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兄有大志62382

    現在的節日氣息越來越淡,會包粽子的人都不多了,也許是日子越來越好,好多東西天天都能吃得到。所以不感覺稀奇。為了湊節氣象徵性的剝開一個,咬上一口,又放下了。

  • 2 # 管鮑分金

    今天我吃了棕子,是豆沙棕,因為過節,應景所食。

    粽子起源無論是哪種說法,最早的粽子是投江餵魚所用,人們為了保護屈原的身體不被魚所食,就用竹筒裝米倒入江中為魚所食。所以在沿江一帶,包粽子的米不是普通的米,而是糙米,就是用石臼春出來的米,按照現行的養生之道,是可行的。

    粽子發展到今天全國上下都在食用因得益於浙江的企業,象五芳齋,真真老老,御廚,知味觀這些品牌的研發,且產量驚人。放大了食用的內容,功不可沒。

  • 3 # 吳情

    端午節(陰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廣為流傳的有這四種:第一種是為紀念屈原,第二種是為紀念伍子胥,第三種是紀念孝女曹娥,第四種是古越民族圖騰祭。現在端午節在全國各地演繹不同的慶祝方式,但龍舟賽丶吃粽子還是端午節“出鏡率”最高的節目。

    喜歡美食的朋友們需要注意:粽子是用糯米做的,糯米不容易消化,所以一次不能多吃,最好配上一杯茶,喝點果汁或者吃點水果,或者可以做雜糧粽更加健康。

  • 4 # 中國味侃大山

    江南人喜歡粘食和甜食,我也不例外。記得在外讀書時,父母包了好多粽子託人送來,由於沒有冰箱和加熱器,只能存放在井水裡,怕壞了可惜,又有點貪吃,結果胃吃到粘食就反酸,再加上過多甜食會損傷健康,就對情有獨鍾的只能刻意敬而遠之。

    昨夜狂風大作,暴雨傾盆,早晨卻Sunny明媚,清新的空氣讓人特爽。推開家門,父母已準備好了早餐,稀飯、鴨蛋和小肉粽。端著飯碗,望著耄耋老人慈祥的目光,熱淚盈眶,總感覺自己有點虧欠,與父母無私的愛相比,是如此渺小和慚愧!

    小心翼翼解開粽繩,開啟粽葉,糯米粘香、肉的鹹香和粽葉的清香相互交融,徐徐飄來誘人的美食本味,勾起人的本能慾望,粽子的美味和父母無私的關愛,總能讓我回味無窮!

    今天是五月初五,除了吃粽子,還有許多方式來紀念端午節的源遠流長。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事實上在屈原身前就已經吃粽子,正因為詩人的偉大,後人為表達對偉人的敬意和愛戴,讓屈原成了端午節的化身,一過節就會聯想到屈原,傳統節日加上名人效應,才有了傳說中端午節的典故。不像寒食節,上巳節等傳統節日已被後人漸漸遺忘。

    年幼時,父母總會用紅色端午線來紮在孩子手臂或腳踝,總來辟邪五毒。我記得幼小時,脖子上會掛個編織網袋,是總來裝煮熟的蛋,小孩子遇到一起,會用蛋敲擊比賽,民間稱撞蛋,想到諸多童趣,不覺啞然失笑!

    端午節不只是簡單吃個粽子,紀念的方式更豐富,像賽龍舟、放風箏等。現在的端午節法定節假日,就是對傳統節日的認可,是一種文化傳承和延續,真誠希望我們為節日增添更多元素,讓她更加多彩多姿,流芳萬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豆怎麼種植,有什麼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