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挑雕秀

    小孩喜歡讓別人送他東西。這是一個階段,他還不懂親密關係。做長輩的看到什麼事情。要隨時對他講,什麼是親人,什麼是朋友,什麼是別人不認識的人。誰的東西是可以要的,誰的東西是不可以要的。由於年齡小有些事情他還不懂。

  • 2 # 五倫和諧文化

    孩子的天性比較簡單直接,喜歡的就要得到,在孩子的眼裡沒有對錯,所以這時候需要大人正確引導,要別人送東西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須要感動送的人心甘情願的送,這樣收到禮物的人也高興,送的人也送得開心。保護好孩子的天性引導他走正確的路。

  • 3 # 趙小瓜

    小孩子有這種“得到”心理呀,更喜歡別人誇她,喜歡別人送她禮物。

    我覺得吧,可以跟孩子好好聊聊天,告訴她別人送給她東西后,她也要送給別人一個東西,收到東西很高興,送給別人東西同樣很高興,相當於交換,這樣就從一味地汲取,變成有得,有失,有付出,有回報,這樣能培養孩子與他人分享,有付出才有回報,也能交到更過的朋友

  • 4 # 使用者6771647681611

    天真可愛的小朋友還沒有我的、別人的概念;所以有的小孩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會上手去搶。文中的小孩沒有這樣做,而是讓別人送給他。家長可以正確引導,比如互相贈送、用自己喜歡的東西換等等。小朋友成長的過程會有很多讓大人囧的事情發生,這些、反而在孩子長大後成為我們大人快樂又難忘的回憶

  • 5 # 巧妙媽育兒

    孩子喜歡讓別人送東西給她,逆向思維一下,人(這裡主要指小孩)在什麼情況下會收到禮物。

    表面看,讓別人送禮物給自己,這是在索取,在道德禮儀上是不符合規則的,在成人世界,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根據阿德勒的“人格的統一性”理論,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兒童整個生活和整體人格的表達,當我們希望糾結正和調整孩子行為時,要先找到背後的深層的產生心理原因。

    要結合兒童成長的具體環境,如果孤立地尋找孩子某個異常行為的解決方案,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掩蓋甚至加劇孩子的錯誤認知,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如何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呢?

    1.父母的態度要積極。

    在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父母的態度最重要,如果只從表面現象去批評、斥責,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不敢表達。如果對孩子抱有同情和理解,多觀察孩子,再配合有效引導,孩子就會學到正確的自我表達方式。

    2.幫助孩子發展積極的自我觀。

    在評價孩子的行為時,多從鼓勵的角度肯定孩子的優點,指出不足,避免過多的批評。

    3.幫助孩子發展積極的他人觀。

    注意培養孩子對社會、對環境的關懷,鼓勵孩子關注和理解他人,引導孩子多換位思考,如讓孩子想想,如果別人向她要禮物,她是什麼樣的心情,她會怎麼做。

    總之,在面對問題時,父母用信任和積極的態度與孩子互動,給予孩子積極恰當的引導,孩子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鈴薯軟腐病有什麼發病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