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小吐
-
2 # 冉公子
古時候,雖然沒有空調,風扇,古人藉助大自然的力量找到了許多值得借鑑的避暑方法。有許多詩句是寫酷夏納涼的,讀來口角生香。
“偶爾入山中避暑,地為床鋪天為廬”,萬物皆從自然來,且保持一顆質樸的心,與自然作伴,坦然處之,酷暑奈我何?
《菩薩蠻·迴文夏閨怨》
宋·蘇軾
柳庭風靜人眠晝,
晝眠人靜風庭柳。
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
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
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
注:古人冬天鑿冰藏於地窖待盛夏之時取出消暑。蓮藕是驅暑的良方,性涼甘甜,手捧盛有冰塊和蓮藕的小碗,涼意沁入心脾,驅走熱意。郎的情思雖長,卻比不過藕絲長,怪不得閨人生怨,愁上心頭。
《夏日登車蓋亭》
宋·蔡確
紙屏石枕竹方床,
手倦拋書午夢長。
睡起莞然成獨笑,
數聲漁笛在滄浪。
注:熱字當頭躺在清涼的竹床上讀一讀聖賢書,讀累了,把書放下,小憩一會兒,在夢裡傾聽漁笛悠揚,滄浪咆哮,熱意頓時散去。石枕,竹床,顧名思義,使用石頭和竹子做的,源於自然,返璞歸真,是炎熱時休息必備良物。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懶搖白羽扇,
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
露頂灑松風。
注:慵懶的搖著蒲扇,袒胸露頂,在青山綠林之中,任由松樹間的涼風吹過頭頂。無拘於禮法,樂得逍遙自在。在山中,尋一間茅草屋,在微拂的清風中暢遊,在屋旁的溪流邊垂釣,即可驅暑,又可養心。
《納涼》
宋·秦觀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注:攜杖出門,尋一方綠茵之地,坐靠在胡床之上,好不愜意。寂寂明月夜,笛聲縈繞,蓮花盛開,目之所及,一片和樂景象。古往今來,納涼是最常見也最有效的納涼方法。尋一處綠蔭,佈下棋陣,約兩三好友,在綠意中“廝殺”一局,“熱”中作樂也。
《夏日六言》
宋·陸游
溪漲清風拂面,
月落繁星滿天。
數只船橫浦口,
一聲笛起山前。
注:清涼的風迎面吹來,遙望天空,點點星光,照亮了浦口的船隻,引得山前笛聲作響,餘音繞樑,令人心醉。夜晚,搬著凳子坐在門前,看星星,數月亮,微風拂面,在月夜下尋一絲清涼,也不失為一件美事。
《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宋·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
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
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裡歸。
注:乘一葉扁舟,在荷花池中划船賞遊,荷香繚繞,酒香醉人,在煙雨朦朧中感受夏日的涼爽,酷暑何在?划船遊湖,船在水中,人也彷彿漂流在水面,目及之處一片波光粼粼,涼意入身,自在至極。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注:日暮降臨,月亮東昇,開啟窗戶乘涼,晚風送來荷香。想拿琴來演奏,卻沒有知音來賞。乘涼的方法有了,知音人卻不在,不失為一件憾事。朋友啊,夏日的炎熱已經被我驅散,你何時過來與我一同享受這涼夜?
《憶王孫·夏詞》
宋·李重元
風蒲獵獵小池塘。
過雨荷花滿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涼。
竹方床。
針線慵拈午夢長。
注:雨後,荷香溢滿小院,水草獵獵有聲。將投放在井裡用冷水冰鎮的李子和瓜拿出享用,累了便躺在竹床上歇息,悠哉。
-
3 # 淺雨315
炎炎夏日,何處覓清涼?倘能閒居深山,與一二好友品茗粥、食蕨薇、暢所欲言,豈不快哉?這是唐朝詩人儲光羲的避暑方式,有詩為證:
吃茗粥作當晝暑氣盛,鳥雀靜不飛。念君高梧陰,復解山中衣。數片遠雲度,曾不避炎暉。淹留膳茗粥,共我飯蕨薇。敝廬既不遠,日暮徐徐歸。茗粥,一種用茶粉煮的粥。茶有清熱去火的功效,夏日喝茗粥不失為一種科學的消暑養生方式。
白天暑氣盛,天氣炎熱,連鳥雀都不想飛。想起朋友家有幾棵高大的梧桐,無風也生涼,去朋友家盤旋一日也好!儘管在山中的樹蔭下,還是得脫掉多餘的衣服,否則還是很熱。
遠處飄著幾片雲,卻遮不住烈日。朋友留我品茗粥,吃蕨薇,甚是清涼爽口。我家離得不遠,天黑涼快些再慢慢往回走吧!
遙想詩人與友人山中樹下納涼,舉目青翠,相談甚歡,早已望記暑熱。餓餐清粥小菜,日暮緩緩歸家,多麼逍遙自在!
-
4 # 也可自話
夏天天氣炎熱,古人怎麼避暑的?其實很簡單啊,古人除了沒有電器,其他避暑方式跟上世紀80、90年代差不多,8090後應該都記得自己小時候怎麼避暑吧?90後還好,畢竟那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電風扇了,80後或者再往前的70、60年代,許多家庭連電風扇都沒有,他們的避暑方式,和古人幾無二致。
散發開窗孟浩然在詩《夏日南亭懷辛大》一詩中寫道: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古代男子束髮,而在夏日的夜晚,就會把頭髮披散下來,然後開啟窗戶,找個幽靜的所在,享受自然風。
更早一點的晉代,陶淵明在《與子儼等疏》中也寫了相同的納涼場景:
“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
你看陶淵明,這短短十幾個字,就創造了“北窗高臥”、“羲皇上人”兩個成語。五六月正是盛夏,他北窗高臥,享受著自然涼風,簡直是神仙過的日子,自喻羲皇上,愜意無比,千金不換。
搖扇納涼
這是古代老百姓主要的納涼方式,古代把扇扇子稱為“搖風”,又叫“涼友”——你看這稱呼,真是浪漫極了。
但扇子也分等級,普通人家就用蒲葵編的蒲扇,這種扇子比較重,但風力大;條件好的用絹帛,重量輕,不費力,至於風力嘛,有微風就夠了,大戶人家也不會像山野村夫那樣甩著膀子扇扇子;文人墨客則會在扇面題字畫畫,以顯示自己的風雅情趣;如果是達官貴人,那就不需要自己扇扇子了,有專門供使喚的下人做這些事兒。
像諸葛亮、李白這種自帶仙氣的人,當然要用羽毛扇才能顯出自己的與眾不同,李白詩《夏日山中》就寫到了羽毛扇: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但是李白嘛,連扇子都懶得搖,把衣服褲兒都脫光了,掛在山中石壁上,自己一絲不掛任由大自然輕撫自己的玉體,哼哼,什麼叫瀟灑,什麼叫風流?
到宋朝時,冰已經是相對普遍的東西了,街頭巷尾都會有人賣冰水,一般是用金銀花、梅子這些具有清熱解暑的草藥或水果,用冰塊鎮一下,喝起來也非常清涼,蘇軾《菩薩蠻》就寫了一對小情侶,在夏日夜晚,一起吃冷飲的場景: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
按中醫說法,藕性涼,有開胃清熱的功效,而且藕微甜,吃起來嘎嘣脆,十分爽口,你看這對小情侶,一邊吃著冰鎮藕絲,一邊打情罵俏,真是對單身狗一萬點暴擊
貴族的避暑方式以上都是老百姓的避暑方式,跟貴族根本沒法比。
戰國時期的冰箱
出土於湖北曾侯乙墓中的“青銅冰鑑”,被視為戰國時代的冰箱,把冰塊放在冰鑑內,就能起到降溫的作用,而且不易融化。清朝皇室借鑑了青銅冰鑑,發明出一種木質冰桶,其用途和冰鑑一樣,但桶內用上了導熱性較弱的鉛或錫,能起到更好的隔熱效果,也可稱為清朝的木製冰箱了。
屈原在《楚辭·招魂》中也記錄了冰鎮飲料的做法:
瑤漿蜜勺,實羽觴些。
挫糟凍飲,酎清涼些。
華酌既陳,有瓊漿些。
屈原喝的是米酒,在炎熱的夏天,把米酒濾掉酒糟,然後冰鎮一段時間,喝起來堪比瓊漿玉液。
唐朝空調房
唐朝貴族更厲害,他們在派人冬天會去河面鑿冰,拿回家在地窖中儲存好——這種地窖非常深,底部鋪著厚厚的柴草,把冰塊整整齊齊地碼好,再用一層厚厚的柴草和泥土封上,保證密不透風,這樣的冰塊就不會融化。
到了盛夏,把地窖開啟,取出冰塊放在房間裡,相當於製造了一個空調房,而且降溫效果非常好,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楊國忠當年就製造了這樣的空調房,他請客的時候,在宴席周圍擺滿了雕琢成冰山形狀的冰塊,冷得賓客紛紛表示遭不住:
“座客雖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挾纊(kuàng)者”。
纊是一種絲綢製品,挾纊就是把這種絲織品裹在身上,你看,其實古代人也和我們一樣,開空調的時候,蓋一層薄薄的涼被,才是人間天堂。
避暑山莊
皇帝除了享受空調屋以外,還有專門的避暑山莊,唐朝皇室修建了九成宮、翠微宮、玉華宮,清朝也有承德避暑山莊等。
唐朝的九成宮,唐太宗和長孫皇后在這裡避暑的時候,發現有泉水湧出,於是唐太宗讓人在泉眼出砌上石檻,引導泉水流入。據說這一眼泉水清澈如鏡,味道甘之如醴,然後魏徵撰文,歐陽詢書寫,以記載這件事,於是便有了鼎鼎大名、被稱為“天下第一楷書”、至今依然被書法愛好者頂禮膜拜的《九成宮醴泉銘》:
“其清若鏡,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東流度於雙闕,貫穿青瑣,縈帶紫房,激揚清波,滌盪瑕穢,可以導養正性,可以澄瑩心神。”
你看,古人的避暑方式還是蠻豐富的,當然了,你若真要細究起來,那還是應該像唐朝詩人白居易學習:
《苦熱題恆寂師禪室》
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
可是禪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
心靜自然涼,不管你做不做得到,反正我是做不到的。
-
5 # 一憶一
詩人杜牧的《過華清宮》寫道:“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詩描寫的就是古代皇帝奢淫逸的生活。而華清宮,也算是當時皇帝的一所封建帝王遊幸的別宮,現在也叫華清池。與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稱為中國四大皇家園林。都屬於古代皇帝的避暑聖地。
那麼古代封建帝王避暑除了可以選擇山水風景優美的地方,古人的智慧確實無法想象,早在周朝,王室就出現了“冰室”。每年12月起,採集天然冰塊,放在特製的“冰窖”儲存。到了夏天就拿出來用,自此歷史上就出現了,冰鑑。冰鑑是古代暑天用來盛冰,並置食物於其中的容器(俗稱:古代的冰箱)。冰鑑箱體兩側設提環,頂上有蓋板,上開雙錢孔,既是摳手,又是冷氣散發口。將冰塊放在一個木製或青銅製作的箱子裡。功能明確,既能儲存食品,又可散發冷氣,使室內涼爽。《周禮·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鑑。”可見周代當時已有原始的冰箱。
當然,唐宋時期,避暑納涼已成為皇家宮廷、高官顯貴夏季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其避暑方式也十分奢侈。唐代時,皇帝在宮廷中建有專供避暑用的涼殿,殿中安裝了機械傳動的製冷裝置。這種裝置,採用冷水迴圈的方法,用扇輪轉搖,產生風力,將冷氣傳往殿中。同時,還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簷直下,形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之目的。這種製冷裝置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較高的降溫能力。
除了以上方法意外,皇宮的避暑方式少不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皇帝、后妃所在之處,必須在夏至前搭好腳手架,高過殿頂,頂上用葦蓆鋪好。皇帝、后妃的寢宮夏季門上安裝竹簾,以防蚊蠅。這個竹簾既細又密,是竹編工藝品。后妃出去散步,宮女太監都要為他們提著薰香爐驅蚊蠅。扇子是皇帝、后妃必用之物,宮扇、團扇、羽毛扇、摺扇等等,應有盡有。只是當時科技並不發達,大多數的時候,是需要人力物力來支援的。
除了,用的住的上面,在吃的上面也是有講究的,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有“冰雪甘草湯”、“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涼水荔枝膏”等消暑神器。金易先生所著《宮女談往錄》書中,宮女何氏對慈禧太后夏日在頤和園消暑有這樣的敘述:"宮裡頭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餞、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把新採上來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裡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鎮了吃。把青胡桃砸開,把裡頭的帶澀的一層嫩皮剝去,澆上葡萄汁,冰鎮了吃。"由此可見清宮夏季用冰之一斑。
想比皇宮,普通老百姓的避暑方式就不是那麼高大上了,尋常百姓用竹子、藤條、燈草編織蓆子,在配合一把扇子,尋一片竹林,或者湖邊,樹蔭下,吃著西瓜,喝著酸梅湯。心理默唸,心靜自然涼。
李白的《夏日山中》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給人以清風徐來。涼爽之感。
白居易《消暑詩》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也是體現了心靜自然涼。境界確實不一般。
-
6 # 敏兒好學呀
夏天的腳步越來越近,氣溫日漸升高,這時就想呆在空調房裡,吃著雪糕,刷著電視劇,躲避炎炎烈日。不過,古代沒有空調,沒有WIFI,他們是怎麼避暑的呢?
《夏日山中》
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夏天太熱,於是脫了衣服在山林中感受清風拂面,聽松葉沙沙作響。嗯,這是李白的真正模樣沒錯。
二、藥茶解暑古代人們將一些清涼消暑的藥材做成解暑茶,天熱了喝一點消暑。
蘇軾的《菩薩蠻•迴文夏閨怨》中“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蓮藕性寒,有清熱解暑的功效,夏天喝一碗蓮藕解暑茶,再加點冰在裡面,可以說很舒爽了。
三、親近大自然古人避暑大多數都是利用自然的力量,比如傍晚泛舟蓮池或在樹蔭下靜坐納涼。
劉禹錫的《劉駙馬水亭避暑》中“幹竿竹翠數蓮紅,水閣虛涼玉簞空。”在蓮花池中修建避暑水亭,天熱了去亭中鋪設主席乘涼也是很清爽的。
李重元的《憶王孫·夏詞》
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涼。
竹方床,針線慵拈午夢長。
冰涼的沈李浮瓜也是消暑的妙計,累了便躺在竹床上小憩,悠哉!
還有
《夏日登車蓋亭》
宋•蔡確
紙屏石枕竹方床,
手倦拋書午夢長。
睡起莞然成獨笑,
數聲漁笛在滄浪。
“石枕”“竹床”顧名思義,就是玉石枕和柱子做成的床,可以說是夏天的必備了。
《苦熱題恆寂師禪室》
白居易
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
可是禪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
心靜自然涼,這境界實在是有點高啊!香山居士禪房靜坐,並不覺得酷熱難耐,並不是禪房不熱,而是心靜啊!
-
7 # 九卿臣儒
夏季天氣越來越炎熱,古人怎麼避暑?有什麼詩詞可以說明?
炎炎夏日已到,又要迎來一年中最難熬的幾個月,我們的避暑三寶:空調、WIFI、西瓜很快就要上場。那在沒有避暑三寶的古代,古人都是用什麼方法避暑的呢?請跟著小九一起回到古代去看一看吧。
1、涼扇:涼扇是古代最常用的消暑神器了,上到王孫貴族,下到黎民百姓都離不開。老百姓是用竹扇子納涼,有錢人就用絹帛製成的扇子,扇面上寫詩作畫,逼格十足。
如以下兩首詩:
《團扇歌》——東晉桃葉
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
與郎卻耽暑,相憶莫相忘。
《白羽扇》——【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圓因裁製功。颯如鬆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引秋生手裡,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鬚翁。
2、涼枕:平頭百姓用的是竹子製成的枕頭,豪門富戶用的是玉石枕或瓷枕。瓷枕因為有晶亮的釉面,摸起來清涼沁人,抱著枕頭睡覺也很涼爽,就是不知道會不會硌得慌。
以下是關於瓷枕的詞:
【仙呂調】【臨江仙】
燕爾新婚方美滿,愁聞蕭寺疏鍾。
紅娘催起笑芙蓉,巫姬雨散,宋玉枕衾空。
執手欲言容易別,新愁舊恨無窮。
素娥已返水晶宮,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
3、冰飲:吃冰飲,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春秋末期,“冰鎮米酒”已經開始在諸侯們的宴席上出現。
《楚辭·招魂》中有“挫橫凍飲,酹清涼些”的記述,讚賞冰鎮過的糯米酒,喝起來既醇香又清涼。
古代冷飲業在宋代發展至巔峰,而且種類繁多,出現了冷飲專賣店。宋朝初年,冷飲已經開始大量進入市場,人們把果汁、牛奶、藥茶、冰塊等混合調製成冰凍的飲品,名叫“冰酪”。
元代以後,冷飲有了新的突破,帶來了冰淇淋的出現。元朝時的商人,在冰中加上蜜糖和珍珠粉。元忽必烈執政時,開始生產冰淇淋,直到13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離開中國時,才把中國冰淇淋的製作方法帶到義大利,以後又傳到法國和英國。
所以同學們,冰激凌是中國發明的,是從中國傳到外國的,你知道了嗎?
蝶戀花·玉碗冰寒消暑氣——[宋] 晏殊
玉碗冰寒消暑氣。碧簟紗廚,向午朦朧睡。鶯舌惺鬆如會意。無端畫扇驚飛起。雨後初涼生水際。人面荷花,的的遙相似。眼看紅芳猶抱蕊。叢中已結新蓮子。
4、含涼殿-古代的空調房:唐朝的含涼殿就有了空調房的效果:
首先,在選址上,含涼殿依水而建,在建築設計上,含涼殿避免Sunny照進來,所以很陰涼;
其次,用水能來轉動扇葉,使風扇吹動涼水,產生冷氣;
還有,含涼殿內有迴圈冷水源,所以從殿的四邊會有水往下淌,形成水簾。
以此三項,就使含涼殿內有了“座內含凍”的製冷效果。古代的空調房可是純天然,不含氟,用的是最環保的液體水。唐朝的含涼殿是后妃的就寢殿,夏天在裡面居住十分涼爽。
有詩為證:
宮中樂五首 —— 唐 張仲素
網戶交如綺,紗窗薄似煙。樂吹天上曲,人是月中仙。翠匣開寒鏡,珠釵掛步搖。妝成只畏曉,更漏促春宵。紅果瑤池實,金盤露井冰。甘泉將避暑,臺殿曉光凝。月採浮鸞殿,砧聲隔鳳樓。笙歌臨水檻,紅燭乍迎秋。奇樹留寒翠,神池結夕波。黃山一夜雪,渭水瀉聲多。
5、心靜自然涼:《消暑》——唐:白居易
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總結:真不要小看咱們老祖宗的智慧,雖然說古代避暑設施不像咱們現在這麼普遍,但是皇宮裡避暑黑科技還是蠻多的。到了清朝,盛夏的時候,皇帝會搬到避暑山莊去辦公消暑。老百姓當然就沒那麼好的條件了,但是扇子、冷飲、涼枕還是在夏天會起到很好的避暑效果,真是不比咱們現代人的避暑方法少,我們現在就是空調,一部空調抵萬法,古代人的避暑方法,你知道了嗎?
-
8 # zhenqu
古人消暑,也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一、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詩人忘情沉醉於“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種自樂自足的逍遙,特別是對個人情感的放縱與宣洩,可以說達到了極點。
二、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數只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
這是陸游晚年退居山陰時所作。全詩四句四景,二十四字,卻調動了讀者的多種感知,虛實相生、動靜相宜、層次分明地將一幅清新、恬淡、靜謐、悠遠的山鄉夏夜圖呈現與讀者面前,實為寫景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綠樹蔭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綠樹蔥鬱濃陰夏日漫長,樓臺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簾在抖動微風拂起,滿架薔薇惹得一院芳香。
四、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蓮池自在香。
出自宋代秦觀的《納涼》。攜杖出門去尋找納涼聖地,畫橋南畔,綠樹成蔭,坐靠在胡床之上愜意非常。寂寂明月夜,參差的笛聲響起在耳邊縈繞不覺,晚風初定,池中蓮花盛開,幽香散溢,泌人心脾。
五、六月清涼綠樹陰,竹床高臥滌煩襟,羲皇向上何人到,永日時時弄素琴。
在綠蔭如蓋的大樹之下納涼時,頓生感觸。盛夏樹木蔥蘢,山林成為了天然的空調,清風拂面,鳥鳴幽靜,撥弄素琴,諸事清涼。
六、幹竿竹翠數蓮紅,水閣虛涼玉簞空。琥珀盞紅凝漏酒,水晶簾瑩更通風。
這首詩如同一幅五彩圖畫,濃繪了唐代貴族夏日避暑生活的奢侈和閒適。翠竹、紅蓮圍繞的水上建築,開敞通風,讓鋪設的竹蓆自然生涼。陳設、器具也都很精緻,盛酒的是紅琥珀杯,掛的是晶瑩的水晶簾。
七、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
9 # 月下韋陀
白居易素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用平實的語言描寫了自己在夏日簡約卻不簡單的生活,作者的字為“樂天”,與他對生活的達觀相映成趣,即便是避暑,也為後人留下了有趣的生活指南。
白居易【唐】
時暑不出門,亦無賓客至。
靜室深下簾,小庭新掃地。
褰裳復岸幘,閒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涼一覺睡。
午餐何所有,魚肉一兩味。
夏服亦無多,蕉紗三五事。
資身既給足,長物徒煩費。
若比簞瓢人,吾今太富貴。
這首詩是白居易大暑時寫的,充滿了安貧樂道,怡然自得的情調,儼然一個富貴閒人。
大暑天酷熱無比,詩人不願意出門,也沒有賓客來訪。安靜的房間裡掛著紗簾,隔出一片靜謐的小天地,小院的地剛剛有人掃過,乾淨整潔 。撩起衣裳、推起頭巾,自己很灑脫閒適,不受任何拘束。早上竹蓆清涼,正適合睡個好覺。 午餐一兩道小菜,夏衣也只幾件蕉紗。既然已經能自給自足,多餘的財物就是讓人勞心費神了。如果同顏回相比,自己已經太富貴閒適了。
-
10 # 樵歌
一年四季當屬夏天最為炎熱,此時天地之間灌滿了火辣辣的熱,酷暑難當。那麼在沒有空調,電風扇等降暑裝置的古代人們是怎樣避暑的呢?從古代詩詞作品中我們可以略知一二,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寫過一首避暑的五言絕句《夏日山中》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詩中作者很細緻,貼切的描寫了炎熱的夏天在山林中的場景,可以說是一副上乘的山林避暑休閒圖。
詩人寫道:懶得搖動白羽扇來祛暑,裸著身子靜待在青翠的山林中間。脫下裹在頭上的頭巾隨便掛在石壁上,任憑松樹間習習涼風吹過頭頂。詩人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真切描寫了在山林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避暑景象。由於是在山林之中有涼風習習也有樹木遮光就不需要搖白羽扇,說明古代人們避暑常常用扇子。
李白,子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號稱“詩仙”,和杜甫合稱“李杜”,著有《李太白集》。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李白的詩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
回覆列表
《消暑詩》
(唐)白居易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釋義:白居易避暑是找一個開闊的院子,保持通風、平衡心態、減少運動。透過他的詩,彷彿看到一位年事已高者心平氣和地端坐院內在徐徐清風中乘涼的景象。
(東漢)班固
青青之竹形兆直,妙華長竿紛實翼。
杳篠叢生於水澤,疾風時紛紛蕭颯。
削為扇翣成器美,託御君王供時有。
度量異好有圓方,來風避暑致清涼。
釋義:班固的《竹扇賦》今只存殘篇,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詩,原來當繫於賦尾。這首七言詩敘述竹扇的製作過程,它的形制、功用。遣詞造句沒有華麗的辭藻,淺顯易懂。
(宋)文天祥
拔出金佩刀,斫破蒼玉瓶。
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
下嚥頓除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
長安清富說邵平,爭如漢朝作公卿。
邵平:秦代廣陵人,封為東陵侯。秦亡後,在東陵種瓜為生。
1,心境消暑法,古人認為清心靜氣才是消暑的最高境界,故,古人常以弈棋,垂釣,品茗達到“心靜自然涼”的境界!
2,物理消暑法,古人多用扇子納涼,扇子大都竹子編制,又稱“搖風”“涼友”也是非常形象了。
3,飲食消暑法,在宋代人們已經注意用清涼飲食消夏防暑了,《東京夢華錄》記載消暑食物如:西瓜、蓮子、荷葉、綠豆湯等。以水果,蔬菜,中草藥為多。這些食物大多性味甘,寒,溫,平,辛。
古人對付酷暑不乏妙招。周朝就出現了既能儲存食品,又可散發冷氣的“冰箱空調一體機”——冰鑑。就是夏天用來盛冰,並置食物於其中的容器。算起來,“冰鑑”該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冰箱”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