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麗姐健身廣場舞

    以前的壓歲錢比較少,家長對理財產品瞭解的少。大部分應該是零花掉。不過現在的壓歲錢也多了。大部分家長對理財有了一些認識,教育孩子,一部分錢零花用,另一部給孩子買一些理財產品。

  • 2 # 樂山樂水V楊立

    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七十年代長大的。

    以前的壓歲錢很少的,一次有五角、一元的。有時候,給長輩叩了頭拜了年也沒得壓歲錢,老人家抓一把花生或幾個糖果就算是獎賞了。

    其它小孩子喜歡的東西,或者不是幾毛錢能買的,或者是要供應票的。鉛筆橡皮擦到時是不用票,可我沒想過買它。糖果平時吃的少,所以有機會就想吃。餅乾也是我想吃的,可買不了:一是鄉下小店沒得,二是要票(糧食做的大概都要票),三是貴(幾毛錢可能買不到)。水果之類的,什麼店子都沒有賣。

    其實,什麼東西,只要是能當零食的,我都喜歡。記得有一次,在別人家多吃了些鍋底的鍋巴(不是後來在商店裡賣的加了調味料的,),鬧了肚子,害得那人給我媽媽和家婆一再道歉。

    有了錢,我們幾姊妹很快就會跑到商店裡。一分錢一個的果糖,叫售貨員給我們抓十個。你一個我一個,慢慢的呡化。化成了薄薄的一片,化盡了化完了,再摸一個出來,慢慢的剝開,放到嘴裡,繼續慢慢的呡。那呡甜呡甜的味道,想起來還是那麼的美。面對那種把糖塊嚼著吃的,等到他吃完了自己那份,我們更加慢慢的呡細細的品,叫他饞得流口水。

    糖紙,我們是不會丟棄的,一張張伸展開來,夾在書中壓的平平展展的。這是我們的收藏品,可以在小朋友之間流通的。那些精美的少見的糖紙,或許可以換到自己想要的什麼小玩意。即使常見的糖紙,看到它也是一種愉悅。

    可是,可是,幾乎每一次,媽媽都教我把錢給她,說她幫我保管,等到以後存多了給我辦大事。讀小學的時候,我悄悄算過一回,可能有10元錢,那可是一筆鉅款啊!我始終沒有找到機會叫媽媽給我。這輩子我也沒幹什麼大事,估計以後也成不了什麼大事。

  • 3 # 天藍自由狼

    我個人建議讓小孩子拿壓歲錢去銀行開戶,買基金或理財,收益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讓他從頭到尾都能夠親身參與進去,體會使用金錢所帶來的種種感受。

  • 4 # 炒股買包

    從小就有儲蓄的習慣,用來攢著買心儀的“大件”,這種成就感是很令自己開心的,並且也強化了收入-儲蓄的模式。

    現在社會理財方式太多了,對於小孩來說,採用收入-理財-實現夢想的方式更加合適。並不是因為錢有多少,而是透過這種模式,從小建立健康合理的金錢觀,長大後不會過度的超前消費和即時享受。

    建議小學階段的孩子嘗試普通銀行理財,中學階段可以在合適的時點嘗試基金定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春期的女生容易減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