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智匯元
-
2 # 小衚衕學SH
首先,就目前政策監管來說,那種隨意獲取使用者隱私的時代幾乎是不會再存在了。記得之前由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聯合印發的《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行為認定方法》在中國網信網正式公佈(網址:http://www.cac.gov.cn/2019-12/27/c_1578986455686625.htm)。大概一共有31種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行為有章可依。因此,現在的APP軟體需要你的一些隱私資料來做大資料分析的時候,針對這種場景,按照監管要求,APP必須彈出隱私協議,明確告知使用者他需要獲取你什麼資料,做什麼用途。
其次,具體包含哪些隱私資料,我認為一般包括手機號碼、裝置型別、網路、相簿、通訊錄、裝置資訊、MAC地址、地理位置等等。總之,一般能拿到的資料都會去收集,否則的話怎麼做資料分析呢?所以,你在使用APP的時候,要注意看下,如果這個APP壓根就不需要什麼定位之類的,但是任然在獲取地理位置,那就有嫌疑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之前百度CEO也說過,他說華人不太注重隱私保護,這個目前來說確實是的,大家在使用的時候還是小心點吧,不要無腦的點同意。
所有。
所有可能獲得的隱私資料。
比如:
你的真實姓名、年齡、性別、籍貫、住址、手機、座機、單位地址
你現在的真實位置、你最近曾經到訪過的位置
你的手機型號、版本、電腦型號、版本
你的開戶銀行、銀行信用評級、徵信情況、婚育情況
你的孩子姓名、年齡、性別、就讀學校、學習成績
你的家庭保險購買情況
你最近三年/五年的購物情況
你的汽車品牌、型號、購買時間
你的血型、性格評測、醫療記錄
等等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