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哥說史

    1894年,北洋水師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北洋大臣李鴻章可謂是出盡了風頭,隨後被光緒帝封為一等忠肅候。

    趁著被封侯的機會,李鴻章再次向朝廷提出,北洋水師軍費虧錢太久,急需銀兩充實,而最低限度便是60萬兩銀子。

    光緒帝高興,嘿嘿一笑,親切地回覆李鴻章:

    “朕已經批了!”

    但時任戶部尚書的翁同龢卻喃喃一句:

    “(國庫)也就這六十萬兩了。”

    那麼,既然光緒帝已經批了這六十萬兩銀子,且李鴻章也再三強調,沒有這六十萬兩銀子,北洋水師軍艦都動不了了。翁同龢身為帝黨,且為光緒帝老師,為什麼敢抗旨不尊,最終硬是沒批?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25期:翁同龢身為帝師,為什麼敢違抗光緒帝旨意,不肯把錢撥給李鴻章?

    一、

    要想解釋清楚這件事,我們還得從李鴻章跟翁同龢的私人恩怨說起:

    在劇中,翁同龢剛剛升任戶部尚書的時候,李鴻章就已經暗叫不好,出了宮有意套近乎,結果熱臉貼了冷屁股:

    “中堂上馬殺賊,下馬也殺賊呀!”

    這句話是有淵源的,上馬殺賊,講的是李鴻章英勇戰鬥,下馬殺賊,則是諷刺他用筆桿子殺人。這就要提到翁同龢的大哥翁同書,當初的安徽巡撫,因為在對抗太平軍的時候落荒而逃,被曾國藩參了一本。

    而這份彈劾奏摺,就是李鴻章提筆寫的,結果聽說了這事,翁同龢的老爹翁心存竟然被活活氣死了。於是翁同龢懷恨在心,他不敢對曾國藩怎樣,但跟李鴻章,這個樑子算是結下了。

    由於一開始就碰了一鼻子灰,當時李鴻章就撂下了狠話:

    “我要是再找你,我他M……”

    就這樣,倆人不合,翁同龢也是想盡一切辦法參李鴻章,背後沒少說他壞話。即使光緒帝語重心長的勸二人和好,也無濟於事,當著光緒帝面翁同龢痛改前非,回過頭來就聯絡人員參李鴻章身邊的人。

    比如北洋水師及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

    “北洋水師約束不力,軍紀鬆懈,劉公島上賭場娼寮遍佈;閩人抱團,驕縱不羈,其置若罔聞;丁汝昌只識弓馬,不懂海軍,對洋務知之甚少,擔任個總兵參將猶嫌勉強,怎麼能統領亞洲最強大之艦隊?”

    翁同龢好不容易逮到李鴻章食言,又來找他要銀子,怎麼可能會痛快給他呢?

    二、

    翁同龢和李鴻章私下裡不對付這事,光緒帝自己也清楚,所以他是親自下的命令,讓翁同龢把國庫的60萬兩銀子撥給北洋水師。

    我們再來看,翁同龢是怎麼做的?

    翁同龢面對李鴻章來討錢,直截了當:

    “我不能批給你!”

    北洋水師就靠這60萬兩銀子撐著了,你翁同龢為什麼不批,總得給個理由吧?

    理由當然有了,這不是快換季了嗎,到處得花錢啊,宮女太監們也得穿衣服不是?

    李鴻章一看不行,馬上就改變策略,你翁同龢這是故意針對我啊:

    “自從你當上戶部尚書,你翁師傅可曾給北洋撥過一錢銀子?”

    李鴻章很委屈,足足等了五年了,年年都以沒錢當理由,五年了,北洋水師沒拿到一分錢啊!

    不過,這個鍋,還真不能全讓翁同龢背,真要是五年一毛錢沒給撥,北洋水師早就反了天了,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翁同龢當上戶部尚書之後,確實以國庫空虛,且北洋水師已經初具規模為由,暫停了北洋水師從國外購買軍艦的途徑。但是並沒有剋扣軍費,也沒有限制從國內購買軍艦啊,比如南洋海軍的平遠號,也是鐵甲艦,福建船政局造的。

    但翁同龢停了北洋水師購買國外軍艦的經費,確實影響到了甲午海戰的結局,因為英國曾經建議大清:

    “必添購快船兩艘,方能備日製勝。”

    三、

    既然是光緒帝答應的事情,李鴻章為什麼不拿聖旨來壓翁同龢呢,難道翁同龢敢抗旨不尊?

    所以說,光緒帝辦事,百密一疏,自己的實力遠達不到一言九鼎的地位,就不要只說不寫。

    事後光緒帝也很生氣,質問翁同龢:

    “李鴻章也找你要銀子,還有朕的口諭,你怎麼就不批給他呢?”

    翁同龢的回覆是自己一時糊塗,聖旨這種事情,難道用自己一時糊塗就能敷衍過去,光緒帝難道就不能治他罪?

    事情的背後,絕不是這麼簡單!

    當時的清朝廷其實是畸形的朝廷,表面上來看,是慈禧太后還政給了光緒帝,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對於翁同龢來講,打擊政敵李鴻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則是光緒帝能親政。而光緒帝能真正行使皇上權力的關鍵性標誌,則是慈禧太后要退居二線,在這一點上,他跟光緒帝目標一致。

    所以,李鴻章前來要銀子,他的理由是,慈禧太后的頤和園也需要銀子,隨時有可能要,氣得李鴻章大喊:

    “可這頤和園就是用金子堆,也該堆齊活了吧?”

    這個理由是萬能理由,李鴻章再生氣,也拿翁同龢沒辦法,當然,態度還是必須要表示一下的,於是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

    臨走留下一句:

    “魔道相爭勝者誰呀?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四、

    魔道相爭,也就是正邪相爭,到底誰是正,誰是邪,不同立場,不同的理解。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都可以指責對方是魔,因為每個人的標準不同,結果不同。

    但,實際上翁同龢和李鴻章相爭,獲利的並非他們其中的一個,而是別人,比如日本人!

    光緒帝不敢處罰翁同龢,一方面那是自己的老師,有恩情在裡面,況且也是為數不多的支援自己的大臣。另一方面,翁同龢此舉也是為了自己著想,是為了儘快修好頤和園,好讓慈禧太后搬去住。

    如果不是後來李鴻章報復翁同龢,硬是抓住了李光昭,且只彈劾了翁同龢,並揪出了這個驚天騙局,光緒帝也不會指責翁同龢的。

    翁同龢的心思,不僅光緒帝清楚,慈禧太后也很清楚:

    “我一個老太太,整天在皇上面前晃悠,多招人煩哪。早早的搬進這園子裡來,離著他們遠遠的,他們也就眼不見心不煩了。我也落個清靜。翁師傅,哼,他明白的很哪。”

    也就是說,雖然翁同龢違背了光緒帝撥款給李鴻章的命令,但他揣摩透了光緒帝的心,雖然最後事辦砸了,但出發點絕對是沒問題的。

    而且,光緒帝只是傳了個口諭給翁同龢,既沒有立字據,也沒有蓋章或簽字,明明知道自己的口諭不好使,偏偏還這樣做,怪誰?

    翁同龢不給李鴻章撥款固然能理解,但是他為什麼調查都不調查一下,卻把錢撥給了大騙子李光昭了呢?

    五、

    翁同龢能中招,其實劇中也有說明,還是李蓮英說的:

    “人啊,只要有弱點,就總能從他身上找出個道兒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翁同龢這個人確實不愛財,但是,貪名!

    但其實這裡有點汙衊人家翁同龢的意思啊,而且李光昭送的那本書,是杜撰的,真正送書的是康有為。送的那本書叫《廣藝舟雙楫》,是一本研究書法的書,書中把翁同龢父子的書法吹成了一朵花。

    這也是後來翁同龢把康有為引薦給光緒帝的原因之一,不過那次送書,翁同龢並沒有給康有為說好話。畢竟當時是康有為因《新學偽經考》被彈劾的,梁啟超帶著這本書找到翁同龢求情的。

    但翁同龢評價《新學偽經考》為:

    “語太訐直無用,只生釁耳。”

    所以有點冤枉翁同龢了,而且李光昭事件發生時,翁同龢就是彈劾他的人員之一,把同治朝的事硬安到翁同龢頭上,有點冤啊。

    李光昭是個大騙子,這毋庸置疑,事發之後,光緒帝也不理解,他不理解的並不全是翁同龢未撥款給李鴻章,而是翁同龢為什麼會被收買?

    “一本書法集,你翁師傅就把自己給賣了?”

    正應了李鴻章這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總是有弱點的,《人民的名義》裡高育良也算是清廉,不愛財的,為什麼也中招了?

    就是因為,對方不跟你談錢,跟你談理想,談愛好,讓你誤以為遇到了知己,豈不是人家是有備而來,你呢,不過是獵物。

    而翁同龢為什麼就準了李光昭呢?

    翁同龢再傻,也清楚李光昭來的目的,之所以準了他,並非僅僅因為那本詩集,而是因為李光昭的木材。

    前面也講了,慶郡王奕劻接管頤和園專案後,最發愁的便是那南洋木材,他發愁,翁同龢也發愁,越早修好頤和園,他越高興。所以,聽說李光昭能弄到南洋木材,又是內務府推薦的,又有慶郡王奕劻批條,他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麼會拒絕?

    而且把錢給了李光昭買南洋木材修園子,這是立場正確,還能斷了李鴻章的念想。而且諒他也不敢找慈禧太后告狀,實際上李鴻章是想去告狀,但被李蓮英攔下了。

    名利不分家,李蓮英清楚的很,光緒帝也清楚,面對翁同龢講自己是一時糊塗,反駁道:

    “不是一時糊塗,你是一生糊塗啊!”

    是啊,園子沒修好,李鴻章還得罪了,搞不好,慈禧太后還生氣,這是圖什麼呢?

    “只不過名利,名利,名在利前吶,翁師傅?”

    這句話很難理解,其實跟“萬惡淫為首”很像,是誅心之論,也就是說,一切罪惡的開端都是從慾望(YIN)開始的。而名利,一個貪名,一個貪利,貌似清廉,其實貪名跟貪利是一樣的,這次貪名,下次就是貪利了。

    就這樣,翁同龢聰明反被聰明誤,錢花了,名也沒拿到,但北洋水師的軍費仍然沒有著落,李鴻章又該怎麼辦呢?

  • 2 # 夢春24

    翁同龢是大清帝師,黑翁同龢就是黑大清,實話實說,選這樣的人當帝師,是誰弱智,適當洗洗是可以的,把人當傻子意欲何為,歷史是鏡子,站隊黑人攻擊別人是清流,翁同龢可是清官,並且宣統傅儀給他平了反的。

  • 3 # 當代曹植

    翁同龢的大哥翁同書,當初的安徽巡撫,因為在對抗太平軍的時候落荒而逃,被曾國藩參了一本。

    而這份彈劾奏摺,就是李鴻章提筆寫的,結果聽說了這事,翁同龢的老爹翁心存竟然被活活氣死了。於是翁同龢懷恨在心,他不敢對曾國藩怎樣,但跟李鴻章,這個樑子算是結下了。

    光緒成年後,開始親政,於是便給太后修園子,讓太后安享晚年,他好掌握大權。

    翁同龢作為戶部尚書,又是帝黨,自然對此事非常上心。

    李鴻章要翁同龢為北洋艦隊撥款,淮軍與北洋艦隊都是李鴻章的私人軍隊,因此,於公於私,翁同龢都不會撥款,並因此造成了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

    李鴻章是後黨領袖,也自然是光緒與翁同龢等人的重點打擊物件。光緒需要打擊後黨,逐步掌握軍政大權,還需要收拾像李鴻章這樣的漢人督撫,將地方權力收歸中央,加強中央集權。

    於是,甲午戰爭開始了,光緒主戰,慈禧默許,李鴻章反對無效。

    光緒、慈禧與翁同龢都希望借日本之手削弱李鴻章,但沒想到淮軍一潰千里,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李鴻章的淮軍與北洋艦隊,是被光緒、慈禧與日本三方聯合剿殺的。

    光緒與慈禧並不希望李鴻章戰敗,但是他們在客觀上幫助了日本。

    戰後,李鴻章從真老虎變成了紙老虎。

  • 4 # zhenqu

    說白了,翁沒有做決斷的魄力,而是習慣用書本上講道理的方法去做事:做也有一番道理,不做也有一番道理,這樣做有一番道理,那樣做也有一番道理,所謂“庸俗辯證法”,自以為容易討好,實際上這派不喜歡他,那派也不喜歡他。

    這也是讀書太多的人從政慣有的毛病和悲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清朝君主立憲制成功了,會延續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