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鄭秦雲
-
2 # 阿宗47282055
過年了,這一天三頓飯是讓我老婆自己作呢?還是我自己作,讓她一個人作吧,她也上了一年班了不忍心,我自己全包了,我又不會,沒辦法,我看著她作,在旁邊幫點小忙。
-
3 # hongnongxiao
我在想,如何調劑生活與工作的關係。工作節奏有些緊張,直到現在還未消停,家裡備年貨自己幫不上忙的,有些愧疚。希望過年的幾天,能好好陪陪家人,為家裡多做點事情。
《我對春節現象的思考》
一、春節在冬天,最初是針對農耕社會設計的。對農耕者說來,他們立足在家鄉耕作,春種秋收是一種平衡,夏天是勞作與農作物生長的平衡期。唯獨冬天,一般無法開展勞作,人們便把精力給了節日。從而形成了以下特點,1.親人聚集以進行交流。 2.集中消費。3.親人遠離是個別現象。記得雲南的人唱亮旺旺的月亮,唱得那麼悽美動人,原來唱的是人們的暫時離別。
二、農耕社會向工業化社會的轉移形成了滾滾紅塵。1.工業化社會必然要造就城市和工廠,造成人們離鄉背井,春節時必然要親情聚集,從而形成人流、車流,附加資金流和物質流。這幾種流的疊加正在形成中國嚴重的社會問題。2.親情聚集促成集中消費,吃好的、穿新衣等。3.親人遠離成為很普通的現象例如工作離不開使有關人員無法實現親情聚集。這就說明農耕社會的春節已遠不能適應工業社會的要求。
三、春節違背基本的社會平衡。1.違反了社會事物間的正常平衡。2.違反了人流物流和資金流不是細水長流,而是時斷時續、紅包原則和只顧眼前等不確定流向。3.交通的解決永遠趕不上城市的擴張,增大了農民離開土地的傾向和社會的動盪。使得人們不願過年和覺得過年越來越淡。也使過年和集中犯罪連繫在一起。
我認為應當逐步降低人們對過春節的依存度,把春節的熱烈和色彩遂漸加到平日的生活中,"環球同此涼熱"可能是消除春節固有弊端的方法之一。
咸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