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浩漢防務論壇

    首先,蘇德二戰無論是坦克的生產數量還是戰機的生產數量實質上都是十分接近的。蘇聯有了5萬輛左右的T-34,德國也有不相上下的三突子。蘇聯有產量超過萬架伊爾-2攻擊機,德國的BF-109的製造數量也有3萬餘架。所以從整體的軍工裝備產量來看,德國和蘇聯在二戰時幾乎是持平的。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德蘇裝備數量持平,為何德國軍隊在庫爾斯克戰役和白俄羅斯戰役中還往往都是數量劣勢呢?

    首先,蘇聯無論是T-34和IS-2坦克的可靠性都使用要優於德國同類產品的。舉個例子,一輛T-34坦克在進行戰略大機動時,幾乎可以保證450公里都不掉鏈子。而德國的虎式坦克每移動150公里就要對發動機進行檢修,對各種磨損件進行更換。這使得蘇聯坦克已經衝過防線時,很多被作為預備役的德國坦克還在前來維修的路上,所以在二戰中才有了蘇聯坦克比德國坦克多的說法。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蘇聯在戰爭初期幾乎失去了百分之80的工業,蘇聯在這種情況又是如何重組武器裝備生產線的呢?

    其一,蘇聯在西伯利亞挖土豆時期就開始有計劃的將工廠向東方轉移。到了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已經將大量的工廠和機械東搬到葉卡捷琳堡和烏拉爾車輛製造廠。與此同時,美國的租借法案於1942年6月份開始執行,整個租借法案除了必要的M3中型坦克和P-40戰機外,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精密加工機床和各種鋁、銅、鋼構件。所以德國即使一度打到莫斯科城下,蘇聯的軍備生產也並沒有因此而停止。

  • 2 # 戰爭之王

    主要是蘇聯的政治體制,生產策略等方面的因素,所以能夠在軍工生產上反而處於巨大優勢,生產了更多的武器裝備。

    首先蘇聯是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對各方面的控制都十分有力,能夠有效利用所有的資源,將現有資源最大化利用。比如當時極為受到重視的伊爾2攻擊機,蘇聯航空工業幾乎全部在優先生產這種飛機,比如M82引擎產量不足,所以同樣使用M82引擎的米格3戰鬥機等飛機就被停產,優先補充伊爾2。而像德國,官僚作風嚴重,關於生產的機構繁多,資源有效利用率較低,無法和蘇聯相比。

    武器裝備體系較為簡潔。蘇聯在二戰期間的武器裝備以及彈藥體系較為簡潔,比如坦克方面就全力生產T34坦克,在此之餘再搞重型坦克等裝備。而在彈藥方面也是如此,儘可能的提高通用性,不搞太多型號,而德華人在這方面做的就很不到位了,多種武器裝備之間的彈藥不能通用,徒增後勤負擔。

    武器設計思想。蘇聯人設計的武器基本都是以大規模消耗性戰爭為需要的,所以在很多方面做工十分粗糙,而且在後續還不斷簡化以提升生產效率。而德國的武器做工精細,但也極為消耗工時,導致產量遲遲上不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照片濾鏡比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