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真要造反的話,他的動機是什麼?他在朝廷中已經是權傾朝野了
17
回覆列表
  • 1 # 史海悠遊閭春暉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誅殺時所定的罪行中,諸如“枉法撓政、朋比為奸”;“私給文臣以沒官婦女”;“阻隔占城貢使”等項,基本屬實,但問題時僅憑這些無法問成死罪。於是又有了“毒死劉基”這樣的罪狀,但明顯牽強附會、缺少證據。最後才有了被人告發的,“指使前明州指揮使林賢下海招倭軍,約期來會。又遣元臣封績致書稱臣於元,請兵為外應”的滔天大罪。

    胡惟庸被誅殺前,確實以丞相之尊,在中書省和六部中廣佈親信,存在著貪贓枉法、朋比為奸的擅權攬政的行為。但由於其對軍中諸將缺乏號召力,親信部屬中也沒有掌軍或控制錦衣衛的人選,他與陸仲亨、費聚的結交有聯絡軍人的意圖,但更多的是發牢騷的宣洩,並無遠略,且僅憑此二將之力,又哪裡有圖大事的力量。因此胡惟庸沒有謀反作亂的客觀條件。這也就是秉承明太祖旨意的審理結果,說胡惟庸勾結倭寇和北元的原因所在。

    但是很遺憾,這種政治誣陷同樣站不住腳: 首先日本當時正處於南北朝對峙的後期,北朝足利義滿雖佔據優勢,但出於經濟壓力,需要與明朝友好經商;而以徵西將軍懷良親王為首的南朝,卻鼓勵倭寇海盜劫掠周邊各國以壯大自身,但因其力量薄弱,根本無力威脅明朝初期這樣的強大政權,所謂“約期來會”,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且如果日本南朝政府真的與胡惟庸有所勾結的話,在日本史上的典籍中一定會有記述,而不會是毫無涉及。至於說到稱臣北元,更是荒謬,且不說當時已遠遁漠北的北元政權由於元昭宗已死,其弟脫古思帖木兒汗無力掌控各部,北元政權已經開始四分五裂,哪裡還會有“外應”的兵力! 更何況如果明朝丞相遣使稱臣,北元一定會大肆宣揚,而我們今天在《蒙古源流》、《蒙古黃金史綱》等涉及北元史的典籍中,均未有所聞。因此,今天看來,這兩條針對胡惟庸勾結外邦謀逆的罪行,實在是莫須有的栽贓之辭。

    另外,事實上早在明代學子中就已經有對胡惟庸案謀逆一事的質疑,例如王世貞之子王士騏就曾存疑:洪武十三年胡惟庸通倭事敗被誅,但朝廷卻沒有對倭國有譴責、討伐之片語,直到六年後方才絕倭。(原因在於南朝懷良親王誅殺明使,公然藐視明太祖的權威所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殷本紀故事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