相關專業課程學習(日本一個什麼學校曾經來華招生,其中就有這個專業)。
根本原因,是國內大部分觀眾、聽眾沒有能力欣賞音樂節的音樂,所以導致這個產業在國內沒必要往這些方面再進一步的投入,都是在炒作一個概念、或者圈點錢,或者為了宣傳點啥啥,音樂節只是副產品。
當然在這麼嚴酷的條件下也有做的不錯的,點名表揚廣州彼岸花開音樂節。雖然是地產資本,但從觀眾和演出者的感受,比預期要好很多。
所以,如果不是有特別喜歡的樂隊,還是去看演唱會吧。
-
8 # Hello貝貝
都會去,進入演唱會現場或者音樂會現場之後慢慢的就被現場激活了,現場的氣氛是十分難得,其實花錢去,一方面是去看明星,另一方面失去體驗那種氣氛,在那種氣氛中或許還會想明白很多事情,最主要的就是一種身體精神的釋放吧
回覆列表
對於廣大的音樂愛好者來說,不同的職業或者行業,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別,不同的性格,對於是去參加音樂節,還是去參加明星演唱會,應該都有不同的考慮的。
現在比較流行的音樂節,主要是有兩種形式,第一,為了紀念某位音樂家而舉辦的,比如巴赫音樂節,貝多芬音樂節,聶耳音樂節等等。或者是當代音樂作品的釋出,也有的包括多種藝術專案。第二種是結合旅遊或者說是文化經濟目的所舉辦的節會,比如薩爾茨堡音樂節,愛丁堡音樂節,北京國際音樂節等等。
所謂的明星演唱會,當然是圍繞某一位著名的流行歌星所舉辦的音樂會,這裡就是追星族的天堂了。這樣的歌星一定要具備足夠的人氣,流行度,甚至一度非常紅,並且能夠通過演唱會取得更大的廣告效應,當然,票房和經濟效益也在考慮之內。
相比較而言,音樂節更注重的是對音樂作品的愛好,而歌星演唱會更側重的是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