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715—769),先世家住南陽郡棘陽縣(今河南新野縣東北),後遷居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所以有人稱他是南陽人,有人稱他是荊州人。岑參於開元三年(715)出生於河南仙州(今河南許昌附近),當時他父親正擔任仙州刺史。岑參的曾祖父岑文字、伯祖父岑長倩、堂伯父岑羲,都曾官至宰相。但岑羲在唐睿宗時因出入太平公主門下,參與謀廢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位後,岑羲被殺,親族被放逐略盡,從此岑氏家道衰落。岑參的父親死得比較早(岑參15歲時),岑參自幼跟著哥哥學習。15歲後隱居嵩山苦讀,為謀求出仕作準備。開元二十二年(734),岑參20歲時由嵩陽至洛陽獻書,當時玄宗居洛陽,唐代也有獻書拜官之例,岑參也想透過獻書獲取官位,但結果未能如願。此後10年,岑參奔走於京都長安和東都洛陽,為出仕而奔波,但都一無所獲。一直到天寶三載(744),岑參30歲時才中進士第,官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天寶八載(749)冬,岑參隨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赴安西(治龜茲,今新疆庫車縣),在高仙芝幕府中任掌書記。天寶十載回長安,回長安後仍任小官,頗不得意,常住在終南山中,過一種半官半隱的生活。天寶十三載(754)夏秋之際,岑參又隨封常清赴北庭(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薩爾北)。封常清是岑參在安西幕府任職時的同僚,當時擔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兼北庭節度使,岑參任他的判官。岑參很受封常清的賞識和知遇,所以這次出塞,他的情緒比較開朗,他的那些豪氣橫溢的七言歌行,都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岑參大約是在唐肅宗至德二載(757)春夏間自北庭東歸,六月受杜甫等人舉薦,授右補闕,後出為虢州長史。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入蜀,初為劍南西川節度使杜鴻漸僚屬,後轉為嘉州(今四川樂山縣)刺史,世稱岑嘉州。大曆三年(768)任職期滿被罷官,後謀東歸未遂,大曆四年(769)末卒於成都旅舍,享年55歲。
應該說是有的
岑參(715—769),先世家住南陽郡棘陽縣(今河南新野縣東北),後遷居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所以有人稱他是南陽人,有人稱他是荊州人。岑參於開元三年(715)出生於河南仙州(今河南許昌附近),當時他父親正擔任仙州刺史。岑參的曾祖父岑文字、伯祖父岑長倩、堂伯父岑羲,都曾官至宰相。但岑羲在唐睿宗時因出入太平公主門下,參與謀廢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位後,岑羲被殺,親族被放逐略盡,從此岑氏家道衰落。岑參的父親死得比較早(岑參15歲時),岑參自幼跟著哥哥學習。15歲後隱居嵩山苦讀,為謀求出仕作準備。開元二十二年(734),岑參20歲時由嵩陽至洛陽獻書,當時玄宗居洛陽,唐代也有獻書拜官之例,岑參也想透過獻書獲取官位,但結果未能如願。此後10年,岑參奔走於京都長安和東都洛陽,為出仕而奔波,但都一無所獲。一直到天寶三載(744),岑參30歲時才中進士第,官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天寶八載(749)冬,岑參隨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赴安西(治龜茲,今新疆庫車縣),在高仙芝幕府中任掌書記。天寶十載回長安,回長安後仍任小官,頗不得意,常住在終南山中,過一種半官半隱的生活。天寶十三載(754)夏秋之際,岑參又隨封常清赴北庭(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薩爾北)。封常清是岑參在安西幕府任職時的同僚,當時擔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兼北庭節度使,岑參任他的判官。岑參很受封常清的賞識和知遇,所以這次出塞,他的情緒比較開朗,他的那些豪氣橫溢的七言歌行,都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岑參大約是在唐肅宗至德二載(757)春夏間自北庭東歸,六月受杜甫等人舉薦,授右補闕,後出為虢州長史。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入蜀,初為劍南西川節度使杜鴻漸僚屬,後轉為嘉州(今四川樂山縣)刺史,世稱岑嘉州。大曆三年(768)任職期滿被罷官,後謀東歸未遂,大曆四年(769)末卒於成都旅舍,享年55歲。
應該說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