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浩漢防務論壇

    A-10的正式名稱來自二戰的P - 47 ,這是一架二戰中能有效攻擊地面目標的戰鬥轟炸機。作為一款為友軍地面部隊的近距離空中支援( CAS )而設計的攻擊機,A-10可以攻擊裝甲車輛和坦克,並對敵方地面部隊提供快速行動支援。它於1976年投入使用,是美國空軍唯一專為中國科學院設計的生產製造飛機。它的第二個任務是透過指揮其他飛機攻擊地面目標,提供空中前控( FAC - A )支援,用於這一任務的飛機被命名為OA - 10。 A - 10是為了提高A - 1空中襲擊者的效能和它的較小火力而研製的。A - 10是圍繞30毫米GAU - 8復仇者旋轉炮設計的。它的機身是為了耐用而設計的,有1200磅( 540公斤)的鈦裝甲保護駕駛艙和飛機系統,使它能夠吸收大量的損壞並繼續飛行。它的起飛和降落能力很短,可以從靠近前線的簡易機場起飛和降落,而且它的簡單設計可以用最少的設施進行維修。A - 10在海灣戰爭(沙漠風暴行動)中服役,這是美國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干預,A - 10在那裡脫穎而出。

    A - 10還參加了其他衝突,如格瑞那達、巴爾幹、阿富汗、伊拉克的緊急憤怒行動,以及針對中東伊斯蘭國的衝突。A - 10A單座變型是唯一生產的版本,儘管一個預生產機身被改裝成YA - 10B雙座原型,以測試一個全天候夜間工作的版本。2005年,開始了一項計劃,將剩餘的A - 10A型飛機升級為A - 10C型,配備現代航空電子裝置,用於精密武器。美國空軍曾表示,F - 35將在A - 10服役時取代它,但這在空軍內部和政界仍有很大爭議。

  • 2 # 陶德中士

    美國的A-10“雷電Ⅱ(Thunderbolt Ⅱ)”式攻擊機採用了二戰復古的直翼設計、有大面積翼面再搭配大面積的副翼、其翼展比機身長度還要大。這種設計雖然讓A-10攻擊機不適合進行高速飛行,但是卻可以在低空、低速飛行時時擁有優異的機動性;滯空時間也很長,能夠長時間盤旋在任務區域上空附近,還可以在300米以下的低空執行攻擊任務。正是由於具備這種低速的飛行特性(速度低於600公里每小時),很方便A-10攻擊機發現、瞄準及攻擊地面的目標。

    另外,A-10攻擊機還憑藉著龐大的負載能力,在進行近距對地支援任務時的掛載量為21361 kg、反坦克任務掛載時為19083 kg,加上機頭下方的GAU-8/A“復仇者(Avenger)”型30mm機關炮,確實威力強大,實戰戰果豐厚!

    A-10“雷電Ⅱ”式攻擊機的結構設計時的異常堅固和耐用,具有極高的戰場存活率可以承受穿甲彈或23mm高爆彈的直接攻擊;而且即使失去一部發動機、一個尾翼或升降舵、仍然可以繼續飛行。

    因為繼承了美軍在二戰時的P-47“雷電(Thunderbolt )”戰鬥轟炸機對地近距支援(CAS)的能力,所以A-10也沿用了“雷電(Thunderbolt)”名字,不過在美軍內部則稱它為 “疣豬”因為A-10長得實在是不怎麼樣!!

  • 3 # 攔阻著艦

    皮糙肉厚非常耐操、載彈量大火力兇悍、經濟實惠方便維修。

    說起A-10的皮實,那是出了名的。2003年的時候國民警衛隊的一架A-10攻擊機在巴格達附近被伊拉克的防空導彈擊中,右發空中停車,結果飛行員最後還是順利駕駛疣豬返回基地。由於該機雙髮間距較大,同時被擊中的可能性很低,即便一發失效也能順利返航。A-10的座艙周圍包裹了一圈鈦合金裝甲,內襯防彈纖維,全機裝甲總重1.3噸。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左右都可獨立制動,一側被擊中也能正常操作......

    右發報廢照樣能飛回基地

    A-10有個外號叫“飛行坦克”,它的火力很猛,尤其是機頭的七管30毫米GAU-8復仇者機炮,整個機炮系統重1.8噸,備彈1350發,最大射速每分鐘4200發,可發射30毫米口徑的燃燒彈和穿甲彈,實彈射擊中兩秒即可幹掉一輛T-62坦克!由於A-10具有非常優秀的超低空飛行效能,所以很適合對付地面裝甲目標。除了復仇者加特林炮,A-10掛載能力也相當強悍,全機11個武器掛架,最大外掛載荷7噸多!

    GAU-8復仇者加特林炮

    現代戰機動輒造價上千萬美元,A-10在1982財年的均價只有760萬美元,比同期的F-15、F-16等機型便宜太多了,而且在屢次戰爭中表現十分出色。例如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A-10摧毀伊拉克超過900輛坦克、2000輛軍車以及1200個火炮據點,是整場戰爭中最有效率的戰機。另外,A-10操作簡單,設計方面又充分考慮到後勤維護保養的問題,所以維持A-10機隊顯得相當的划算。廉價而有效,A-10身上充分體現出一款優秀武器應該具備的種種特質。事實證明,這款看似並不怎麼先進的攻擊機確實十分有效。

  • 4 # 茶餘飯後聊閒天

    價格低廉,A10沒有多少先進的航電,但是那些簡單的航電足夠應對上世紀的對地攻擊任務了。

    生存力高,裝甲厚,發動機距離遠,讓他在戰場上有著不錯的抗損能力。

    火力強,這個都知道就不說了

  • 5 # 閒時論道

    海灣戰爭使一大批美國軍事裝備揚名天下,A—10就是其中之一。物美價廉,皮厚耐揍,攻擊力恐怖,伊拉克沙漠裡一輛輛炮塔飛上天的坦克屍體就是他的傑作。此機型是美國嚴格控制出口的機型,目前為止只出口了一個國家,看樣子也沒有繼續出口的跡象。

  • 6 # 軍事天地

    前面很多朋友都說了A-10攻擊機,能夠出名的原因,由於其堅固的機體,以及擁有充沛的火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其實我們要是從一個更廣闊,更宏觀的角度來分析它,我們就不難發現,它的成功是必然的!

    首先A-10攻擊機,在專案立項之初,就非常明確的,以對地攻擊為主業,同時不考慮任何的空戰選項。因此,整個飛機的結構設計,都是圍繞著1門30mm的GAU-8型7管加特林機炮而設計的。無論是尾部懸掛式兩個碩大的發動機,還是平直翼構造,或者是給飛行員加掛的鈦合金澡盆式裝甲,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對地支援而生。

    人們常說一款優秀的產品,未必是一款高大上的產品,而一定是一款最適合使用者使用的產品,從這個角度來看,A-10攻擊機,確實是一款最實用的!對敵軍地面目標,無論是重型或者輕型裝甲目標打擊,還是對現在逐漸延伸到小型目標和機動目標打擊上,A-10攻擊機都展現出自己獨特的魅力。更在美軍舉行的多次對外作戰中,A-10攻擊都表現上佳。

    而且,美軍對A-10的期待不僅僅是對地支援,同時它也起到了戰場精神支柱的作用。甚至有美軍士兵在遭遇到武裝分子的團團包圍式,根本不期待其他支援,只希望A-10攻擊機能夠飛臨上空,對目標進行覆蓋掃射;而30毫米加特林機炮,奇怪的設計聲音,也被稱之為“猶豬的咆哮”。

    其實A-10的成功給了大家很多啟示,一款攻擊機什麼樣才是最適合它的設計,這也是美軍現在遲遲找不到A-10的替代品的原因所在。由於A-10仍然可以很好的完成九成任務,所以美國空軍暫時還不想完全退役A-10攻擊機。而在下一代的招標中,我們可以看到美軍對於對地打擊的定義還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因此,關於A-10何時退役,這個討論將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 7 # 阿道夫二世

    前兩天剛寫了一個貼,發在自己的號裡,但是沒人看。轉帖過來,換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美國和俄羅斯的一紙協議,促使老式攻擊/強擊機大放異彩

    2017-10-09 06:25

    在近些年來的戰爭中,在承擔對地攻擊任務方面,老式的攻擊/強擊機大放異彩,風頭甚至蓋過了著名的三代機。例如,

    美國的A-10“疣豬”——

    俄羅斯的蘇-25“蛙足”——

    這股風氣甚至帶動了國際航空市場上教練機的熱銷,紛紛打著“教練/攻擊機”的旗號來蹭熱度——

    更搞笑的是,連活塞式飛機這樣的老古董也重出江湖了——

    這種局面的出現,與美國和俄羅斯當年的一紙協議,以及國際社會的一項防擴散努力有關。

    各種正宗或客串的低速攻擊/強擊機,主要用於打擊非正規武裝,而非正規武裝抗擊這類飛機的最有效武器,是肩扛式便攜防空導彈。在1986年~1988年之間,俄羅斯方面的資料顯示,蘇-25被擊落23架,其中大部分是美國“毒刺”肩扛式單兵防空導彈的功勞。

    圖為前蘇軍繳獲的“毒刺”——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A-10/OA-10有7架被擊落,另有15架被擊傷,其中一部分是俄羅斯“針”式、“箭”式的功勞。

    需要指出,蘇-25、A-10這兩款專業的攻擊/強擊機的防護能力非常強。蘇-25的機體結構非常堅固,用於保護髮動機的裝甲重量有1000多公斤;保護飛行員的裝甲厚度在10mm至24mm之間,能夠承受50發20mm或23mm炮彈的打擊而不開裂;防彈風擋能夠抗擊12.7mm子彈的打擊。A-10可以承受穿甲彈或23mm高爆彈的直接攻擊,按照廠商的說法,即使失去一個發動機、一側尾翼、一個升降舵、其中一個主翼斷掉了一半,A-10仍然可以繼續飛行。

    這兩個機型中的很多飛機,都是在被打得破破爛爛的情況下勉強返回了基地。要是換成那幫臨時客串的所謂“反遊擊飛機“,在面對肩扛式單兵防空導彈時,起碼戰損數字要翻一倍。

    儘管肩扛式單兵防空導彈的作戰效能十分顯著,但是在近來的戰爭中,這類導彈的戰績卻並不多見。原因就在於這種導彈有出口限制。

    2002年11月28日,一架以色列客機在肯亞蒙巴薩機場起飛時,遭到兩枚導彈襲擊,幸好未能擊中。事後,肯亞警方、安全部隊在現場附近找到了俄製“薩姆-7”的發射器,其後有抓獲了兩名嫌犯。

    這一事件震驚了世界,人們開始關注到肩扛式單兵防空導彈一旦擴散帶來的恐怖後果。很多這類導彈的生產國和使用國,開始透過國家間雙邊或多邊的合作,或聯合國的框架內,尋求有效的防擴散措施。2005年2月24日,美國與俄羅斯簽署了《關於加強控制行動式防空武器系統合作協議》。從目前的情況看,這個協議得到了比較切實的執行。在近期的戰爭中,俄製的“吹管”、美製的“陶”式等反坦克導彈大量的出現在了戰場上,但是,“針”式、“毒刺”卻十分罕見。

    世界上存在過數量驚人的肩扛式防空導彈,其中有一部分在戰鬥中消耗了,有一部分被銷燬了,還有相當一部分因為導引頭、電源過期而失效了,還有一部分掌握在各國政府軍手裡。非正規武裝除了黑市走私、戰場繳獲,沒有大量的、穩定的供貨渠道。所以,只要各種防擴散協議得到嚴格執行,並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如,設定發射密碼、縮短重要部件有效期、增大發射裝置的重量和體積,等等),就可以堵住這類導彈擴散的源頭。

    肩扛式防空導彈的擴散受到了限制,不僅攻擊/強擊機得益,包括各種直升機、無人機都覺得日子好過了。儘管行動式防空導彈不能成為“遊擊神器”,但也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 8 # 孤燈碼頭

    “就是搞一炮的事情,千萬別整那些沒用的”,這是一句非常經典的美國諺語,講的是一個傻逼丈夫看見自己老婆愁眉不展,於是就給老婆買花、買首飾、過燭光晚餐……結果老婆火冒三丈的說:都他媽是你的人了,還整這些沒用的幹什麼……

    美國婆姨很給勁兒吧,A10也就是這個風格……二戰時,由於伊爾2、蚊式、P47在反裝甲和火力支援上的優異表現,美國覺得對抗華約的“鋼鐵洪流”,最有效、最經濟的就是使用亞音速攻擊機,所以A1“天襲者”就被保留下來,並一直改進到A1J,縱橫30多年,經歷北韓戰爭、越南戰爭,在噴氣機時代上演了螺旋槳傳奇……

    當然,攻擊機進入噴氣時代也是在不斷摸索中,美國先後搞出了A4、A6、A7、A10,可見美國對攻擊機是十分看重,尤其越戰後期,美國開始玩兒“蛙跳戰術”搞直升機突降,人放下去就被包圍,休伊竹蜻蜓是沒什麼火力的,火箭筒就可以懟下來,AC130陣仗是大,但運輸機出生,沒法飛太低,且出勤成本較高,支援營連級作戰還合算,但支援班排作戰就各種虧……越戰後美國更汲取了5000比1(耗彈殺傷比)的“虧本”教訓,重新將精準性放在火力之前,於是A10這種低空火力壓制神器被空軍所期盼;

    說A10“皮實”其實是對低空攻擊機設計有點誤解,二戰中伊爾2和蚊式攻擊機的成功表明,與其讓飛機非常抗打而變得笨重,不如讓子彈穿過去,只要對機體內人員和重要部件進行包裹,其他部分就讓子彈飛,所以我們通常看到A10彈孔密佈,卻很少看到A10機翼、機身被折斷,A10的高生存性並不是它獨有的,英國蚊式“木工板飛機”就已經書寫過神話了;

    個人認為A10的成功就在於其目標清晰,簡單而高效……對地攻擊就是對地攻擊,空戰設計基本放棄,30炮4200的射速,只裝1350發炮彈,可見其單次開火強調了精準有效性,目標上空一次過頭就必有殺傷,鐳射制導炸彈、反坦克導彈就更不用說,這就要比A1、AC130甚至B52來胡亂炸上一通要有效得多……海灣戰爭中,雖然打了很多被拋棄的裝甲車輛,但就從清掃戰場的角度上來講,也比M1A1用脫殼尾翼穿甲彈一炮一炮的打,成本來得要低;

    A10本來是為打華約的坦克群而生的,想想俄華人完整的裝甲防空體系,就連坦克手都有肩扛導彈,A10真要衝過去,還真不好說……但A10偏偏碰上了幾十年的非對稱戰爭,那是如魚得水,不成名都難啊

  • 9 # 使用者10745193

    我認識它是因為他的載彈量,和掛架數量,其後是他的航炮。再就是緩慢的飛行速度,雖然對地慢點也不是缺點。不過慢到追不上加油機就尷尬了。我一直想說那麼大的載彈量,加掛加油裝置,同型機加油也不錯啊。都很慢。另外他的飛行成本不低。最後,空軍是十分想,十分想讓他退役的,不過五角大樓死活不願意。不知道為什麼。

  • 10 # 划船的小石頭

    A-10 雷電II全稱為Fairchild Republic A-10 Thunderbolt II,是美國費爾柴爾德飛機公司於20世紀70年代開發一款雙引擎直翼噴氣式飛機。主要作戰任務為攻擊坦克、裝甲車以及其他地面目標,次要任務為制空和引導其他飛機對地面目標進行攻擊。

    靚照如下

    上傳錯誤,應該是這個

    它的主要武器是30mm口徑“GAU-8 復仇者”加特林旋轉機炮,位於前機身下方。

    A-10雷電II經歷過海灣戰爭、巴爾幹半島衝突(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和利比亞戰爭,碩果累累。

    首次出場時在海灣戰爭,共出動8100架次,任務完成率為97%,共摧毀伊拉克超過900輛坦克、2000輛其他軍用車輛以及1200門大炮,還用GAU-8 復仇者擊落兩架伊拉克直升機。

  • 11 # 武備庫

    A-10攻擊機之所以揚名天下,是因為其設計結構堅固,技術成熟,便宜耐用,且抗損毀能力強。

    A-10攻擊機是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費爾柴爾德公司研製的對地攻擊機。其最早設計並服役後,飛行員都覺得該款飛機太醜,給其取名為疣豬。

    該款飛機設計十分合理,將兩款渦扇發動機分別置於機尾兩側,一旦一側發動機被打壞,另一側發動機仍可支撐飛回基地。

    飛機前端的GAU-8復仇者加特林炮是該款飛機的主要武器,該款火炮也被稱為坦克開罐器。其裝備的貧鈾穿甲彈是對付坦克和裝甲車的利器。為了服務這款大型火炮,飛機設計師不惜將前起落架設計為不在中軸線上。同時,該款飛機機頭也無法安裝搜尋雷達。

    但是該款飛機較慢的速度和強大的火力,使得美陸軍深為喜歡,也令敵人聽到它的聲音聞風喪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時候的夢想長大後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