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劉工227459850

    段祺瑞一直把自己當成袁世凱的繼承人自居,由其是滅張勳復辟持再造共和之功,大力提拔皖系親信。而馮國璋手下直系人馬不買賬,最後用武力手段解決。由曹昆吳佩孚牽頭 ,直皖戰爭爆發,直系勝出,皖系敗北,老段下野。吳佩孚早在南北對峙時已鋒芒畢露,直皖戰爭得勝奠定了他在直系中堅地位,掌握實際軍權。可惜,馮玉祥在直奉戰爭倒戈坑慘了老吳,幾乎喪命,讓他用武力統一全國的夢破滅。吳佩孚做人做事很義氣,大節不虧,後人不能光從成敗論英雄而徹底否定他。

  • 2 # 夢野豔齊

    段祺瑞和吳佩孚都是傑出的人物。

    段祺瑞,是北洋三傑之一,有北洋之虎之稱。虎,乃勇猛無畏者也。縱觀其一生,確實具備了虎的特性。

    在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勳復辟這三大歷史事件中,段祺瑞都起到了積極的也不失關鍵作用。因此,至今的史學家們大都稱他為三造共和。

    他在反對封建專制,維護新興的民主與共和體制上,站到了第一線。

    也正因有著這一背景,梁啟超曾稱他:為國家勇於負責,舉國中恐無人能比。南京政府在他逝世後,也曾讚揚他:鞏固政體,殊勳碩望。

    而且,他一生清廉,身居國務總理這個的高位期間,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這在當時的軍政上層,也是不多見的。

    更值得後人肯定的是,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多次請他出山,去東北組建傀儡政府,都遭到了他的拒絕。從這一點上,他可以說,表現了極高的民族氣節。

    當然,他也有他的不足存在。在當時的國家統一問題上,他主戰的立場,反映出了他性格上的固執和軍閥的習性。這在徐世昌就任大總統期間,表現得尤為明顯,以致引發直皖大戰。當然,這場大戰,是以皖軍敗北,段祺瑞自請罷免官職而告終。

    吳佩孚與段祺瑞相比,應屬於後起之秀。在段祺瑞三造共和期間,吳佩孚還不具備引人矚目的地位。但在國家統一問題上,吳佩孚卻佔到了段祺瑞未能企及的高度。吳佩孚從國家安定和百姓安生這一角度考慮取捨,堅持主張和平統一中國,這在當時,可謂不同凡響。

    在實際中,吳佩孚也是這樣做的。1918年6月5日,身在前線的吳佩孚不顧上方的指令,即與對抗的南軍達成停戰協議。隨後,他又致電南軍一首領,指出:中央政府以武力平內亂是亡國之策。他接著又請求多位南軍將領聯手通電全國,要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南北爭端。

    在政府鎮壓民眾運動時,吳佩孚也能以清醒的頭腦審視時局,做出明智的選擇。

    1919年4月,國際巴黎和會上,美英法三國將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原有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決定,引發了國內民主廣泛的抗議。當時,中央政府和不少地方軍閥都採取了鎮壓的手段,而身為政府軍第三師師長的吳佩孚卻致電南方軍界將領,建議聯手反對政府準備在巴黎和會上簽字認可的決定,支援民眾的呼聲。他說:某等眷懷祖國,雖虺蛇已具吞象之野心,而南北尚知同仇以敵愾,與其一日縱敵,不若鋌而走險,軍人衛國,責無旁貸!

    吳佩孚不僅有著如此的愛國情懷,在其他一些地方,也有著令人稱道之處。如他以尚有老妻回絕美女的求愛,就曾傳為美談。在對待日本人的利益誘惑上,他與段祺瑞一樣,也以拒絕表現出了凜然的民族氣節。

    綜上所述,段祺瑞和吳佩孚都有值得後人肯定之處。他們雖都屬於舊軍閥,但他們在推進國家民主與共和的程序中,都做出了不可低估的歷史貢獻。

  • 3 # 木月先森

    兩個人雖然都處在一個時代,但段祺瑞是吳佩孚的前輩,吳佩孚畢業於武備學堂 而段祺瑞在吳佩孚就讀期間任校長。兩人出身都極為坎坷,先從出身評價一下,段祺瑞祖父叫段佩曾做過淮軍統領,為人兇狠但兒子段從文也就是段祺瑞父親,為人老實,不好打打殺殺,一直務農,段祺瑞小時候跟祖父段佩經歷過軍營生活,對軍隊有初步的體驗,後來14歲那年祖父去世,只好前往兩千多千里以外的山東威海,投奔一個族叔。段祺瑞勤奮好學考入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武備學堂。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吳佩孚則出身商人家庭,小的時候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兩人的命運都如此相似14歲那年吳佩孚父親病故,從此家道中落16歲投軍做了學生兵,但在當兵期間吳佩孚極為好學,把軍餉都用來讀書,22歲那年吳佩孚考中秀才,但對於強弩之末的清朝,秀才也無濟於事。吳佩孚又染上鴉片後來無奈之下前往北京謀生,期間還做過算命先生,在北京鬼混一年後,投身聶士成的部隊,後因為被郭緒棟發覺,引薦前往保定武備學堂就讀,成績優異。

    為什麼談兩個人的出身,是要交代兩個人雖然命運軌跡有所差異,但他們的共同點是拿知識武裝自己。

    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兩人都遇見貴人相助,段祺瑞學生期間就和馮國璋是同學,後來被引薦認識袁世凱,才逐步開始大展宏圖,而吳佩孚之前雖然生活慘淡,他後來遇見曹錕,雖然曹錕沒多大才華但他極看重吳佩孚,對吳佩孚很是信任。吳佩孚也對曹錕忠心耿耿,不離不棄。

    第三點兩人都很有原則,當然比起功勞段祺瑞三造共和,他的皖系叱吒風雲,在歷史上都是響噹噹的人物,當然吳佩孚也不弱,直皖大戰中吳佩孚還是擊敗了段祺瑞,但論兩人誰更厲害,我們不能拿一個人的強勢期和一個人的衰落期相比。他們兩人對歷史貢獻都很大。但在眾多軍閥裡,段祺瑞和吳佩孚是最有氣節的,兩人都不貪財,以至於兩人晚年生活都極為貧困。

    再從反面來說,身為軍閥手上都沾著無辜人民的血,段祺瑞一手造就了“三一八”慘案,屠殺愛國學生是不能容忍的。身處亂世有身處亂世的難處,但從兩人晚年的氣節來看。絕對是顧全民族大義的將領。總比極力斂財然後棄人民於水火不顧強。

  • 4 # 磨史作鏡

    段祺瑞和吳佩孚都是北洋軍閥,段祺瑞是皖系軍閥首腦,北洋三傑之一,號稱北洋之虎,曾經三任陸軍總長、三任國務總理,還曾任民國臨時執政府執政,相當於國家元首,是民國初年風雲人物。

    吳佩孚是直係軍閥首腦,在馮國璋去世、曹錕“退居二線”後執掌直係軍閥大旗。他是一位軍事家,帶兵訓兵在北洋軍閥中是比較先進的,軍紀也比較嚴明,戰鬥力較強,先後在軍閥混戰中打贏了南下平定湖南之役、直皖戰爭和第一次直奉大戰,幫助直係軍閥控制了北京政府,曹錕成為大總統。

    段祺瑞和吳佩孚有幾個共同點:一是都比較廉潔,這在當時軍閥中比較罕見(什麼時候貌似都罕見),不治產業,個人生活也比較正派,沒有一大堆小老婆。二是都保持了民族氣節,晚年面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威逼利誘,都沒有失節。三是雖然作為“武人”,其實都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段祺瑞圍棋下的很好,還曾與圍棋天才吳清源交好。而吳佩孚本就是晚清秀才,被稱為“秀才大帥”,詩詞歌賦和書法都很在行,現在收藏界都有吳佩孚的書法作品。

    當然,作為軍閥,他們當然也有那個時代人的侷限,但是軍閥混戰也不是他們本意,他們當然也想統一,只是時機沒到能力所限罷了。

  • 5 # 一伸手就是風口浪尖

    吳大帥是第一位登上時代週刊的華人。

    時代週刊一份立足美國關注全球的知名雜誌,迄今為止共有37位華人登上它的封面。在1924年這樣一個風起雲湧的民國時代,吳佩孚確實第一位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華人。

    說起吳佩孚,我們對於他的瞭解可能僅僅停留在歷史的課本中,侷限於軍閥、民國、割據一方… 就比如他曾經鎮壓京漢工人大罷工,雙手沾滿了無產階級工人的鮮血。當政期間,排除異己,到處調兵遣將,挑起軍閥混戰。他更敵視南方革命政權,叫囂著“先撲滅北方之赤化,然後撲滅廣東之赤化”。

    但後來我從其他的方面,真正的瞭解這位民國軍閥時,才改變了我對他片面的認識。

    吳佩孚草根出身,生於同治十三年,他的父親是雜貨鋪老闆。吳母懷上他的時候夢見了抗倭名將戚繼光(字號“佩玉”),所以給吳起名為“佩孚”相呼應。

    吳佩孚自幼聰慧,七歲入學堂,系統的學習了儒家經典,而且成績很好。少年時父親病逝吳佩孚去當了一名水兵,半工半讀,考取了秀才的功名。

    青年時掀翻鴉片臺得罪地方豪強,丟了秀才功名。跑路到北京,為了餬口,他只有憑自己念過四書五經的能耐,刻苦攻讀“相命書”,為他人卜卦算命。後來幾經輾轉,投奔直係軍閥曹錕,逐漸得到曹錕的賞識和重用,並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五四運動期間,北京大學的學生們走上街頭,要求北洋政府拒籤《巴黎和約》,抗議巴黎和會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交給日本人。在遊途中,示威的學生們燒掉了一部分官員的私宅。隨後軍警們便逮捕了其中30多名所謂的“暴徒”,激起全國範圍的國民抗議浪潮。

    幾天後,遠在湖南衡山地區的吳佩孚得知此事。吳佩孚也是山東人,當時的他還是一位師長。但敢“言人所皆欲言,諫人所不敢諫”,直接想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發出通電:“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誰無義憤?彼莘莘學子,激於愛國熱忱而奔走呼號,前仆後繼,以草擊鐘,以卵投石…其心可憫,其志可嘉,其情更可宥原!”

    隨後,吳佩孚又聯合南北多方派系的將領,聯名通電反對政府簽約。他表示,決不許出賣祖國的主權,不能讓強敵將我山東家鄉當肉吃,他作為山東籍軍人,願意和日本決一死戰!

    吳佩孚當時還作詩一首作為部隊的軍歌,《滿江紅·登蓬萊閣》:

    “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濤大作。想當年,吉黑遼瀋,人民安樂。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郭,到如今,倭寇任縱橫,風雲惡!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權墮!嘆江山如故,夷族錯落。何日奉命提銳旅,一戰恢復舊山河,卻歸來,永作蓬萊遊,念彌陀!”

    原來吳佩孚竟然是這樣的一個愛國的將領。也就是從此時起,吳佩孚開始“得罪了”日本人。不止如此,吳佩孚為官也很有特點,向來痛恨貪腐,親手堵死親戚們攀附之路。而且一生不嫖不賭,不好色,不納妾,不抽大煙,這在當時的軍閥中是極罕見的。

    從1920年的直皖戰爭開始,吳佩孚僅三天,便摧毀了段琪瑞苦心經營三年多的邊防軍。直係軍閥日漸強大,吳佩孚和曹坤等人又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打贏了“東北王”張作霖。48歲的吳佩孚任直軍總司令。

    1924年,是吳佩孚權力最鼎盛的時期,這時的直系已經控制直魯豫地區、又奪取了江蘇、陝西地盤,後吳佩孚又奪得兩湖,直系顯然佔有了中國的半壁河山。

    也就是這一年,民國十三年,9月8日吳佩孚成為第一位亮相美國《時代》雜誌週刊封面的華人。他當時掌握著直系最多的兵力,數十萬人,虎踞洛陽,影響大半個中國。人們普遍看好吳佩孚的千圖,這個有著“一嘴短短的紅鬍子,長臉高額,鼻相很好”的直係軍閥被當成“中國最強者”。上海英文雜誌《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美華人約翰·鮑威爾甚至認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一中國”。

    據說,當時的國際影響力,為他吸引來了一位外國美女的青睞。一個叫露娜的德國美女因仰慕吳佩孚之名,不遠千里跑到中國來追求他,他卻以“老妻尚在”為由,斷然拒絕。

    隨著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當年10月吳佩孚敗走南昌城,逃往河南信陽。1927年二次北伐吳佩孚在國民軍和北伐軍的夾擊下徹底失敗,率殘部逃往四川託庇於楊森。日本人又派特使找到他,答應給他錢和武器,幫助他報仇雪恥,恢復霸業。但是,吳佩孚仍然不為所動,他對日本人的回答是,這是我們華人自己的事,用不著外人插手。期間,英美蘇都聯絡過吳佩孚,願意提供支援。但都被他一一拒絕。

    下野後的吳佩孚,又從四川回到北京定居。一直被日本人盯著,想讓他來做傀儡。“九一八”之後,日本搞起了偽滿洲國,他當即通電反對。1935年,日本又搞起了“華北自治運動”,企圖分裂華北五省為偽滿洲國充當戰略緩衝地。想找吳佩孚來做“華北王”,吳佩孚憤然作色道:“自治者,自亂也。”理直氣壯地加以拒絕。他寫了一首詩:“國恥傳來空有恨,百戰愧無國際功。無淚落時人落淚,歌聲高處哭聲高。”

    “七七”事變後,北平危急。吳佩孚拒絕南逃,在客廳的牆壁上掛上了關羽和岳飛的畫像,設定香案祭拜,以示自己以忠義的關羽、岳飛為榜樣,誓死不與日本人合作的決心。

    後來,汪精衛投敵,極力拉攏吳佩孚與他合作,吳佩孚破口大罵:“誰跟汪精衛合作,這人必定下賤!” 這下,吳佩孚終於讓日本人坐不住了,準備除掉這個阻礙。1939年12月4日,他因吃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齦,入日本醫院治療。受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指使,日本牙醫將其殺害。

    雖然吳佩孚也曾製造了震驚中外的著名“二七慘案”, 鎮壓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流血事件。但對於歷史人物,應該更加全面的認識他,沒有人是單純的好與壞。

    他平生最崇拜關羽和岳飛,在戰敗時也不出國,也不去租界尋求庇護。做軍閥幾十年,管理幾個省的地區,沒有私蓄置田,為官清廉。用行動去愛國,又用自己的行動保住了自己的晚節。在那個年代,沒有明確政治信仰的人能做到這樣已經值得人們尊敬了。

  • 6 # 薩沙

    我們就說說吳佩孚。

    吳佩孚其實是個很搞笑的人,前半生很坎坷,甚至窩囊。

    吳佩孚本來是個秀才,山東蓬萊縣人。

    在1897年,吳佩孚被同鄉引誘抽大煙,花費很多錢以後怒砸煙館。

    當時抽大煙是合法的,煙館向官府告狀。官府認為吳佩孚身為秀才,行為不檢,革去秀才功名,還要治罪。

    吳佩孚被迫逃到北京,以寫春聯、卜卦為生。

    因無法生活,1898年吳佩孚被迫去天津武衛左軍聶士誠部作為文書,混口飯吃。

    然而,吳佩孚不適合做普通軍人,無法和同僚處好關係,被戰友嘲笑為呆子,混來混去都是低階文書。

    後他進入天津陸軍警察隊,試圖轉行,然而始終只是做低階巡警。

    很多人認為吳佩孚性格內向,才能平平,還不如普通人。

    實際上,吳佩孚具有很強的君正才能,只是在滿清那種體制下無法出頭而已。

    然而,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吳佩孚被之前的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測繪科(畫地圖的)的同學,推薦協助日本人搞情報工作。

    這下子,吳佩孚如魚得水。

    在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的戰爭中,吳佩孚以自己卓越的能力,將跟隨他的幾十名日本間諜驚的目瞪口呆,事事都找他商量。

    他幾次進出東北,其間曾被俄軍俘獲,但拒不招供,被判死刑後跳車逃生,戰後晉升上尉軍銜,日軍授勳以資表彰。

    連日本人都給他授勳,吳佩孚由此出了名。

    1906年,他成為清軍第三鎮統制曹錕的軍官。曹錕對吳佩孚非常賞識,開始重用。

    由此,吳佩孚和曹錕結成聯盟,成為他的左膀右臂。

    當曹錕成為直系大總統的時候,吳佩孚實則統帥了直系的軍馬。

    吳佩孚軍政能力突出,談笑間在一週內打垮皖系軍閥,將直系變為中國頭號軍閥集團。

    在和張作霖的第一次交手中,吳佩孚輕鬆擊垮強大的奉系大軍。

    吳佩孚一生最大的問題,是跟錯了大哥。曹錕此人也是優秀的軍閥,但晚年比較糊塗。

    比如曹錕賄選醜聞一出,直系眾叛親離,吳佩孚對此怒髮衝冠,但還是從洛陽趕回北京,戎裝上陣。

    而誇張的是,曹錕對於馮玉祥過於信任,不聽從吳佩孚的反覆勸告。

    結果第二次直奉戰爭關鍵時候,馮玉祥突然臨陣倒戈張作霖,不但抄了直軍後路,還佔領直系大本營北平,把曹錕活捉了。

    這導致前線苦戰的吳佩孚,最終全軍崩潰,差點連命都送了。

  • 7 # shallow影視

    一樣的都是軍閥,在和奉系軍閥張作霖的鬥爭中被淘汰,雖然當初軍閥橫行,但是時局就是那樣,他們都處在最後的軍閥中,都是站在了全國的政治和軍事頂端,最起碼他們沒有一個去賣國求榮,這點不得不承認他們是有貢獻的。

    他們的錯就錯在沒能更好的治理國家,而是在爭奪權力和地盤,加上外來侵略者的欺壓,受苦受累的還是老百姓。

    他們有錯,是因為他們的身份在那個時候是應該做點什麼對百姓有利的事情。但是錯不在於他們,錯在於時局,局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路癱瘓如何排查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