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鄉村波比

    馬鈴薯軟腐病有什麼發病特點?馬鈴薯軟腐病是由幾種歐文式菌單獨或者混合感染導致,主要危害位於貯藏期馬鈴薯莖塊的一種細菌性病害,目前發病較為廣泛,必須加以重視。

    馬鈴薯軟腐病危害症狀:此病害一般發生在生長後期和貯藏期馬鈴薯的莖塊上。被感染的莖塊,氣孔輕微凹陷,表面呈棕色或者褐色,並出現水漬狀。在氣候乾燥條件下,病塊會變硬、變幹,病變組織壞死並凹陷,最後發展到腐爛時,軟腐組織呈溼的奶油色,前期無氣味,後期有臭氣、粘液。

    傳播途徑:軟腐病是細菌性病害,而且屬於厭氣細菌,易在水中傳播,軟腐病的侵染迴圈和黑脛病相類似,都是從其他病斑進入造成二次侵害。一般通氣不良、土壤積水、水洗的馬鈴薯上有水膜造成厭氣環境,這樣更有利於病害發生。

    防治措施:首先要加強田間管理,做好排水排澇措施,加強田間通風、透光度以及降低田間溼度,抑制病菌滋生;發現個別病株及時拔除,並用生石灰對土壤進行消毒,減少田間侵染源;發病初期可用50%百菌通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

  • 2 # 薯界風雲

    馬鈴薯軟腐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

    馬鈴薯要是感染了軟腐病,塊莖組織呈白色或乳白色,並出現水漬狀,切開後受害組織會出現清水樣液體。另外,受害組織與健康組織之間因為質地和硬度差異而界限分明,一旦暴露於空氣或被幹燥,腐爛組織先變黑其後變得黏滑,最後變成淡褐色白堊狀團塊。

    染病晚期,腐爛組織經常變得黏稠、黏滑或黏液狀。從塊莖皮下看,軟腐組織首先呈水漬狀並有些透明。患病組織和健康組織間邊緣後來可能會形成褐色條帶,大多數腐爛還有惡臭氣味。

    軟腐病細菌通常在腐爛種塊以及土壤中存活,並透過土壤水分、昆蟲和空氣懸浮物傳播。馬鈴薯收穫後,在儲存時因溫度變化易發病。

    現在,控制軟腐病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收穫時要防止機械傷,對受傷的薯塊及時撿拾出來,不要和好薯一起儲存;二是儲存時儘量不要磕碰,避免對薯塊造成創傷;三是有適宜的溫度條件。馬鈴薯收穫後,要是氣溫變化幅度太大,薯塊易受傷,因此,在倉儲時,先將溫度調在12℃持續5天左右,讓薯塊對創傷進進行自我修復。

  • 3 # 網路土豆人

    馬鈴薯軟腐是細菌性病害,三種歐式桿菌都可引起軟腐。病原菌潛伏在薯塊表皮,皮孔,病殘體或者土壤中越冬,經傷口,氣孔,或者幼根傳入薯塊或者植株體內,借雨水飛濺或者灌溉等條件傳播。

    病原菌屬於厭氣菌,當土壤或者空氣高溫,高溼,缺氧時,病原菌會大量傳播繁殖。

    儲藏期間,不通風,也會利於軟腐的發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親家庭的孩子如何控制自己內心的洪水猛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