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水三心

    家長、老師、專家眼裡的教育,整體來說,基本的目的是一樣的,但各自的側重點不一樣。

    教育,有名詞性和動詞性的含義,名詞的教育,指的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動詞性的教育,指的是試試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

    從總體上來說,教育,是“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通俗的說,教育,就是將受教育者培養、引導或影響成人麼想要的樣子的一個過程。

    一,專家眼中的教育,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作為教育專家,很多人都想給教育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但基本上,都是徒勞的。比如,

    美國的著名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中國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是杜威“教育即生活”理念的堅定貫徹之和踐行者。

    而英國的斯賓塞說:"教育為未來生活之準備。"

    中國的李壯認為"教育是強迫或引導被教育者接受特定的知識、規矩、資訊、技能、技巧等。"

    關於教育,最有詩意的一句話,應該是“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句話據說是出自於雅思貝爾斯的《什麼是教育》,但我沒有從這本書中找到類似的表述。

    二,教師眼中的教育,遵守規則,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形成價值觀

    對於老師來說,是國家教育方針的執行者,具體一點,按照我們現行的教育方針,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簡單來說,就是“立德樹人”。(勞動教育,幾經周折,現在重新提出來)

    “立德樹人”不能是空口說教,它的載體是課程,所以,對於教師來說,就是教課程,引導學生學課程,在教和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學到知識,獲得能力,養成規則意識並最終形成社會需要的價值觀。

    但事實上,對於絕大多數老師而言,“智育”是佔據主體地位的,因為,各種評價,具有指標意義的,就是智育。

    三,家長眼中的教育,

    但家長對教育的需求,其實是相對簡單的。家長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又符合社會期待的道德品質,但鑑於人才選拔機制的客觀存在,家長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秀,能上好學校,考好大學,找好工作,過好生活!

    所以,家長對於教育的需求,更多的,是集中在成績上面的。

    歸結一下,專家眼中的教育,是理論性的教育,教師眼中的教育,是活生生的人的需求,而家長的眼中的教育,則是具有直接需要的教育,只有三者形成合力,教育才具有真正的意義,否則,就只能是各說各話,風馬牛不相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見到李白名篇兩眼放光是什麼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