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初壹中和文化

    示弱一詞,在中國古代泛指指韜光養晦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在覺得時機、能力各方面都不足以行動的情況下,以示弱的方式,讓對手或對方放棄對自己的警惕,積攢力量,以待時機,厚積薄發!比如秦皇嬴政、越王勾踐、將軍韓信……等等!這樣的例子在中國歷史上數不勝數。示弱需要有大的胸襟,能耐得住寂寞,能受得了冷眼歧視,甚至惡言惡語,一般人很難做到!如唐宣宗李忱,裝瘋賣傻三十年,其中多次差點死掉,最終當上了皇帝,而後靠自己的睿智剪除了禍患朝綱的各幫黨羽,終於使腐敗的唐朝實現了中興的局面。

  • 2 # 明微閣主

    春秋時期,楚國攻打晉過,公子重耳下令“退避三舍”,楚國將領成得臣貿然前進,最終被反包圍,導致兵敗。

    吳國滅了越國,越王勾踐到吳國為奴,伺候吳王夫差,牽馬嘗糞便,夫差深受感動,放勾踐回國,最後勾踐臥薪嚐膽終於報仇雪恨,滅了吳國。

    鴻門宴上,劉邦表現得卑躬感人,讓強大的項羽動了惻隱之心,最終放虎歸山。

    曹操家族不信任司馬懿,故而隱忍不發,處處不爭,最終三國盡歸司馬家。

    蹲下是為了跳的更遠,弓弩彎曲是為了射出利箭。夫為不爭,實乃大爭。

    再說,示弱,也不見得是沒有用。人際交往,能讓則讓,不要過於計較,爭得太多,反而失去更多。有舍有得。比如夫妻吵架,做男人的總是要示弱先,這不是窩囊,而是氣度,處處計較反倒是小家子氣。

    故做聰明的逞強其實也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因為心虛沒底氣,所以愛逞強好勝,不懂得圓融溫潤。三國演義裡頭的楊修,處處再曹操面前耍聰明,賣弄文才,最終因為因為“雞肋”之事,曹操以動搖軍心之名殺了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飛機發動機未來的發展方向會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