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楓說文化與歷史

    從民族大義來講,殺父乃是大義滅親;從血緣關係,殺父是大逆不道,而且動搖了社會倫理基礎。曹榮追來,將其擊退即可,為何一定要親手弒父?曹榮叛國投敵,可以死在其他人手上,但不應該死在自己兒子曹寧手上。這也是小說中嶽飛逼其自刎的理由。岳飛做的沒錯。

  • 2 # 斷憶亡心

    曹寧,宋朝叛將曹榮之子,其父曹榮在金兀朮第二次南侵的時候聯合劉豫獻出了黃河防線,為金國大軍入侵立下了大功。因而戰後他也被封為趙王,自小在金國長大的曹寧對自己父親的所作所為其實並不清楚,反而在金國練成一身好本領,有萬夫不當之勇,原著寫道“比陸文龍更狠,使一杆烏纓鐵桿槍,有碗口粗細”,挑徐慶,殺金彪,戰張憲,鬥嚴成方,可見其人確有本事,當然小說中說道“比陸文龍更狠”可能是指心理方面,看過《說岳全傳》的應該清楚曹寧的武藝應該不是跟陸文龍一個級別的。

    曹寧的個人道德水平也算高,王佐就是看重其忠義之心說服他歸順宋朝,其父曹榮到陣前勸其回金,而曹寧心中忠君愛國的價值觀很正,不恥於父親賣國求榮的行徑。於是父子二人在陣前打鬥起來,曹榮武藝遠不及其子,曹寧一失手將其挑死。此時岳飛卻以“弒父”為名不能收留他,先叛宋(當然叛宋不是其本意),後反金,再弒父,其感到走投無路而自刎。在《說岳全傳》中,曹寧其實是一個悲劇式人物,曹寧的這一段劇情非常簡單,一方面是體現了他武藝高強心狠手辣,另一方面也是說他大義滅親反金歸宋。卻被岳飛一句“弒父”而自刎。

    “忠孝仁義”其實是儒家的核心思想的簡要表達。

    孔子認為父母可能有過失,兒女應該婉言規勸,力求其改正,並非對父母絕對服從。這些思想正是中國古代道德文明的體現。然而“至古忠孝難兩全”,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曹寧應該是大義滅親,雖然說是親手殺了自己的父親,但卻不是有意為知,而是失手誤殺。但是在國難當頭,民族大義面前失手誤殺一個當了鐵桿漢奸的父親有何過錯?歷史上很多大義滅親的故事“包拯斬侄兒”“石碏殺石厚”“海瑞餓女兒”等等,不過,古代的“大義滅親”,一般都是父(母)對於子,或者夫對於妻(妾)之類,而不能倒過來,父親有惡行逆舉,兒子以“大義”予以誅滅,這樣的事例,幾乎沒有。所以曹寧誤殺父親雖然算得上是“大義滅親”,但是在“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的儒家思想的古代,曹寧這種人就是“大逆不道”之人。

    孝,儒家的倫理範疇。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儒家認為孝是各種道德中最根本的。孝是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在家庭關係中的表現,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孝”一直視為最高的美德,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孝經.開宗明義》:“夫孝,始終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又《三才》:“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論語.為政》:“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蜂養殖行業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