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三哥喂
-
2 # 瘋說水滸
大家好,我是西門瘋。武松一直都是宋江的堅定支持者,兩人唯一的一次分歧,是重陽節的"招安方略"。很多人受到影視劇的影響,就憑這個,而否定武松和宋江的親密關係,是不是有點太武斷了。
一個是避難的黑道老炮,一個是落魄的街頭霸王,兩人相見,立馬產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
在柴林莊,兩人同吃同住搞了大半個月。宋江對武松進行了持續性洗腦,化解了武松的戾氣。
武松無父無母,兄長武大郎懦弱無能,只懂得謹小慎微的賣燒餅,更是沒法理解武松的苦悶。
武松在遇到宋江之前,一直是酒肉買醉,打架生事,是蹲班房的常客,這一點,從武大郎陽谷街頭偶遇武松的那番對白裡,可見一斑。
遇到宋江之後,武松的三觀有了很大的變化,宋江對武松進行了持續性洗腦,來幫他做SWTO分析和職業規劃,對江湖處事法則等也進行了梳理,這是武松最缺乏的。很多人可能以為我在胡扯,但咱用案例分析。
武松對柴進其實有很多的抱怨,跟宋江發生糾紛的時候,直接抱怨“人無千般好,花無百日紅”,明顯對柴進的冷落以及生病後的不聞不問,有很重的負面情緒。
可是武松離開的時候,依然對柴進客客氣氣,別告訴我,這跟宋江的溝通沒有關係。
如果以招安分歧,把武松排擠出宋江心腹的大名單,這是不合理的。
李逵跟宋江也沒少吵架,次數和頻率比武松高得多,甚至因扈三娘和假宋江的事情,李逵口吐蓮花,問候了包括宋太公在內的宋江18代祖先。但這並不影響李逵成為宋江鐵粉。
其實,水滸裡,最先提出"招安大計"的不是宋江,而是武松自己,詳情參見宋江和武松在孔家莊的第二次相遇。
武松的招安方略,明顯受到前期宋江職業分析的影響,武松悟性極好,並由此做出了創造性的建議。從這一點上看,宋江和武松心靈相通,相當默契。
而武松頭一個出來反對,你不覺得很奇怪嗎?兩人的默契都沒有了嗎?
再看招安之後武松的反應,如果武松真的反招安,最好的方式是請長期病假,或者躲在安全的地方觀戰,自然不會在攻打方臘的時候那麼賣命出力。
-
3 # 鑑古惜今
他本來是武二,以為自己在人生路上遭遇太多不平事,已經夠二了,殊不知宋江所謂仗義疏財,不光籠絡人心,不把梁山帶偏了,比他更二,當然走不到一路了!
-
4 # 南風152867981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知道宋江的心腹是誰?: 竊以為李達,戴宗,柴進,燕青等人。
咱們回頭看看宋江與武松在《水滸》中的初相逢!那是什麼樣的場面?傾刻間,就會拳腳相加。對,矛盾的衝突。為什麼作者如此安排?也就是兩種意識形態的衝突。
宋江與二郎的相聚初識分別,都是宋江在利用!也就是說,宋在附會於武二郎。
這,就為以後埋下伏筆,武怎會成為宋的心腹?僅只相互利用而己
-
5 # 中山柴
武松是個主觀意識很強的人,他心高氣傲,個性十足,從不會為他人意見所左右,他只為自己活著,在他的人生路上遇到障礙物,障礙物要麼被他毫不客氣地消滅,要麼就識事務,自己拐個彎躲一邊去,要讓武松為障礙物拐彎,沒門。
武松與魯智深的關係就純粹多了,二人不僅是生活中的摯友,亦是戰場上的兄弟,更是人生道路上的知己,正如焦贊孟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魯武二人,也是如此,但二人都是行止坦蕩的大丈夫,胸中無有半點不可告人之陰影,心腹之說,對二人毫無意義。
-
6 # 大國布衣
武松的態度不是針對高俅和皇帝,除了西門慶和潘金蓮這些人外,他對官場上的個人並不存在敵對,他痛恨的是官場,所以他反對招安,這樣的態度是擺明無法跟宋江站在一條線上的。
對於林沖,如果沒有高俅的義子,他現在還是禁軍教頭。
而武松的情況不一樣,他跟大宋的朝廷沒有本質上的衝突,他的矛盾就在於看透整個大宋的官場,他痛恨這些官僚主義。
當武大郎死的時候,他沒有擊鼓請求官老爺主持公道,也沒有公眾場合鬧事搗亂治安,而是自己一個人收集證據,最後把案子破了。對於這樣的人,官府應該是最喜歡的,省了朝廷大量的人力物力。
可是,府尹在知道了武大郎的死因、武松的苦衷、知縣收錢瀆職的時候,他是這樣處理的:
府尹是個好人,但自古官場一直都是官官相護,他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最讓武松憋屈的地方就在於,明明是官府推卸責任,卻還要把話說的冠冕堂皇。
其意思就是責怪武松太過沖動,在證據齊全的情況下應該讓官府來處理,而你怎麼就私自動手了?
為了穩定社會風氣,朝廷決定不判你武松死刑,但是你殺了人,還是要發配的。
就這樣的官場風氣,讓武松傷透了心,他是嫉妒討厭這些尸位素餐的官老爺,所以當宋江提出招安時,武松是第一個反對的。
當宋江問武松原因的時候,魯智深替他回答了原因:
對於宋江的想法,武松第一個不贊同,就在這點上就註定了武松跟宋江不是一路人,所以宋江怎麼可能會把一個不聽自己使喚的人當心腹呢?
-
7 # 歷史有點冷
梁山好漢雖然有一百零八個,但被宋江當成心腹的,其實並不多。
綠林好漢在行走江湖的時候義氣當先,感覺誰都可以為彼此兩肋插刀。但一旦佔山為王,社會群體一旦形成,影響彼此關係的東西就多了去了,義氣已經不再是絕對的因素了。比如利益,比如對待詔安的態度等等,不像行走江湖那樣單純。
在看清這些環境變化之下去理解宋江和武松的關係就簡單得多了。
在上梁山之前,武松其實是宋江最好的小弟,宋江也一直把武松當成自己的心腹。在柴進府上,為了接納武松,宋江不僅送銀兩,還送衣服。武松也是感激涕零,認了這個大哥。
不但在柴進莊上只有宋江賞識武松,後來在孔明孔亮莊上,宋江也看重武松,是他重點培養的小弟。在去清風寨之前,他送武松,勸說他道:“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
此時的武松雖然沒直接反對宋江詔安的話,當時他還有一堆破事要處理,也沒表明態度。但上梁山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他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態度,沒有成為宋江的嫡系,而且堅決反對接受朝廷招安。
詔安是大事,這種觀念差異之下,宋江當然不爽,自然會覺得和武松尿不到一個壺了。
而且此時的宋江後邊小弟一大堆,像李逵這些心腹已經讓他很滿足,也沒有把一個武松看得過於重要,關係自然沒以前那麼親密。
還有一點是,此時的武松也不像以前獨自一人,勢單力薄。在武松的身後我們不得不提到幾個重要人物。
一個是魯智深,一個是楊志。
這兩人和宋江的交情都不算深,但是魯智深名聲在外,什麼倒拔垂楊柳的壯舉無人不知,綠林好漢人人佩服。楊志就更不要說了,出身將門血統高貴。可是他路過樑山的時候還受過吳用等人的欺負,打心底裡對宋江身邊的一些人並不尊重。
可是武松和這兩人卻稱兄道弟,感情格外深厚。而這兩人也說不上是宋江的心腹。所以宋江心裡當然有點不舒服了。
但是宋江又惹不起這兩人。那個魯智深不管是在二龍山,還是少華山都是絕對的領袖,史進朱武陳達等人都萬分敬佩。就連桃花山的李忠周通等人也是一樣。
武松和楊志都當過官,魯智深也當過領袖,都是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角色,愛好一樣,對待詔安的態度也極有可能一樣。再說武松和魯智深與另一個大人物林沖也關係匪淺,可是林沖當初只服晁天王的,這一點宋江能爽嗎?
所以這些複雜的關係一旦捋順了,你就會發現,不是宋江不想把打虎英雄武松當成心腹,而是有心無力,他也沒得辦法。
-
8 # 虯龍歧柏
俠士與政客之間,註定水火相容。
俠以武犯禁,而政客則投機於官場。
俠士武松與魯智深是一路人,快意恩仇,呼嘯山林,追求的是和晁蓋相同的路線;
政客宋江則希望通過上梁山抬高身價,並由朝廷招安,獲取功名利祿,封妻廕子。
道不同不相為謀,武松與宋江註定分道揚飆。
那為何武松與宋江前期情誼深重呢?
宋江與武松初見時,還只是個逃犯,還是“王莽謙恭未篡時”。他樂善好施仗義疏財的美名譽滿江湖。
武松並未見識到他的腹黑與陰險,為宋江的和善友愛而深深感動。
換言之,武松在宋江人格最美時刻認識了他。
宋押司殺閻婆惜後逃難,到滄州投奔柴進,遇到了武松。
宋江用交際手段收買人心,徹底折服了武松。
宋江目光如炬,相中了武松英雄氣概,對武松可謂關懷備至,誠意滿滿,所以宋、武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相較而言,那柴進手段差遠了,他在武松身上花銷比宋江多,人情卻全給宋江做了。柴大官人只會聚人不會服人,收服不了武松這樣的豪傑。等他身陷高唐州時,那些賓客到哪去了?
還是看原文來膜拜下宋公明哥哥的手段,
首先,柴進讓武松坐地上,宋江讓他挨著坐上首。
宋江大喜,攜住武松的手,一同到後堂席上,便喚宋清與武松相見。柴進便邀武松坐地。宋江連忙讓他一同在上面坐。
酒罷,宋江讓武松一起睡覺。
宋江聽了大喜。當夜飲至三更。酒罷,宋江就留武松在西軒下做一處安歇。次日起來,柴進安排席面,殺羊宰豬,管待宋江,不在話下。
幾天後,宋江要給武松做衣裳,柴進不可,自己取綢緞請門下的針工做。
過了數日,宋江將出些銀兩來與武松做衣裳。柴進知道,那裡肯要他壞錢?自取出一箱緞匹綢絹,門下自有針工,便教做三人的稱體衣裳。
最情深單重是送別時。宋江先讓柴進回去,送了武松近十幾裡地,還送給武松十兩銀子。武松怎能不感激涕零?二人結為兄弟。
宋江和兄弟宋清兩個送武松,待他辭了柴大官人,宋江也道:“大官人,暫別了便來。”
三個離了柴進東莊,行了五七里路,武松作別道:“尊兄遠了,請回。柴大官人必然專望。”宋江道:“何妨再送幾步。”路上說些閒話,不覺又過了三二里。武松挽住宋江說:“尊兄不必遠送。常言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宋江指著道:“容我再行幾步。兀那官道上有個小酒店,我們吃三鍾了作別。”
三個來到酒店裡,宋江上首坐了,武松倚了哨棒,下席坐了,宋清橫頭坐定。便叫酒保打酒來,且買些盤饌、果品、菜蔬之類,都搬來擺在桌子上。三人飲了幾杯,看看紅日平西,武松便道:“天色將晚,哥哥不棄武二時,就此受武二四拜,拜為義兄。”宋江大喜。武松納頭拜了四拜,宋江叫宋清身邊取出一錠十兩銀子,送與武松。武松那裡肯受,說道:“哥哥,客中自用盤費。”宋江道:“賢弟不必多慮。你若推卻,我便不認你做兄弟。”武松只得拜受了,收放纏袋裡。宋江取些碎銀子,還了酒錢。武松拿了哨棒,三個出酒店前來作別。武松墮淚,拜辭了自去。宋江和宋清立在酒店門前,望武松不見了,方才轉身回來。行不到五里路頭,只見柴大官人騎著馬,背後牽著兩匹空馬來接。宋江望見了大喜,一同上馬回莊上來。下了馬,請入後堂飲酒。宋江弟兄兩個,自此只在柴大官人莊上。
第一次見面時,宋江對武松的關心包括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武松這樣落難的豪傑怎能不被深深打動?
武松和宋江第二次見面是在孔太公莊。
這時武松血濺鴛鴦樓,夜走蜈蚣嶺,逃難至孔太公莊,又拳打了孔亮,意外邂逅了孔明孔亮的師傅——宋江。恰好,宋江離開了柴大官人莊園,暫居孔太公莊園。
重逢後的二人肝膽相照,推心置腹;此後,武松決意投靠二龍山魯智深,二人灑淚分別。
由於武松入夥較晚,二龍山山寨是魯智深、楊志和曹正打下的基業,所以武松屈居二龍山第三把交椅。
武松和宋江第三次見面,已到三山聚義打青州時了。宋江已是梁山兩巨頭之一。
武松帶魯智深、楊志、周通、李忠、施恩等面見宋江併入夥。
晁蓋死於曾頭市,梁山分了座次,前軍寨排序如下:
前軍寨內:第一位李應,第二位徐寧,第三位魯智深,第四位武松,第五位楊志,
魯智深畢竟是宋江的”吾師“、二龍山領袖,排在了武松前面;但宋江把二龍山的座次倒換了,武松排到楊志前面去了。
宋江還是顧及跟武二郎的交情。不過上了梁山後,二人越來越生分疏遠了。
睿智幹練的武松也看到了宋江不是一路人。
石碣排座次後,宋江藉機鼓吹招安,武松魯智深與宋江在招安問題上爆發了激烈衝突。梁山路線之爭爆發了,宋江利用其聲望壓制了魯、武的聲音,但內部裂痕已經存在了。
在樂和唱這個詞,正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只見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宋江)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魯智深便道:“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皁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宋江道:“眾弟兄聽說:今皇上至聖至明,只被奸臣閉塞,暫時昏昧,有日雲開見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擾良民,赦罪招安,同心報國,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願早早招安,別無他意。”眾皆稱謝不已。當日飲酒,終不暢懷。席散,各回本寨。
此後梁山秉承宋江意願成功招安,又平遼國田虎王慶方臘,武松立下汗馬功勞。但平定方臘後,武松拒絕與宋江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最終得以善終,避免了宋江的下場。
-
9 # 徐俠客行
一宋江是心向詔安的,而武松是反對詔安的主要人物
二武松的腦子是有獨立性思考能力的,不是李逵那樣有勇無腦,大哥讓幹啥就幹啥,不分大哥交代的事情對與錯。
三武松當時來梁山是從二龍山和魯智宋江對武松這一山頭的人是有防備的
-
10 # 綠野萍蹤01
《水滸傳》沒有陰謀論,武松既不是宋江的心腹,也不是宋江的對立面。梁山大聚義時,一百單八將歃血盟誓,“但願生生相會,世世相逢,永無斷阻”。梁山好漢是是天罡地曜相會,各無異心,死生相托,患難相扶。因而,無論武松,還是其他天罡地煞,相互之間都是心腹,都是可以託付生死的心腹之交。
那麼,題主為什麼要提這個問題,難道《水滸傳》中真的寫了武松不是宋江的心腹嗎?
武松就是宋江的心腹兄弟《水滸傳》中,武松十分敬慕宋江,在柴大官人莊上知道宋江就站在自己面前時,簡直不敢相信是真的。書中寫道:那漢(武松)定睛看了看,納頭便拜,說道:“我不是夢裡麼?與兄長相見!”
確認自己千真萬確的見到了宋江,武松納頭便拜,跪在地上不肯起來。宋江也十分喜歡武松,“在燈下看了武松這表人物,心中甚喜”。自此之後,宋江如兄長般對待武松。自小失去父母,由哥哥帶大的武松,也把宋江當做哥哥看待,開口閉口稱呼宋江為“尊兄”。書中交代,宋江每天帶挈武松,武松前病都不發了。
當武松得知清河縣那個“本處機密”並沒有死,自己的官司已經了結時,便辭別宋江、柴進回家看望哥哥武大郎。宋江十分不捨,送了一程又一程。武松更是不捨宋江,臨別時說:“天色將晚,哥哥不棄武二時,就此受武二四拜,拜為義兄。”宋江聽說,大喜,武松拜了四拜,兩人結為兄弟。
宋江在江湖奔走,結識了很多好漢,都以兄弟相稱,但正式結拜為兄弟的,大概僅武松一人。由此可見,宋江、武松是何等的情義。若以題主的提問而論,江湖之中,武松就是宋江的心腹。那麼,是不是宋江虛情假意,籠絡武松為己所用呢?
這一次分別,武松墮淚,宋江與兄弟宋清立在酒店門前,望武松不見了,方才轉身回來。我想,武松墮淚不是假的,宋江對武松依依不捨也不是作秀。武松都走遠了,柴大官人後來才來,宋江作秀給誰看?
武松屠殺都監府,二進十字坡改扮成了行者,前往二龍山入夥途中,又與宋江在孔家莊相逢。在孔明、孔亮家住了一段時間,兄弟二人各奔前程,書中又寫了一段非常感人的離別故事。宋江對武松的不捨,武松對宋江的留戀,被施耐庵寫得淋漓盡致。下死手黑宋江的金聖嘆也不得不在這段書中承認,宋江對武松有“恩愛”。
武二郎是何等的英雄,絕不是忘恩負義的宵小,難道會造宋江的反?在江湖之上,武松就是宋江的心腹兄弟,他對宋江的情義,李逵都比不了。
我不反對這樣讀《水滸傳》,但不得不說這是先入為主,把後來續書寫的故事提前強加給了施耐庵。同時,也是對《水滸傳》讀得不透而匯出的錯誤結論。
書中寫道,宋江要去清風寨找花榮,因為不捨武松,便邀他同往。武松婉拒了宋江的好意,說道:
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投那裡去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心,只是投二龍山落草避難。亦且我又做了頭陀,難以和哥哥同往。路上被人設疑,倘或有些決撒了,須連累了哥哥。便是哥哥與兄弟同死同生,也須累及了花榮山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
施耐庵寫得清清楚楚,武松是擔心連累了宋江才不願意隨宋江去清風寨。金聖嘆在武松這段話中,留下了這樣的批註:“只是由三字,去了罷三字,便活襯出宋江恩愛來。”
金聖嘆認為,宋江與武松的關係要超越兄弟之間的情義,是一種“恩愛”,這難道還不是心腹兄弟嗎?
文字所言,是武松不願意連累宋江、花榮而與宋江分手,去了二龍山入夥。而其中的深意,卻是武松去了“寶珠寺”,投奔寶珠寺住持魯智深,算是正式入了佛門。
施耐庵寫武松,確實把他寫成了行者,只是把他做行者的時間進行了改寫。而且,武松做行者前的故事,基本上是按照龔開的“酒色財氣,更要殺人”來設計的。武松殺嫂時,施耐庵以賣冷酒店的胡正卿、開紙馬鋪的趙四郎趙仲銘、開銀鋪的姚二郎姚文卿、賣餶飿兒的張公分別象徵“酒色財氣”。武松從殺嫂起,便開始了殺人模式,總共有二十人死於他的屠刀之下。
既然武松是行者,當然要投奔二龍山,與魯智深同掌寶珠寺了。二龍山三大頭領,分掌二龍山、寶珠寺,所以,這個所在也是施耐庵“佛道合一”宗教思想的一大體現。“二龍”指的是宋徽宗、宋欽宗,這個隱喻後來被施耐庵再次在九天玄女廟中強調,其中,“二龍戲水”寫的就是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拘禁,在五國城坐井觀天這段歷史。
魯智深、楊志、武松佔據了二龍山寶珠寺,意味著造了宋徽宗的反,也意味著武松將兌現自己的諾言,與梁山好漢一道完成“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壯舉。
《水滸傳》中,第一個提出招安的人就是武松。武二郎想招安目的很單純,就是自己殺人太多,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而,只能走當時最盛行的“造反—招安”這條路。武松說得很有點悲慼,能不能活到招安的那一天,還得看老天是否垂憐於自己。
半個月後,宋江、武松正式分別,此時,宋江勸武松道:
兄弟,你只顧自己前程萬里,早早的到了彼處。入夥之後,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宋江的話,實際上是昇華了武松的招安目的,投降朝廷,得以招安,為的是去邊境殺敵立功、青史留名。這是《水滸傳》“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主題思想的最初表述,也是梁山好漢的終極追求目標。這樣說並沒有錯,即便是後來宋江率眾投降,被朝廷招安,立此志向絕對是大仁大義。何況,此時的宋江還不打算造反,誰又願意造反呢?勸武松招安,此處也沒錯。
武松接受了宋江的勸誡,自此之後,書中再也沒有寫到武松大碗喝酒,傷害人命。因而,武松也絕對會繼續追隨宋江,去邊上殺敵,與梁山好漢並肩作戰,“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梁山作戰多以馬軍當先,而在攻打金中國人這一仗中,魯智深、武松單獨領軍攻打正東大寨。梁山發起總攻後,曾頭市副教師蘇定從東面倉皇逃竄,魯智深、武松緊追不捨。蘇定慌不擇路,正往楊志攻打的正北方向突圍。與武松有著相同志向,一心要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出功名的楊志在前面堵截,亂箭射死了蘇定——二龍山好漢在抗金之戰中會師。
史料證實,“招安巨寇”楊志曾經在種師道、种師中手下擔任選鋒首,先後參與過攻打幽州與抗擊金兵的戰鬥。《水滸傳》中的老種經略相公、小種經略相公將有可能在施耐庵七十回書之後再度出場,魯智深參加抗金恐怕也將寫進《水滸傳》中。與魯智深形影不離,簡直就是一對生死搭檔的武松,怎麼會錯過抗金呢?
同時,這段故事表明,梁山好漢絕對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英雄豪傑,招安之後,將參與北宋抗金。武松是攻打曾頭市的主力戰將,難道沒有追隨宋江招安嗎?既然如此,武松又怎麼不是宋江的心腹呢?
“菊花之會”汙衊了武松說武松反對招安,依據就是續書中“菊花之會”這個瞎編的情節。綠野老道以《全宋詞》解讀分析,這個情節當是1940年之後才被塞進續書中的。
《水滸傳》中的宋江不斷髮起挑戰,先後打下了朝廷堡寨祝家莊,以及高唐州、青州、華州、大名府、凌州、東平府、東昌府,斬殺朝廷命官高廉、慕容知府、賀太守、程萬里,是堅定的造反派。宋江不僅反貪官,更反皇帝,青州知府慕容彥達是慕容貴妃的哥哥,宋徽宗的舅子,貨真價實的國舅爺。戰火都燒到了皇帝的臥榻,宋江還是個投降派嗎?
續書作者反轉施耐庵本意,為皇帝塗脂抹粉,汙衊梁山好漢,一上來就說梁山好漢就是夥山賊草寇:
原來泊子裡好漢,但閒便下山,或帶人馬,或只是數個頭領各自取路去。途次中若是客商車輛人馬,任從經過;若是上任官員,箱裡搜出金銀來時,全家不留,所得之物,解送山寨,納庫公用,其餘些小,就便分了折莫。
如此為所欲為,毫無約束,完全反轉了梁山的形象,與官府作對,造宋徽宗反,蕩平金中國人榷場的梁山英雄陡然間變成了一窩亂賊。
武松最不幸,在“菊花之會”上跳出來反對招安,徹底被汙衊成一個出爾反爾的卑鄙小人,《水滸傳》頭一個提出招安的武松,竟然要把自己說過的話吃回去。
施耐庵在“九紋龍大鬧史家村”這段故事中,預告了梁山好漢確實被招安了。但是,絕對不是續書寫的那樣,宋江搖尾乞憐屈膝投降,而是如朱武那樣,在副寨主被擒之後,為了救人而行苦肉計,接受了朝廷招安。
史料也記載了宋江投降招安的過程,《宋史·徽宗本紀》、《宋史·侯蒙傳》、《宋史·張叔夜傳》中說,宋徽宗採納侯蒙的建議,詔令張叔夜招降宋江。大概是宋江絕不接受朝廷招降,才引發了張叔夜伏兵襲擊梁山好漢,“擒其副賊,江乃降”。
宋江如此義氣,難道與宋江情誼最深的武松會反對?續書不僅汙衊了宋江,也汙衊了梁山好漢,武松當然跟著躺槍。
梁山好漢都是彼此的心腹有讀者會問,既然宋江與武松情深義重,為何上了梁山後,這兩人並沒有多少交集,甚至連對話都沒有,是不是武松看透了宋江而不再做兄弟了呢?
施耐庵這樣寫,其實正說的是梁山好漢不分彼此,不論親疏,不問出身,一百單八將都是平等的心腹兄弟。宋江若與武松依然如江湖時期那般,顯示出與眾不同的關係,就真的是在拉山頭、搞派系了。施耐庵沒有給“水滸陰謀論”提供瞎猜的空間,把梁山當做了自己心中的理想社會,是親密無間的一家兄弟。
容與堂本《水滸傳》在梁山完成大聚義時這樣讚道:
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天地顯罡煞之精,人境合傑靈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見,一寸心死生可同。……其人則有帝子神孫,富豪將吏,並三教九流,乃至獵戶漁人,屠兒劊子,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對夫妻,與叔侄郎舅,以及跟隨主僕,爭鬥冤仇,皆一樣的酒筵歡樂,無問親疏。
雖然這首讚詞並不一定出自施耐庵手筆,但卻高度概括了梁山好漢親如一家,可共生死的心腹之交,更是點明瞭“替天行道”這一主題。
“替天行道”出自老子“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並以天之道來替代“損不足而奉有餘”的人之道,是一種公平正義的追求。《水滸傳》的主題就是“替天行道”,因而,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個兄弟無論帝子神孫、富豪將吏,還是獵戶漁人,三教九流,都以哥弟相稱。沒有貴賤之別,沒有貧富之分,更沒有冤仇爭鬥,這樣一個和諧的小社會,應當就是施耐庵心中的理想境界。
梁山大聚義,是一百單八將的重逢,他們“天罡地曜相會”,有著“天然”的關係。《水滸傳》開篇故事就告訴讀者,嘉佑三年時,江西信州龍虎山伏魔大殿中誤走了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一百單八個魔君。這夥“魔君”將把皇帝搞得夜眠不穩,晝食忘餐。同時,也預告“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兒窪內聚神蛟”,魔君將在梁山大聚義,重續“天緣”。
武松當然也是一百單八個“魔君”之一,與所有好漢一起,都是生死相依的心腹兄弟。以此而言,武松又何嘗不是宋江的心腹呢?
-
11 # 鄭非夢妙文
他們曾經同路走,他們曾經是朋友 ;人生的路坎坎坷坷,讓他們有了不同的追求,你在你的路上走,他在他的路上走,其中一個只顧自己走的急卻忘了他們曾經是朋友。
武松與宋江再次相見是在一年之後的孔家莊。此時的武松已是打虎英雄,同時經歷了獅子樓鬥殺西門慶、快活林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這一系列驚天動地的大事。一年之內武松已經成為英雄豪傑,宋江果然沒有看走眼。當夜宋江與武松又是同榻,各自敘說一年來的經歷。此時兩個人的關係可以用推心置腹來形容。
倆人之間的矛盾激化是在梁山座次排名之後的一次重陽節上,宋江當時喝多了。藉著酒勁宋江吟了一首詞《滿江紅》,其中最後一句是望天王降詔早招安。當聽到這句詞時武松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武松立場堅定絲毫沒給宋江面子,宋江也對武松的話進行了反駁:
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此時魯智深站出來力挺武松,宋江不得已進行了解釋:
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己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宋江知道自己與武松的關係名存實亡了,也未做挽留只是說了句:“任從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後至八十善終。
結語:武松不是宋江的隨從,他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當彼此的觀念衝突不可調和的時候,兄弟也就不是兄弟了,而是成為了陌路人。武松對宋江已經仁至義盡。
-
12 # 建平249504053劉建平
武松永遠都成不了宋江的心腹,出身不同,思想不同,宋江出身沒落地主家庭,家境雖說不如從前,也還行,宋江沒能走上仕途,小吏也做得風生水起,銀子從來不缺,不知什麼來路。宋江是個不甘寂寞的人,他想幹一番事業,來證明自己不是無能之輩,他通過樂善好施,出手豪闊,為自己爭得了及時雨的美名,他渴望成為領袖,渴望建功立業領導群雄,是個有報復的人。武松起點比較低,就是窮人,少年就沒有爹孃,與哥哥相依為命,長大後由於脾氣暴躁吃官司,為避禍逃到柴進莊上,後結識宋江,宋江和他同吃同住,又送他一大部分紋銀武松萬分感謝,武松覺得宋江是個好人,武松打算去看他的哥哥,和宋江道別,依依不捨,後來在景陽岡打虎,在陽谷縣做都頭,為報兄仇,殺潘金蓮,殺西門慶,,發配孟州 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賤鴛鴦樓,上演了一出出大戲,最後在孔家莊再一次遇到宋江,宋江想讓他和自己一同去花榮那裡,武松拒絕了,他認為自己是個逃犯,會給人家帶來不便,將來也許能受招安,那時再說吧,宋江聞言,對武松說,他日招安,可躥得魯智深也來招安,武松沒有說什麼,兩個人再次分別,一個往東,一個去西,施耐庵彷彿是告訴我們,他們是兩條路上的人,即使是再走到一起,心也是相隔的,武松去了二龍山和魯智深,楊志一起落草為寇,發現魯智深和自己才是心心相印,而且佩服魯智深有俠意精神,後來三山聚義,魯智深,武松上了梁山,卻和宋江越走越遠,宋江總是想招安,建功立業,武松,魯智深看透了朝廷的黑暗,奸臣當道,招安不會有好結果,在菊花會上,武松和魯智深公開反對招安,讓宋江心裡很不痛快,最後徵方臘時武松傷了一條臂膀,宋江看他是個廢人,也心灰意冷了,武松不要封賞,願在六合塔出家,宋江只淡淡說了句,願憑你心。道不同不相為謀,武松不會成為宋江的心腹。
-
13 # 人文一度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們都知道武松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是不可能成為任何人的心腹的 ,成為宋江的心腹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兩人從價值觀上是根本對立的。
一、宋江的招安大業在水滸傳當中,梁山前首領托塔天王晁蓋去世之後,宋江就在半推半就之中寄任了梁山的首領位置。他在去世之後很快就採取了一系列的手段準備進行一件事情,那就是招安。在招安的過程中宋江可謂是用盡了所有的手段,甚至還放走了高俅活生生的將林沖氣的吐血。
宋江是在儒家環境的教育下長大的,他追求的觀念是忠孝兩全,和梁山中的一些草根英雄價值觀是不同的,她想要帶他們走上一個更好的未來,可是顯然梁山上很多人不願意過那種被官僚主義束縛的生活,武松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二、武松的快意江湖武松願意為朝廷效力嗎?在上梁山之前他是願意的,並且還在陽谷縣做過武都頭,可是這個社會太黑暗了,就能好好的做一個都頭都不可以,他的頂頭上司接受西門慶的賄賂,妄圖對武松隱瞞真相。從那個時候起武松就對朝廷心灰意冷了,之後他去二龍山當了土匪逼不得已之下上梁山。
這時的他追求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快意人生,因此在招安的過程中,武松是少數的明顯反對招安的幾個人之一。因此二人在立場上是根本不同的,武松又豈會成為宋江心腹?
三、兩種立場的對立大家所熟知打水滸傳當中其實分了好多個幫派,這可能是我們在小時候讀《水滸傳》的時候閱讀不出來的東西,但是長大以後翻看他們大致分為兩派,一類就是朝廷命官他們大致是主張招安的,比如關勝,秦明,呼延灼等等,另一類則是真正的朝廷眼中的民間草寇,比如武松,魯智深,阮氏兄弟等等。
當然了他們其中也有一些人效忠於宋江,比如李逵,王英等等,這些就是後話了。所以從根本上來講他們就代表了不同的立場,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在這些事情中就是最好的體現。
總縱觀水滸傳最終的結局,我們可以發現武松是少有的可以善終的人,武松的種種故事也是吸引了很多的迷妹迷弟,讓的結局也算是給讀者有了一個良好的交代。
回覆列表
像武松這種人,是不可能成為宋江這種人的心腹的。
武松這個形象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愛,是因為武松相對其他水滸英雄來說,是個相對比較全面的角色。
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陽剛,武藝高清,有智謀,又識字(這在過去很難得),是梁山上稍有的文武雙全的英雄。
非但如此,武松還非常的有個性,做事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原則和自己的底線。
問題就在這裡了,大家想想,單位領導會喜歡這種有頭腦有主見的屬下嗎?這種人是不好駕馭的,在分配工作時不會不問青紅皁白,只顧排頭砍去的,他們做事是要問為什麼的。
對於這種屬下,領導的一般用法是,敬而遠之,不放入核心層,待遇會保證,但是你也別多說話。
當然了,武松這種人也不會亂說的,一旦開口也非常的有藝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兄弟們的心都冷了。
看見沒?一句話代表了一大片,所以李逵會被拖出去砍頭,對武松只能好言相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