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17511977871

    人文素養主要由人文知識與技能、人文能力與方法、人文精神與品質等等。

    這三個方面相互聯絡,構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在這三大要素中,人文知識起著基礎性作用,是其他兩個方面賴以形成的基礎;人文能力與方法是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指分析和解決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問題的能力與方法。

    人文精神與品質主要指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理解和應用人文的意識和態度以及對人文的情感、興趣和動機等等,這些精神和品質在人文素養各要素中佔據核心地位,直接決定著人文素養的方向。

    擴充套件資料:

    人文精神是人類為爭取自身的生存、發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不斷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種自覺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守護的不朽長城。

    與強調知識和科學本身價值的理性精神不同的是,人文精神強調追求、運用知識時的良知、責任感和價值觀,而這恰恰是保障社會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透過加強大學人文素養教育,不斷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內化為青年學生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這是培養其人文精神的關鍵環節。

    透過人文素養教育,可以大大豐富大學生的內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

    從某種意義上講,情感智慧對人的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人文社會科學,尤其是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符號形式,藝術家掌握了創造藝術符號形式的本領,把無形的內在情感,變成了可供人感知、觀賞的東西。”(蔡運桂《藝術情感學》)因此,透過加強人文素養教育,促使情感智慧的提升意義重大。

    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政治素質教育、科學素質教育及身心素質教育等同等重要,因此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我們應高度認識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不斷實踐,努力探索,推動高校人文素養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鉲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