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游魚兒0224
-
2 # 陽光語言矯正師
孩子到了三歲還不會說話,父母要先確認孩子是不是病理性的。怎麼確認呢,很簡單,就是你平時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你說的話,發出的簡短指令,孩子是否能聽懂。比如餓不餓,喜歡不喜歡吃蘋果,能不能幫媽媽拿支筆過來等,這種簡短的指令是否能聽懂。孩子如果能理解你說的話,能聽懂你的意思,即為理解性語言。
假如孩子聽不懂,或者很難理解簡短的語言,因為你家孩子已經三歲了,那麼我建議就醫治療下,或者專業人士來看看。
其次,剛說了理解性語言。那麼現在說表達性語言。假如孩子可以理解父母的指令,明白父母的話,能給予反應。但是孩子就是不願意說話,不想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想說出口,這就是表達性語言了。
孩子到了三歲,如果只是簡單的表達性語言不過關的話,那家長也不必過於焦慮。但原因還是可以分析下,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可能是孩子的語言爆發期還沒到。我家雙胞胎也說話比較晚,大概2歲3個月,然後到了2歲6個月時,語言爆發期突然就來了。但在語言爆發期之前的三個月了裡,基本除了爸爸連媽媽都不願意叫了,更何況其他的話。到了語言爆發期期後,說話突然就增多了,表達也會清晰很多。
第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語言爆發期,有些孩子他學說話就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這個可能跟家裡的語言環境有關。如果家裡有好幾門語言發音的,會大大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有可能是多門外語,也有可能是多種方言。0-7是語言的最佳學習視窗,就是這段時間學習語言的速度最快。但是4歲之前,儘量讓孩子多接觸母語,標準的普通話。
因此,父母儘量讓孩子生活在單純一點的語言環境裡。家裡語言種類太多,孩子聽到了,什麼都想學,但他的控制能力沒有辦法讓他會主動分辨應該先學哪個再學哪個,他還沒有這種自我控制能力,他只能全部一起學。
第三、如果父母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雙方對彼此的交流過少,也會影響語言的發育。比如說幾個月大的孩子,父母經常會跟孩子說話,然後手指蘋果告訴孩子蘋果的名字,孩子就會把眼睛看到的蘋果樣子跟父母說出來的名字聯絡到一起,孩子便會主動去模仿發音,練習發音。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間常常沒有互動,那麼這不是簡單語言問題,還要涉及到孩子的注意力的發展,孩子的社會化發展,以及孩子的傾聽能力的發展。
回覆列表
有啊,我家寶寶就是!兩歲八個月只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叫得很清楚就是別的不怎麼會說。去年九月送到小拖班現在什麼都會說語言表達能力比那些能說會道的差點外沒什麼毛病!我家的就屬於語言環境不好,只要小孩喜歡跟別的小朋友玩,整天高高興興不是自閉症或是舌繫帶有問題,發音清楚,到一個有語言環境的地慢慢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