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翼之三子

    並非前蘇聯打敗了納粹德國,納粹德國基本佔領整個歐洲後,轉向轟炸英國倫敦和大規模進攻蘇聯。由於形勢和利益,美英蘇組建了強大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美英在西部戰場牽止大量德軍,給了蘇聯衛國戰爭巨大的幫助,如無美英蘇聯手作戰,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不會早期取得勝利。前蘇共領導人,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出兵佔領阿富汗,用意為了在中亞擴充勢力,並有意牽止中國。勃列日涅夫下臺後,戈爾巴喬夫上臺,此時蘇聯經濟每況愈下,無乃駐阿富汗軍人留幾萬人外的其他大部分駐軍撤回蘇聯。1999年蘇聯解體,葉利欽上臺,葉利欽上臺後即切斷了駐軍費用。駐軍司令致電葉利欽要軍費,葉當即回電問這位司令,是誰派你去阿富汗的,司令回答,是蘇聯參謀總部,葉利欽回答,你給蘇聯去要軍費吧,司令回答蘇聯解體了,葉利欽回答,即然蘇聯已不存在,你還呆在阿富汗幹啥。司令說怎麼辦,葉回答,即然蘇聯派你去的,蘇聯沒有了,你不快撒來,還呆在那裡等死嗎?為此前蘇聯駐阿軍隊,灰溜溜撤離阿富汗,前蘇軍的撤離,讓阿富汗形成真空,阿國內沉渣泛起,各種勢力招兵賣馬,形成現在的混亂局面。阿富汗的亂局,說到底是前蘇共擴張,扔下的亂局。

  • 2 # 洞察菸斗

    戰爭,能打敗一支軍隊,卻無法打敗一個民族。

    除非,有絕對的軍事能力。

    這裡所說的民族,是指民族共同體。

    歷史上,戰爭的發起者大多會失敗。比如題上說的納粹德國,還有它的幫凶軍國日本,現均被釘在歷史的十字架上。

    之所以說是“大多”,而不是全部,因為也有活生生的例子:那個把整個大陸的土著打敗的國家,因為強大到無敵,至今依然稱王稱霸。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兵強馬壯,武器精良,所向披靡,使得希特勒信心爆棚向蘇聯出手。

    蘇聯粉碎希特勒野心的大戰役有兩個,分別是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兩國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最強兵力突襲蘇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蘇聯一路敗退,最後退守莫斯科。在攻取蘇聯大片領土後,德軍乘勝追擊,於1941年9月向莫斯科發起進攻。生死存亡之下,斯大林動員所有一切的力量頑強堅守,奮力抵抗。1942年初,蘇軍找到機會,對德軍進行了猛烈反擊,大意的德軍措手不及,最終栽了跟頭。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1942年中,德軍改變戰略,轉而攻取糧食要塞斯大林格勒,謀求一戰翻身。

    誰知蘇軍拼死抵抗,未能佔到絲毫便宜。反而又給蘇軍抓住機會倒打一耙,損傷慘重。

    蘇聯之所以在兩場大戰中打敗了強大的納粹德國,很大一個原因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求生的意志無比強烈,憤怒的火焰無比強烈,那種誓死捍衛尊嚴的信念,使他們最終戰勝了敵人。

    強大的納粹德國輸在錯估了蘇聯人民的意志。

    那是鋼鐵的意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至於為什麼後來蘇聯拿不下阿富汗,因為角色跟上文剛好相反。

    還是那句話,阿富汗的軍隊弱小,但阿富汗的人民並不弱小。

    且阿富汗地形複雜,不利於機械化作戰,鋼鐵軍隊排不上用場。

    面對各種游擊戰,地道戰,蘇軍往往疲於應對。

    此時的蘇軍雖然較二戰時不知強大了多少倍,但肯定不會用身體去堵槍口了。

    戰爭開始,蘇軍就受到國內反對派和國際社會的譴責。

    在國際社會的援助下,阿富汗硬生生把戰事拖長到十年。最後,得不到甜頭反而被臭罵的蘇軍只好撤離。

    所以,不要小看了任何一個民族的力量。

  • 3 # 雷水農夫

    究其原因:

    1、戰爭的性質決定的。二戰納粹德國入侵蘇聯,蘇聯人民是保家衛國是正義的,事關民族危亡,所以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奮起反抗。而蘇聯入侵阿富汗是一種侵略行為是非正義的,不得人心的,在國際上遭到了孤立,因而必然遭到失敗。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惡劣的地理環境。蘇聯有廣袤的土地,寒冷的天氣和廣大的縱深,令德軍非常不適應,凍死、凍傷不少。且德軍後勤補給線過長,造成供給困難。阿富汗80%土地為山地,不適合蘇軍的大規模機械化部隊作戰,無法發揮自身優勢,相反阿富汗小股游擊隊利用熟悉的環境往往如魚得水。

    3、沉重的經濟壓力。納粹德國同時對英、俄等國作戰,消耗了大量的人口和資源,國力已到極限。雖蘇聯在戰爭中損失慘重,但高度集權的政治經濟體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國力回升很快。受到而冷戰影響的蘇聯,長期與美國開展軍備競賽,經濟本來就不景氣,入侵阿富汗後更加加重了國民負擔,造成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怨聲載道,最後只好撤軍,宣告失敗。

  • 4 # 河馬行空1

    蘇聯打德國時受到了美英的大力支援,而德國已經是孤家寡人一個了。蘇聯打阿富汗時雖然是相當於大人打小孩,可是這個小孩的身後卻站著好幾個大人。以至於被消滅多少馬上就能補充,各國的資金武器和人員,源源不斷的補充到反對蘇聯的各個武裝派別,形成了這種春風吹又生的局面。

  • 5 # 茅匯

    一般無非是三個方面的原因。

    即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的原因。

    政治方面。

    當年德國,日本,義大利,可是獨夫,壯志與全世界作對,最終未酬。

    這份飛蛾撲火的決心,還真是感人呢!

    真為他們的自視甚高,無知愚蠢,感到可悲,發出嘆息。

    這人,一旦迷失了自我,就離滅亡不遠了,國家也一樣。

    當年的德國領導人估計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只是不跟全世界作對,就沒人聽他的,想當官,就得順應納粹的潮流,站在風口浪尖,才能獨佔鰲頭!

    當年蘇聯外有全世界幫襯,內有全民一心,一心保衛家園,正義之師,士氣強盛,不勝利,幾乎是不可能的。

    反觀德國,即使納粹分子再牛逼,終究是勢單力薄,以卵擊石。

    而打阿富汗呢,蘇聯內部軍心不穩,背井離鄉,還是去拼命,誰願意啊?外部整個國際反對,跟當年的德國竟有幾分類似。

    而且蘇聯也沒有必要為了一個狗腿子去投入太大的國力,估計他都沒打算過打贏。

    政治方面,德國就不可能贏,阿富汗就沒打算打贏。

    我們再看經濟方面。

    經濟方面,我們不僅要看生產總值,還要看地形山水,畢竟山川地勢,是一個國家的不動產。

    德國再有錢也沒有全世界有錢,再加上蘇德戰場以平原為主,全面正面戰爭,什麼策略啦,詭計了,幾乎就用不上,比的就是誰有錢。

    再加上蘇聯有天然的天氣優勢,都不用打死,凍就把他們凍死了。

    再看阿富汗,雖然阿富汗不是很有錢,但是人家有天然地勢啊,孫權據長江天險,就佔了江東多少年?

    同時,蘇聯也沒投入多少錢,畢竟自己家的日子也得過,戰爭就陷入了膠著狀態。

    文化方面。

    他們的凝聚力就不可同日而語。

    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面對萬眾一心的阿富汗,估計誰也不敢說肯定贏!

  • 6 # 盜火也瘋狂

    從戰爭的道義來看兩場戰爭意義不同。一場是爭取民族獨立自由的反侵略戰爭!另一場確實不光彩的侵略戰爭!

    正是一場正義的反侵略戰爭使得蘇聯人民以極大的劣勢和極大的犧牲最終戰勝了武裝到牙齒不可一世的德軍。過了三四十年,蘇軍重蹈侵略者必然失敗的這一條真理。武裝到牙齒的蘇軍竟被裝備極其簡陋的阿富汗人民通過游擊戰打得丟盔卸甲,陷入人民戰爭,解放戰爭的漩渦中,灰溜溜落荒而逃!正應了我們中國的那句古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從戰爭的性質來說,蘇聯衛國戰爭屬於大兵團的平原作戰,適合機械化部隊快速進攻,加上蘇聯本身強大的工業底蘊以及對蘇軍佔據了天時地利,雖然前期丟失了很多國土,到最後都一一收復。而阿富汗戰爭,阿富汗多山,蘇聯面對的是自己不熟悉的山地戰和游擊戰,再先進的武器,再先進的地面機械化部隊在阿富汗多山地貌也無法發揮應有的威力,極度水土不服,再加上蘇軍兵員素質不高,鎩羽而歸是必然的!同樣也應驗了孫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蘇軍無法做到“知己知彼”不可避免的陷入戰爭泥潭,戰敗是必然的。

  • 7 # 大軍開拔

    應了中國一句古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戰時期的蘇聯獲得了眾多國家的支援,甚至一些敵對國家直接資助,還有第二戰場的相互配合,盟友的夾擊。

    軸心國的進攻是侵略,而蘇聯是衛國戰爭,人心所向,人人想著保家衛國,大家同仇敵愾,為生存和榮譽而戰。

    阿富汗戰爭是徹頭徹尾的侵略,不僅沒人幫,還有大量的唱反調的力量在加持。有國家支援阿富汗,直接提供軍火。

    蘇軍入侵阿富汗,還遭到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強烈譴責。1980年1月,聯合國第六屆特別會議通過了《要求外國軍隊無條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決議。以後歷屆聯合國大會上,蘇聯都遭到各國的強烈譴責,要求蘇軍撤出阿富汗,實現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蘇軍的入侵,給阿富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蘇軍進入後,阿富汗遭到了極大破壞,大約100萬人死於戰火,60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淪為難民。

    到80年代中期,對阿富汗反政府武裝提援助的國家有: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美國等國。美國認為阿富汗的衝突是時期中對抗蘇聯的重要鬥爭之一。中央情報局在1979年執行旋風行動,透過作為中介,向聖戰者提供武器彈藥及資金,其中包括了著名的FIM-92毒刺導彈。該導彈給駐阿的作戰飛機造成較大損失。 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從1979年到1992年訓練了10萬名聖戰者反政府武裝。在一些穆斯林國家中,一些組織開始號召志願者到阿富汗參與打擊蘇聯部隊的作戰。

  • 8 # 跬步求索

    首先,戰爭的訴求不一樣。對德戰爭目的是毀掉對方。而阿富汗戰爭是要有效的統治。德國就算和蘇聯打的有來有往,但納粹政府一崩潰戰爭就勝利了。而阿富汗,戰場上一回合就被按地上摩擦了,但鬼都不知道阿富汗有多少個山洞以及每個山洞裡又躲了多少反抗軍。

    其次對手國情也不一樣。德國是工業社會,工業社會特徵之一就是極致的相互依存。蘇聯控制或摧毀德主要工業後,德中國人不想被餓死就得跪下叫爸爸。而阿富汗就坑了,那幾乎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戰場上丟光了主要城市往大山裡一跑照樣和你耗。要是戰士不特別積極甚至都可以不耽誤他們放羊~(別說蘇聯,後面老美也沒能在阿富汗佔到啥便宜)

    再其次周邊環境也不一樣。打德國時是一圈人圍著德國一頓收拾。蘇聯輕工業之類民生產業不行還有美國撒錢。但打阿富汗的時候情況剛好相反。歐美人民對本拉登的感情應該相當複雜。當年可是他們不留餘力宣傳的英雄啊。在當年的戰爭中,頑強抗爭的阿富汗人民獲得了來自國際社會廣泛的同情與支撐。沒有吃沒有穿自有公知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國際友人給他們造。而蘇聯就比較尷尬了,戰爭沒有收益總不能搶阿富汗人民的羊吧。

  • 9 # 趣談歷史五千年

    第一,戰爭性質不同。二戰時期,蘇聯對納粹德國的戰爭是正義的反侵略、反法西斯戰爭,國內士氣旺盛、全民皆兵,積極參加;在國際上得到了英美中等國的援助和支援。而蘇聯對阿富汗的戰爭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受到國內國際許多人士的反對,蘇軍的士氣也受到影響。第二,戰場情勢不同。蘇聯對納粹德國的戰爭是現代化的大規模機械化作戰,能夠充分發揮蘇聯強大動員體制和工業實力的優勢;而在阿富汗蘇軍面對的是來無影去無蹤的阿富汗游擊隊,蘇軍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去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從地形來看,中東歐多為平原,能夠有效發揮蘇軍現代化武器,尤其是坦克部隊的優勢。而阿富汗多山地,無法發揮蘇聯現代化武器的優勢,後勤補給也十分困難,蘇軍一度用騾馬來運輸武器給養。第三,國力發生變化。二戰時期,蘇聯仍處於國力的上升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充分適應了戰爭的需要。而阿富汗戰爭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由於蘇聯體制的僵化,加之與美國的長期爭霸,國力已不如從前。綜上,蘇聯難以取得阿富汗戰爭的勝利。其實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失敗與蘇聯的失敗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

  • 10 # 歷史的重負

    蘇聯打不下小小的阿富汗,美國打不下小小的越南,中國居然也打不下小小的越南……越南真的很牛皮嗎?顯然,很多人把國家級無限戰爭和地區性有限戰爭,混為一談了……二戰蘇德戰爭和美日太平洋戰爭,就是典型的國家級戰爭,雙方完全對武器不加限制,就是打到對方完全毀滅為止……但二戰後的北韓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中印戰爭,中越戰爭等,顯然就不是無限制戰爭,而是區域性戰爭,地區性戰爭,有限戰爭……不以毀滅對方而以遏制為目的的有限制的戰爭……有的甚至連小規模戰爭都算不上了,只是邊境摩擦,如西沙海戰,珍寶島之戰……

  • 11 # 海中巖haha

    打下來和打敗完全不是一個意思。打敗一個國家很容易,打下一個國家卻不容易。打敗佔領一個國家並不難,難的是讓當地人接受,越是落後地區越不容易,越是文明地區越容易。佔領一個文明程度較高的國家是容易的,比如德國佔領法國,雖然也有少量的游擊隊在反抗,但那不是主流,主流的法中國人都是得過且過,只要佔領軍不是太過分就忍了。而德國佔領波蘭這種國家就更容易了,只要殺掉一些不聽說的,剩下的就老實了。因為這些文明人離開現代的東西活不了,容易屈服。而越落後的國家生存越容易,個人可以沒有國家生存,比如一戰時的阿拉伯人,問他們是哪中國人都不知道,不存在國家的觀念,外邊來的人看著不順眼就打,沒什麼道理好講,勸降也勸不了。洗腦人家有古蘭經,洗不了。對這樣的民族,異族特別是異教是很難統治的。蘇聯早就佔領阿富汗了,但當地就是反抗,除非把人殺光,不可能消滅抵抗,這點美中國人、日本人都懂,日本人在中國搞三光,美中國人在美國搞屠殺印第安人都是因為不殺光就不可能完成佔領。日本佔領中國的城市是很容易的,但山區就不行,怎麼也不可能殺光中中國人,阿富汗情況也一樣。除非時間夠長殺光當地人,或者強制當地人不信教,過個幾百年可能可以。蘇聯只佔領了阿富汗十年都不到,離完成洗腦遠著呢,同化一個民族沒有上百年是不可能的。看波蘭、東德、波羅的海三國對俄國的仇恨,幾十年的統治對佔領的作用忽略不計。美軍佔領阿富汗也沒好到哪去,就是時間不夠長,殺的不夠多,不夠狠,拿出屠殺印第安人的力度,有個幾十年就足夠了。

  • 12 # 大秦銳士天下無敵

    原因很簡單,蘇德戰爭是自己保家衛國的正義戰爭,道義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但國內熱情高漲、同仇敵愾,國際上也得到了強大盟友有利支援,因此能夠戰勝強敵希特勒納粹德國。而入侵阿富汗,使自己的身份,便成了讓人痛恨的侵略者,在道義上陷入不利地位;同時因樹敵過多,導致自己四面楚歌,強大宿敵紛紛對阿富汗施以援手,使看似弱小的阿富汗也能令龐大的北極熊屢受重創;加之因多年的軍備競賽早已掏空自己實力,因而導致小小的阿富汗成為了拖垮和埋葬巨人的墳場,壓倒這頭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阿富汗地處亞洲中西部,是一個多山的高原國家,面積不大,土地貧瘠,工農業比較落後,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對蘇聯來說阿富汗是一塊戰略要地,據此,可以東出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入伊朗,染指波斯灣地區,控制世界油庫;南下南亞次大陸並進而控制印度洋周圍地區。因此,稱霸世界野心正熾的北極熊早就對之垂涎欲滴了。

    早在50年代,蘇聯就以經濟援助為由控制阿富汗經濟,並以軍事援助為名控制阿富汗武裝力量;在政治上,也屢次進行顛覆活動,扶植親蘇政權。1973年支援達烏德推翻查希爾王朝。達烏德開始親蘇,後又強調與美國發展關係,以縮小蘇聯在阿富汗的影響,結果引起蘇聯的不安。1978年4月,蘇聯策動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發動政變,推翻達烏德政權,成立以塔拉基為首的親蘇政權,將原阿富汗共和國改為阿富汗民主共和國。12月,與阿富汗簽訂《蘇阿友好睦鄰合作條約》,將阿富汗的內外政策全部納入蘇聯軌道,併為軍事入侵阿富汗製造口實。塔拉基一心投靠蘇聯,引起人民民主黨內訌和阿富汗人民的強烈不滿。1979年6月16日,總理阿明殺死塔拉基,上臺執政。阿明上臺後,逼迫蘇聯撤換大使,限制蘇聯軍事人員入境,聲稱要與美國關係正常化,並在各部門排除異己,安插親信。他還拒絕蘇聯要他訪蘇的邀請。與此同時,阿富汗國內局勢更加動盪,人民反政府武裝鬥爭此起彼伏,嚴重威脅人民民主黨政權。面對這種情況,蘇聯決定除掉阿明,直接出兵佔領阿富汗,以確保喀布林有一個穩定的親蘇政權。

    在經過一番周密的軍事準備和精心的輿論欺騙之後,1979年12月27日晚7時30分,預先集結在喀布林機場的第105空降師在原駐阿蘇軍和克格勃人員的協助下首先發動攻擊,迅速攻佔了廣播電臺,政府官邸和阿明居住的達魯拉曼王宮,打死阿明及其全家成員。次日凌晨,設在蘇聯境內的中亞祕密電臺,用喀布林電臺的頻率播發了阿人民民主黨旗幟派頭目卡爾邁勒宣告成立新政權的宣告。與此同時,早已集結在蘇阿邊境上的地面部隊在航空兵的掩護下,越過邊界,從東西兩線向縱深推進,一路上未遇到有組織的抵抗,蘇軍在一週之內就控制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幹線。

    蘇軍入侵阿富汗後,給這裡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有近100萬阿富汗人死於戰亂,500多萬人逃亡國外,淪為難民。同時,蘇軍也遭到堅強不屈的阿富汗人民的有力打擊。據估計,在侵阿戰爭中,蘇軍傷亡近6萬人。蘇聯的侵略行徑也遭到世界輿論的強烈譴責,在國際上陷於孤立。從1988年5月15日起,蘇軍陸續撤出阿富汗,次年2月,最後一批侵阿蘇軍返回蘇聯國境內。蘇軍10年佔領,鎩羽而歸、損兵折將,只換得“倉皇北顧”。

    蘇聯入侵阿富汗,是其全球擴張戰略的重要步驟,也是它對外侵略擴張的一次嚴重升級。但歷史卻無情嘲弄了這批蠻橫無理的赳赳武夫,它不但未能實現預定的戰略目標,反而陷入了持久的消耗戰,勞師無功,阿富汗問題成為蘇聯再也無法治好的“流血的傷口”,徹底讓這頭龐大不可一世的北極熊最終“失血過多、傷重不治”。

    這就是為什麼蘇聯能戰勝強大的德國,卻被小小的阿富汗拖死的原因。

  • 13 # 遼東巡撫

    不說那些雷同的冗長大論,簡短精闢的總結:蘇聯在阿富汗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日久年深,軍心凋憊,開支甚巨,西方陣營的強大壓力,再加上國內種種不安定因素

  • 14 # 明月千里照嶽川

    這就是正義戰爭與非正義戰爭的不同了,蘇聯紅軍抗擊德國法西斯的衛國戰爭,侵略者必敗。同樣,蘇聯侵略阿富汗也是非正義戰,自會引起阿富汗人民的堅決反抗和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反對,所以,蘇聯終敗。

  • 15 # 民間愛心服務

    類似的問題應從利益思考。

    打敗德國是必然的

    一是蘇與德的狀況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關係。因此,戰爭傾盡全力。

    二是同盟國家之間的戰爭,同樣是你死我活性質的戰爭。凡是反法西斯的盟國,必須與蘇一起徹底打敗對方。

    蘇與阿性質不一樣,蘇是入侵方,對阿不是生死之戰,而是撈著利益式的戰爭。戰爭如同商業性質,打下去是虧本,自然結束。如果是生死戰爭,如日沖天強大的蘇聯拿下阿完全沒有問題。就是現在的美國,打敗塔利班同樣沒有問題一樣。入侵不僅死人和耗錢,勝了確大虧,再打下去是智商的問題了。

    所以,蘇打不下阿是正常的,打下反而是智商出了問題。

  • 16 # 空間蟲洞

    蘇聯能打敗德國卻打不下弱小的阿富汗有以下原因:

    1.德國是法西斯控制的對蘇聯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並沒有取得人民支援,而蘇聯是衛國戰爭,是人民戰爭,蘇聯必勝。蘇聯打阿富汗是侵略戰爭,阿富汗人民是為保衛祖國而戰,使蘇聯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之中,蘇聯失敗是必然的。

    2.德國軍事實力強但戰爭資源比蘇聯弱很多,戰爭開始發動閃電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隨著蘇聯反應過來後戰況發生轉折了,蘇聯的綜合國力不是德國可以比的,最終導致德國戰敗。阿富汗國力比不過蘇聯,軍事實力也不如蘇聯,但是阿富汗團結一致全民皆兵,使蘇聯傷亡很大,即使蘇聯佔領某個城市後,也會受到不斷的襲擾,蘇聯國內人民也反對聲不斷。

    3.和德國戰爭主戰場在蘇聯,蘇聯有主戰場的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和阿富汗戰爭主戰場在阿富汗,阿富汗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 17 # 心學999

    大家好我是心學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蘇聯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被德國入侵,剛開始的時候兵敗如山倒,幾乎喪失了絕大部分領土。兵員素質和武器裝備都遠遠的落後於德國。

    打敗德國的願意我認為有以下幾點,首先就是入侵他國的戰爭是不會被世界各中國人民所認同的,必然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第二就是蘇聯寒冷的天氣,德中國人非常不適應,造成了重型武器裝備因為低溫不能有效使用和大量兵員非戰鬥減員的悲催後果。

    第三就是全世界都支援反法西斯戰爭,美國,英國,等等一些國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物資裝備在戰爭後期優於德國,也是勝利的重要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論持久戰,侵略戰爭不得人心,雖然開始會去的戰術上的勝利,但是遠期戰略必然失敗。

    至於說蘇聯入侵阿富汗為什麼會失敗,我想以上幾點已經說明了。

  • 18 # 獨舌視界

    首先,蘇德戰爭與蘇阿戰爭的性質完全不同。蘇德戰爭是蘇聯被迫參戰的,由於德國的入侵,蘇聯的領土主權受到威脅,蘇聯進行的是對德國納粹的反侵略、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國家一致對外,國家活動的目標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運用一切力量、調動一切資源,儘快的將德國法西斯打敗,收復故土。同時,由於法西斯德國的瘋狂侵略,導致自己四面受敵,不僅消耗了大量珍貴的資源,而且招致美英法等國的圍殲,並促使英美國家對蘇援助,因此蘇聯能夠在戰爭早期失利的危機情況下,反敗為勝!

    而蘇聯與阿富汗的戰爭則不同,這是一場蘇聯為了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而侵略他國的非正義戰爭,從戰爭性質上講,這是一場霸權式的侵略戰爭,是對一個主權國家赤裸裸的侵略,失道寡助的蘇聯,不僅受到國際輿論的反對,而且嚴重影響了蘇聯軍隊的士氣,畢竟長途跋涉的去侵略一個“鳥不拉屎”的阿富汗,對原本經濟發展不景氣的蘇聯而言,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加重了自己的負擔,得不償失。

    這就是蘇聯在兩場戰爭中結局完全不同的根本原因!

    其次,兩場戰爭的戰場形勢不同。蘇德戰場多發為東歐平原,不僅後勤補給便利,而且非常適合蘇聯大規模機械化作戰,能夠最大化的發揮蘇聯強大的軍工優勢,利用源源不斷的坦克等機械化裝備對德國實施突擊,從而正面消滅德國有生力量;而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面對的是“來無影去無蹤”的阿富汗游擊隊,蘇軍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尤其是運用強大的坦克洪流,去消滅阿軍游擊隊的有生力量。

    第三,國力不同。二戰時期,蘇聯雖然完成了幾個工業計劃,但是國力依舊處於上升階段,蘇德戰爭爆發後,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質充分適用了戰爭的需要,雖然蘇聯在二戰中損失慘重,但付出慘重代價的蘇聯卻在戰爭中發展壯大了自己,以至於成為戰後唯一能夠與美國分庭抗禮的國家。

    阿富汗戰爭則不同,這場發生在20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經過戰後幾十年的發展,受制於高度集中但已經不適應蘇聯發展的政治經濟體質,加上與美國進行的爭奪世界霸權的影響,彼時的蘇聯國力早已不如從前,阿富汗戰爭前後的蘇聯外表看似強大,其實已到了萬病纏身、外強中乾的最後時刻。綜上,蘇聯難以取得阿富汗戰爭的勝利,最後不得不退出阿富汗。

    而發動阿富汗戰爭,可以說蘇聯除了損耗了巨大的國力,使得本來在美蘇爭霸屬於弱勢的蘇聯更加雪上加霜,強大不可一世的蘇聯最終在與美國的爭鬥中敗下陣來,數年之後,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這是社會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一次慘重失敗,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深刻的變化。

  • 19 # panseasing

    前蘇聯其實不是僅僅對付的阿富汗游擊隊

    而是對抗美帝,游擊隊受到了美帝的大量援助和培訓,包括當時最先進的行動式地空導彈毒刺。當時蘇聯的武裝直升機對付游擊隊已經非常有效了,但是毒刺扭轉了這個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和大型動物野外相遇有勝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