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ries雋

    延時攝影在很多時候確實可以被快進影片代替,效果完全一致。

    但是不止於此,實際上兩者區別從拍攝手法被髮明的那一刻就存在了:

    延時攝影這一手法的價值體現在移動攝影的時候。

    當機位不固定的時候,同樣是延時效果,老老實實拍逐幀比拍影片容易得多,成本也低。當機位需要移動、並且拍攝物件是具體的物件(比如天安門)的時候,每一個具體位置都需要一次角度矯正,使得構圖恆定,這樣才能夠使畫面有連續感。

    比如說天安門的移動延時攝影,每塊磚頭要拍兩張,每張的位置都有變化,需要搖動雲臺使毛爺爺畫像處於最中央。大致構圖就是如此。天安門前有大約800塊磚頭,我拍了1600多張照片,每一張都要重新構圖;因為拍攝時間是夜晚,不會受時間的太大影響;因為操作簡單,所以一個人就可以完成。聽上去確實很麻煩。不過這就是屌絲的辦法了。

    那麼如果採用影片方式拍攝,那隻好組建軌道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減少移動的抖動。軌道大概是100元一米,而且載具另外買。大概需要買個4米的樣子再慢慢接好。拍攝人員至少3人,一人坐在載具上搖雲臺,一人拆組軌道,一人隨時搭手……如果一個人完成,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時間問題,只能夠在晚上拍攝才不會被天色變化影響。

    如果拍攝日出日落,並且需要移動的話,比如說天安門的日落,始終將太陽作為構圖一部分,那麼軌道上人的移動速度就很難控制,搖動雲臺也很需要技巧……反正我想想那個場景就覺得不是人乾的活。幹嘛不老老實實一張張拍!

    再舉個例子,拍繞一個亭子一週的日出日落,又需要另外一種用於旋轉的裝置,保證亭子在中央,然後背景是日出日落。如果是延時攝影,只要一個人對著亭子一邊轉一邊構圖一邊拍就好了。

    延時攝影的優勢:延時攝影有一種獨特的畫面連續感,可是讓明明不連續的畫面看起來就像是連續的,就如大家常見的用影片導成的gif。同時,延時攝影的素材是照片,所以有著更加寬鬆的拍攝要求,相比影片,給你更充裕的時間構圖、思考、按快門、調整。

  • 2 # 1204158769

    從觀感上來說沒啥區別,快進和延時攝影都是把時間加快播放的一種方式。

    但是快進需要一個“正常播放速度”。這需要把從開始到結束整個過程都錄製下來,資料量很大,所以快進很難達到高畫質大時間跨度的東西。

    而延時攝影是經過設計的,想拍攝的時間跨度有多大,出來的作品有多長時間,幀數是多少,這樣就可以算出間隔多久拍一張照片。可以在很高的畫質下(比如單幀1000W畫素以上),拍攝很長時間跨度的東西(一晚上,一天,一個月,甚至一年)。

    同時,延時攝影兩幀中間的間隔很長,單張就可以用很多攝影技巧,而不受影片每秒幀數限制。而且在兩幀中間也可以做很多小手腳,比如扛著相機走也不會造成畫面抖動,你高興的話甚至收了相機回去睡一覺都沒人知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城市的夜景可以拍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