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奇角度看歷史

    這種問題,光是講故事就沒意思了,我給大家換個角度去理解所謂的“無良”。

    話說杭州有一官員平日雅好行善,頗肯濟人窮急,一日訪雲棲寺蓮池大師,問世間何等人最作孽?蓮池大師說:“如公等以甲科七篇出仕者為最。”這官員愕然,自揣生平行事不至於這麼惡劣,憑什麼說他們這些憑科考出仕的官員最作孽啊?蓮池大師道:“誰說你自作孽,但凡依勢作威者,上天垂鑑,其罪孽全加於公等。”

    這故事出自小說《雅騷》,意在批判諸如董其昌這類素有清名,但其背後所代表的的家族卻無惡不作的現象。

    “董公雖負清名,但其華屋園亭,佳城南畝,無不攬名勝、連纖陌,何故?皆系門生故吏代為經營,並非他自己出資,至以豪奴悍僕,倚勢橫行,擾得里黨不能安居,更有那無賴小民,賣身投靠,城狐社鼠,難以驅除。”

    善與惡的區別,往往在主體和客體之間轉換。你設身處地去思考的問題,站在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現象也必然不同。就好比忠與奸,自有其時代侷限性,一昧地辨忠奸,最終得出的結論自然是下乘。

    有個很經典的哲學問題。當一輛火車呼嘯駛來,但是鐵軌上綁著五個人,將要被碾死。但是你有一個改變結果的機會,搬動轉軌器,火車會向另外一個鐵軌衝去,但是另一條鐵軌綁著一個人。那麼你會不會搬動轉軌器?

    再進一步,若是那一個人是你的家人,或者是你的仇人,你又會如何選擇?

    縱然你有千萬種說辭,但最終,必有犧牲出現。那些因此受到損失的人,其反對的聲音永遠不會消失,哪怕你的說辭再漂亮,哪怕你的善後工作做得再好,這個罪名將會永遠由你承擔。

    所以說,類似秦檜、李鴻章這些人就是罪不可赦的大奸臣了嗎?類似郭沫若這種“無良文人”真的是無良嗎。這種問題,真的,見仁見智。佛曰:“不可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裡有500萬不敢買房,有什麼其他可以理財,防通脹,還安全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