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nBeta

    當在ITER Tokamak Building工作的工程師們將最後一個塔架吊到適合位置之後,這個將容納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具雄心的能源實驗之一的結構於日前建造完成。

    該設施的建造工作歷時9年,建成後將用於太陽內部的超高溫高速反應,它將有望推進人們數十年來對清潔、永不枯竭的核聚變能源的追求。

    據瞭解,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是一種被稱為託卡馬克(tokamak)的核聚變反應堆,自1985年以來一直在建造中,該專案有來自35個國家的數千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合作參與。這些甜甜圈形的裝置被設計用來容納由氫原子組成的環形等離子體流,當這些等離子體被超導磁體壓縮融合後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然而在託卡馬克反應堆方面科學家們則還有一些關鍵的技術挑戰有待克服。其中主要的是如何將它們提高到所需溫度使等離子體流在適當的位置停留足夠長的時間進而使反應發生。

    雖然目前已有不少的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在世界各地執行並繼續朝著實際的核聚變發電目標邁進,但無論是比喻意義上還是字面意義上都沒有人能達到ITER的高度。Vinci是Tokamak Building背後的建築公司,其剛剛完成了73米高的託卡馬克反應堆的最後一項工程,它將成為地球上最大的託卡馬克反應堆。

    ITER能容納的等離子體厚度將是當下最大託卡馬克反應堆的11倍。而之所以要建造如此大型實驗裝置原因很簡單--等離子體流越大、越長,發生核聚變反應的機會也就越大。

    位於法國的ITER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史泰龍跟施瓦幸格哪個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