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營養醫師小麥姐

    黃芪是臨床上非常常用的中藥,近幾年大熱,泡水喝成為很多人日常保健常備,今天早上就有一位病人拎著一杯黃芪水來看病。那麼黃芪泡水有啥好處?什麼人不能喝?

    1.黃芪泡水有啥好處?

    黃芪性味歸經:黃芪味甘,微溫,歸脾、肺經,補中氣和肺氣,還可以託瘡毒,利水消腫。通過補氣又可以生血、生津等,主要功效有補氣昇陽,益衛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

    另外,現代動物實驗證明:黃芪提取物可以增強免疫力功能,改善微迴圈,降血壓、降血糖、抗病毒、抗菌、保肝等作用。

    脾胃氣虛、脾肺氣虛、中氣下陷;自汗、盜汗;氣血不足所致瘡癰不潰或潰久不斂 ;氣虛水腫,小便不利;氣血雙虧、血虛萎黃、消渴症等。2.什麼人不能喝?

    作為一味中藥,雖然有很多養生保健功效,但畢竟是“藥物”,那麼在使用時必須要遵守“對症下藥”的原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主編的《中藥學》註明,黃芪為補氣藥,氣虛為適應證,凡身體健康而無虛證者不宜應用。而且,黃芪甘溫升補止汗,易於助火,實證、氣滯溼症、食積、陰虛陽亢都不可用。

    比如說黃芪可用於氣虛消渴症,消渴症對應的是現代糖尿病,著名的中成藥“消渴丸”其中有一味藥就是黃芪,現代實驗證明黃芪有效成分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但還是那句話,提取物並不等於原材料,要提取出有效成分,要幾十斤黃芪加上特殊工藝才提取出有效成分,平時泡泡水是達不到降糖效果的。另外,在中醫上,講究辨證施治,君巨使佐配伍用藥,不會單味用藥,單用黃芪泡水喝並沒有什麼功效。

  • 2 # 左撇子說醫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流行“黃芪泡水”的養生之法,許多人都熱衷於黃芪泡水,但是有些人飲了之後不但沒有起到很好的養生效果,還出現上火的副作用。

    在《中國藥典》裡面記載:黃芪性味甘,溫,歸肺、脾經。功能主治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從上面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黃芪主要有四個作用,那就是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斂瘡生肌。那這四個作用又該如何去理解呢?我們再來分析一下:

    補氣固表就是指體虛、氣虛的話可以補虛,增強身體的抵抗力,能夠使人恢復氣血,有精神;而固表的意思就是加強我們肌體的防護能力,防止汗液外洩,這就像加固城牆一樣,使抵抗力增加。如果表不固的話,那麼就容易盜汗,人就會容易變得虛弱。利尿的意思就是可以促進排尿,對身體存在水腫等問題時可以通過加快排尿來消腫。託毒排膿的意思就是當我們生瘡時,如果瘡瘍沒有潰爛的時候就可以將那些毒以癤腫的方式排出來,或者對於面板感染、紅腫化膿等情況可以加速排膿。斂瘡生肌就是指那些瘡瘍經久不愈,傷口一直不癒合的,就可以促進瘡口癒合,並且有利於長出新的肌膚,就是去死肌生新肌。

    對於以上的四個作用,其實現在人們經常喝黃芪泡水養生,都是像通過黃芪的第一個作用——補氣固表的作用,來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從而減少生病,增強體魄。

    雖然說黃芪泡水有這麼好的功效,但是並不是適合任何人服用的,有些人喝了會出現上火的症狀,比如面紅、心煩、睡眠差或者咽喉腫痛、血壓升高、頭暈等。

    那麼,哪些人群是不能喝的呢?主要有以下幾種人群:

    肺結核患者以及腸胃積滯腹脹者。《本草新編》裡面記載了黃芪的禁忌症,那就是骨蒸、癆熱與中滿之人忌用。所以,對於肺結核引起的體虛、氣虛以及因為飲食積滯,造成腸胃腹脹的人都不可以服用黃芪泡水。對於有陰虛、溼熱、熱毒厲害的人也不可以服用。因為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的人服用之後就會容易產生熱,使熱更盛,就容易傷陰血;而溼熱、熱毒厲害的人服用之後,就容易造成體內的邪氣滯留,容易使病情進一步加重。感冒發熱的患者也不能服用黃芪泡水,因為黃芪是固表的,這樣更加不利於身體退熱。孕婦也不要喝黃芪泡水,因為很有可能導致滑胎,另外還有可能導致體內的羊水減少,對胎兒和孕婦造成傷害。

    總的來說,黃芪泡水是有許多功效,但是黃芪畢竟是一種中藥,在用的時候也要看是否適合自己的體質,否則出現副作用就不好了。至於黃芪泡水如何泡,可以每天用適量的黃芪水煎好後代茶飲用。還可以加入適量的枸杞子一起水煎後當茶飲用,這樣的效果會跟好,特別是對於氣血兩虛的人效果更佳。

  • 3 # 營養師周啟祥

    黃芪是常見的一種中草藥,主產於中國北方地區,如東北黑龍江、內蒙古,華北的山西等省,現在已經可以人工種植。我的老家黑龍江小興安嶺山區就有野生的,也見過有人挖了賣錢的。

    黃芪的主要成分

    黃芪主要含有皁苷、黃酮等生物活性物質。

    野生黃芪採挖回來後,洗去泥土,晒乾後扎捆儲存即可。

    黃芪的功效

    黃芪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部入藥,味甘、性溫,歸脾、肺經。

    中醫學常用黃芪補氣,有昇陽功效,有固表止汗、排膿生肌、利水消腫、安胎益氣的作用。

    對於貧血、浮腫、體虛多汗、胎動不安、子宮脫垂、氣血虧虛、體虛不足等症狀都有不錯的療效。

    黃芪泡水:可以治療身體睏倦、無力、氣短等症狀。

    黃芪除了藥用,也常被當作滋補品和調味品,用於藥膳配料,煲肉、泡酒、調味、去腥等。如黃芪煨大棗,黃芪燉母雞,黃芪煮黑豆等,營養豐富,風味獨特,是產婦、老年人、體虛、病後初愈者的上好補品。

    不宜服用黃芪人群

    黃芪屬於強壯補益的藥材,以補氣昇陽為主,易於助火,有以下症狀的人不適合服用:

    1.感冒發燒、腹腔內脹悶等症狀的人,不宜服用,可能會加重。

    2.結核症患者,有發熱、口乾舌燥、咯血等症狀者,不宜服用,身體太虛,虛不受補。

    3.有(面板及皮下化膿性炎症)、(面板腫脹堅硬而皮色不變的毒膿)症狀和炎性病變比較嚴重時,不宜服用。

  • 4 # 本草世界

    生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脾經;具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痺,託毒排膿,斂瘡生肌等作用;適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痺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等症;一般用量為9~30g。

    那麼經過蜜炙過後的黃芪又有什麼樣的作用呢?與生黃芪又有什麼樣的區別呢?對比發現,黃芪的生用和蜜炙的效能與作用還是略有差異。中醫認為,炙黃芪味甘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益氣補中的作用,適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黃芪可以說是補藥之長,但在臨床運用時,也不是凡病均能使用,有一些情況就不能使用。比如表實邪盛,氣滯溼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等情況時,不宜服用黃芪。《本草新編》也記載,“骨蒸、癆熱與中滿之人忌用”黃芪。

  • 5 # 藥文匯

    1.黃芪有增強免疫力功能,能延緩衰老,降血壓,抗病毒,抗菌,保肝。2.黃芪能強心,擴張外周血管、冠狀血管及腎血管,改善微迴圈,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骨髓造血機能,使骨髓增長旺盛。以上是對黃芪藥理作用的概括。下面帶大家一起全面認識一下黃芪:

    相傳古時有一位 老人,姓戴名糝,為人善良,厚道,樂於助人,平日裡擅長針灸術。鄉里鄉親有個病災的,都會找老人鍼灸。因老人長的特別瘦,並且面色有些淡黃,人們就尊稱他為“黃耆”。

    一天,老人上山砍柴,見一兒童在山上玩耍,這時,兒童一不小心滑了下去,老人見狀,急忙上前搭救,結果卻墜入了懸崖!

    老人去世後,在他的墓旁長出一種草藥,人們發現這草藥有很多用處,於是就採回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後來為了紀念老人,就將這種草藥取名為”黃芪“。

    黃芪至今也是中醫臨床應用很廣的中藥,現代的黃芪主要以栽培為主。它是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莢膜黃芪的乾燥根。蒙古黃芪主產于山西、內蒙古等省區;膜莢黃芪主產於東北、內蒙古、山西、河北等省區。每年春秋兩季採挖,採挖後除去鬚根和根頭,晒乾得原藥材。

    黃芪因炮製方法不同,所以功能主治也有側重:

    生黃芪的長處在於益衛固表,託毒生肌,利尿退腫,常用於表衛不固的自汗或體虛易於感冒、氣虛水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

    蜜炙黃芪甘溫而偏潤長處在於益氣補中,多用於脾肺氣虛、食少便溏、氣短乏力、或兼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子宮下垂、以及氣虛不能攝血的便血、崩漏等出血症,也可用於氣虛便祕。

    黃芪的化學成分眾多,主要含皁苷類、黃酮類、多糖類及氨基酸類等,其中黃芪甲苷是黃芪中主要生理活性成分。

    文中開頭提到的黃芪藥理作用,其實,很多都是黃芪甲苷所起的作用。有研究結果表明:黃芪蜜炙後,總氨基酸含量會降低,黃芪甲苷含量也會降低。

    所以,以下情況不能服用黃芪:

    一、表實邪盛(如:風寒感冒,有發熱惡寒,無汗頭疼,鼻流清涕,咽癢,咳嗽的症狀,這時需要用發汗解表的藥來發散風寒,可是黃芪卻止汗,故不能用。)

    二、氣滯溼阻(氣滯則不通,不通則痛,如:胃痛、腹痛拒按等不能用。)

    三、食積內停(吃進的東西不能消化,如:宿食停滯或食物中毒等不能用。)

    四、陰虛陽亢(機體內一派熱象以及“陽”徵的,如:壯熱、赤熱、燥熱、面紅、口乾舌燥,大便祕結等。本來黃芪就性溫能助火,故不能用。)

    五、瘡疽毒盛(如果把瘡瘍分成初期、中期、後期三個期,那麼在中期熱毒正盛期不宜用黃芪,因為黃芪的助火斂邪特點所在。)

  • 6 # 血液病醫生李文雨

    黃芪泡水喝有以下幾種比較明顯的好處。

    第一,有比較明顯的補氣作用。對於氣虛不足、氣短、自汗、胃下垂、子宮下垂等有比較好的滋補作用。

    第二,黃芪有比較明顯的抗疲勞、改善免疫力的效果。可以預防和改善流感病毒等侵襲或者感染。

    第三,黃芪可以補氣生肌,保護心腦血管,防止心肌缺氧或者缺血。

    第四,有比較明顯的利尿消腫效果。可以作為改善水腫或者浮腫的輔助食療方案。

    我們都知道黃芪是個好東西,很多人拿它天天泡水喝,可你知道嗎?不是人人都適合喝黃芪,以下6種人,千萬不能喝!

    一、正處於感冒發燒的人;

    二、正處於經期的人;

    三、處於高血壓的患者;

    四、陰虛體質的人;

    五、懷孕的人;

    六、體質偏熱的人。

  • 7 # 黃藥師手記

    黃芪泡水有啥好處?

    黃芪是一味補氣的藥材。補什麼氣呢?主要是補脾氣和肺氣。

    黃芪的四大功效:

    補氣昇陽——補脾氣

    益衛固表——補肺氣

    利水消腫——補脾氣

    託瘡生肌——補氣血

    具體來說:

    1、 補氣昇陽——補脾氣

    平時如果有氣短,食少便溏(吃得少,拉得稀),倦怠乏力,臟器下垂,小腹、肛門有下墜感,脫肛等現象,屬於脾胃氣虛,中氣下陷的症狀,此種情況,黃芪可補氣昇陽,但如果病情較重,還需要配伍其他藥材辨證施治。

    2、 益衛固表——補肺氣

    用於肺氣虛及表虛自汗(白天出汗,動輒尤甚),氣虛外感(一吹風就很容易感冒)等症。著名方劑玉屏風散,就是由黃芪、白朮和防風組成。玉屏風,顧名思義,就像一個屏風一樣抵擋外邪,用來治療表虛衛陽不固導致的反覆感冒,常常白天出汗,以及過敏性鼻炎那種一吹風就打噴嚏、流鼻涕的症狀。對於這類人群,黃芪可以益衛固表,有一定預防感冒的作用。

    3、 利水消腫——補脾氣

    水溼內停導致的浮腫,小便不利往往是因為脾氣虛。黃芪可以利水消腫,減輕水溼內停導致的浮腫。但水腫的原因比較多樣,如果是其他型別的浮腫,還須醫生綜合判斷施治。

    4、 託瘡生肌——補氣血

    中醫認為得了瘡瘍這類面板病,如果膿成不潰(膿包很大還不潰爛),或者潰久不斂(潰爛後很久都不癒合),屬於氣血不足。而黃芪可以補氣而託毒生肌,促進傷口破潰、癒合,被稱為“瘡癰聖藥”。

    什麼人不能喝黃芪?

    下面我說的幾種人,不適合喝黃芪。但是,如果配伍得當,其實有些時候也可以用。只是不宜單獨喝黃芪。

    1、黃芪是補虛藥,所以,只有實證,不虛的人不適合喝,什麼是有實證的人呢?

    第一種,表實邪盛。也就是外感病(比如感冒、流感等)中後期,感冒已經得了,畏寒發熱、流涕咽痛、肌肉痠痛等典型症狀都很明顯了,這時再服用黃芪容易“關門留寇”,容易讓邪氣(病菌)留在體內,不跑出去,這時不適合喝黃芪。

    第二種,氣滯、溼阻、食積內停。實證和虛證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實證的患處,不喜歡被按,虛證則相反,喜按。比如有的人胃脹痛、腹脹痛,按一下更痛,這時實證,這種情況就不適合黃芪。本來就實,再一補,容易把邪氣補得更盛。

    第三種,一些新起的病、突然發病,病勢急劇時,多為實證。體質比較壯實的人,得病多為實證。

    2、黃芪是補氣藥,氣屬陽,陰虛陽亢這類病人,不適合。

    陰虛陽亢的人,典型特徵就是呈“陽”的狀態,表現為熱、動、燥,機體功能活動亢進這類特徵,比如脈搏快,怕熱喜冷,面紅,口渴,心煩,分泌物或者排洩物呈黃色,大便幹,舌紅少苔等。

    3、瘡瘍初起,潰後熱毒尚盛時期不宜。

    黃芪可以託毒生肌,如果瘡瘍膿成不潰(膿包很大還不潰爛),或者潰久不斂(潰爛後很久都不癒合),都可以使用。但是,如果瘡瘍剛起,還沒有化膿的時候,或者膿破潰了,還有熱毒,沒有完全解除的時候,是不宜服用黃芪的,這會拉長瘡瘍恢復的程序,甚至反覆發作、惡化。

    4、有臨床報道成黃芪服用過量可引起頭暈、胸悶、失眠等症狀,或有皮疹、瘙癢等過敏反應,重者還會出現過敏性休克。所以剛服用黃芪就出現不舒服的人,就不要再服用黃芪,可能是黃芪過敏人群。

    以下橫切、斜切、縱切黃芪圖

    橫切

    斜切

    縱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菜什麼時候播種好?生菜怎麼種植3天出芽吃都吃不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