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70982394489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為五聲八音之總名。所以“樂”字的產生和樂器有關。

    甲骨文的“樂”字,由兩個並列的“8”和“木”疊合而成。對這個字形有兩種解釋。一是“8”就是絲,張絲絃於木上,如同現在的絃樂器,詩歌象形字。據資料,我過到了周代才有撥彈絃樂器,如琴、瑟等。商代有無這類樂器,是個存疑問題。另一種認為,商代最早的樂器骨哨、陶哨和陶壎上,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發聲孔,因此,“樂”字上邊用了兩個“8”字元號,下面則是長短不等的哨交叉排列的現象。所以“樂”是概念性會意字。

    到了周代,樂器增多。見於文獻記載的有70種,《詩經》裡提到的就有27種。於是造字的人在甲骨文“樂”字上部加進了“白”,表示鍾、鼓形(鐘鼓在商代已有),擬示多類樂器。下面是樂器架。“鐘鼓管絃,樂之器也。”“屈伸俯仰,器之也。”這大概是金文“樂”字形體的由來。小篆的形體與金文大同小異。為間書、刻辭、古璽中“樂”字的結構。是楷書的寫法。現行的簡化字是根據草書的筆意制定的。

    “樂”是個多音多意字:本意為“音樂”,也作姓氏,這時要讀Yuè,如燕國名將“樂毅。”引申為“喜悅”、“快樂”,這時讀Lè,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 學而》)。又引申為“愛好”,這時讀Yaò,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

    由於“樂”是個多音多意字,稍不留意,容易讀錯,給人帶來一種麻煩。據說,從前有個文人,名叫樂樂樂,他在鄉試和府試中,雖然都得了第一名,但並不高興,也不激動,後來上京考試,得了第二名,他卻高興的笑了。原來,鄉試發榜時,監考官叫他樂 (Lè)樂(Lè)樂(Lè),樂樂樂不高興;在府試發榜時,監考官叫他樂(Lè)樂(Yuè)樂(Yuè),樂樂樂不激動;在京試發榜時,監考官叫他樂(Yuè)樂(Yaò)樂(Lè),樂樂樂既高興又激動。因為京城裡的監考官知道:“樂”字作姓氏時讀Yuè,“樂樂”,作名字時讀Yaò和Lè。鄉試和府試的監考官都不知道這個樂字的異讀現象,所以樂樂樂不高興。而京試的監考官就懂得了“樂”字的異讀,能把他的姓和名的讀音和愛好快樂的含義準確地表達出來,樂樂樂當然是既高興又激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一天遊玩梵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