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瞭解劉墉的途徑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有一部關於劉墉的評書另外就是劉寶瑞先生的相聲《劉墉傳》其次就是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無論哪個途徑瞭解到的劉墉,劉墉給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機智勇敢智鬥和珅巧解皇帝的難題了。歷史上的劉墉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看一下。
提起劉墉的父親劉統勳,估計很多沒看清朝史料的讀者對他的瞭解應該很有限,可能都是從電視連續劇《天下糧倉》裡面瞭解到的。在那部電視劇裡面,劉統勳是個剛直的清官,這一點是基本符合歷史事實的。在清官中,劉統勳可以說是官運亨通,他曾官至工部、刑部、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尚書房總師傅等職。由於他清廉有為,一直深為雍正、乾隆倚重。乾隆帝評價劉統勳“遇事既神敏,品性復剛毅,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死後朝廷贈諡“文正”,這是古代對於文官的最高稱譽。有清一代,得此讚譽的也不過八人而已。
我們看劉統勳當過的這些官:工部尚書,相當於現代的建設部及水利部部長;刑部尚書,相當於公檢法三個機構的“一把手”,或者說是現在的“政法委書記”;吏部尚書,則相當於組織部和人事部的領導。他爹這麼大本事兒子也一定不慫。劉墉生於1719年,1751年中進士為官的時候已經32歲了。此外,他考中進士、開始為官的時間,比他的侄子也要晚一些,他的侄子是27歲考中進士、開始為官的。
據一些雜文筆記記載,劉墉於清乾隆十六年中進士,相傳當年殿試前十名卷冊被遞到乾隆皇帝面前,劉墉卷本來列為第一,但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劉墉由於出身相門而被降格,與狀元失之交臂。 此後民間有傳言劉墉個子很高,常年躬身讀書寫字,背看上去有點駝,因此產生了“劉羅鍋”的說法。但是也有史料指出,嘉慶皇帝曾稱劉墉為“劉駝子”而成為“劉羅鍋”說法的出處。不過劉墉當時已是年屆80歲的老人,有些駝背彎腰本在情理之中,並不能成為劉墉是“羅鍋”的證據。
劉墉人生最大的輝煌,乃是在嘉慶朝查辦和珅案。嘉慶四年三月,劉墉加太子少保,後奉旨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
劉墉奉旨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自肥等罪行20條。但在處理和珅時,劉墉不僅沒有落井下石,反而還曾為和珅向嘉慶求情。和珅下獄之後,清廷官員紛紛上奏,要求將和珅處以凌遲。但此時劉墉卻表現得十分寬容,也是為了考慮先皇臉面,他請求賜令和珅自盡,保其全屍。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擊報復,避免案件擴大化,劉墉等人又及時向嘉慶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後事宜。劉墉是飽讀史書之人,他自然明白,歷史上的任何酷吏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二十五,劉墉在北京驢市衚衕家中逝世,享年85歲。去世的當天,他還到南書房當值,晚上曾設宴招待客人,“至晚端坐而逝 ”。
我們瞭解劉墉的途徑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有一部關於劉墉的評書另外就是劉寶瑞先生的相聲《劉墉傳》其次就是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無論哪個途徑瞭解到的劉墉,劉墉給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機智勇敢智鬥和珅巧解皇帝的難題了。歷史上的劉墉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看一下。
提起劉墉的父親劉統勳,估計很多沒看清朝史料的讀者對他的瞭解應該很有限,可能都是從電視連續劇《天下糧倉》裡面瞭解到的。在那部電視劇裡面,劉統勳是個剛直的清官,這一點是基本符合歷史事實的。在清官中,劉統勳可以說是官運亨通,他曾官至工部、刑部、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尚書房總師傅等職。由於他清廉有為,一直深為雍正、乾隆倚重。乾隆帝評價劉統勳“遇事既神敏,品性復剛毅,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死後朝廷贈諡“文正”,這是古代對於文官的最高稱譽。有清一代,得此讚譽的也不過八人而已。
我們看劉統勳當過的這些官:工部尚書,相當於現代的建設部及水利部部長;刑部尚書,相當於公檢法三個機構的“一把手”,或者說是現在的“政法委書記”;吏部尚書,則相當於組織部和人事部的領導。他爹這麼大本事兒子也一定不慫。劉墉生於1719年,1751年中進士為官的時候已經32歲了。此外,他考中進士、開始為官的時間,比他的侄子也要晚一些,他的侄子是27歲考中進士、開始為官的。
據一些雜文筆記記載,劉墉於清乾隆十六年中進士,相傳當年殿試前十名卷冊被遞到乾隆皇帝面前,劉墉卷本來列為第一,但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劉墉由於出身相門而被降格,與狀元失之交臂。 此後民間有傳言劉墉個子很高,常年躬身讀書寫字,背看上去有點駝,因此產生了“劉羅鍋”的說法。但是也有史料指出,嘉慶皇帝曾稱劉墉為“劉駝子”而成為“劉羅鍋”說法的出處。不過劉墉當時已是年屆80歲的老人,有些駝背彎腰本在情理之中,並不能成為劉墉是“羅鍋”的證據。
劉墉人生最大的輝煌,乃是在嘉慶朝查辦和珅案。嘉慶四年三月,劉墉加太子少保,後奉旨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
劉墉奉旨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自肥等罪行20條。但在處理和珅時,劉墉不僅沒有落井下石,反而還曾為和珅向嘉慶求情。和珅下獄之後,清廷官員紛紛上奏,要求將和珅處以凌遲。但此時劉墉卻表現得十分寬容,也是為了考慮先皇臉面,他請求賜令和珅自盡,保其全屍。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擊報復,避免案件擴大化,劉墉等人又及時向嘉慶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後事宜。劉墉是飽讀史書之人,他自然明白,歷史上的任何酷吏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二十五,劉墉在北京驢市衚衕家中逝世,享年85歲。去世的當天,他還到南書房當值,晚上曾設宴招待客人,“至晚端坐而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