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shdi3241

      魚類的卵圓鞭毛蟲主為Amyloodinium ocellatum,主寄生於鰓與體表面板,寄生於魚體的蟲體呈梨型,大小約40~100μm,一端具根狀的突起(假根,rhizoid)用以固著及吸取營養,細胞核大小約5~15μm,需經染色才可看見。蟲體成熟後或魚只死亡時,卵圓鞭毛蟲會脫離魚體,假根縮回細胞內,形成纖維質的孢囊,開始進行分裂複製仔蟲,約1~3天可形成256個仔蟲(dinospores,雙鞭毛小孢蟲,游泳子)。仔蟲大小約9~15μm,具二條鞭毛能遊動找尋宿主,附著於鰓或體表組織後,鞭毛脫落形成根狀的纖毛穿入上皮細胞,進入寄生營養期,未寄生的仔蟲則於15-24小時死亡。  海水卵圓鞭毛蟲最適宜的生活條件為水溫25~30℃,鹽度14~31ppt,pH7.3~7.6,於含大量溶解硝酸鹽的水池中最容易大量滋生。25℃時孢囊約3天即可形成256個仔蟲,10~20℃時孢囊內的分裂緩慢,10℃以下則不分裂,等環境條件適宜時再開始分裂繁殖。  淡水卵圓鞭毛蟲形態與生活史等大致和海水卵圓鞭毛蟲類似,但寄生期蟲體不具澱粉顆粒,可用碘液染色區別,於分類上為Oodinium屬。  ◎症狀:  1. 魚體激癢,會磨擦魚體,造成表皮脫落出血。  2. 體表形成灰白色斑點似絲絨,故稱絲絨病,淡水卵圓鞭毛蟲則會使魚只的體表被上一層硫磺粉樣物後,呈淡黃色光澤,故稱金粉病。  3. 鰓部嚴重感染時,呼吸加快,食慾不振,行動遲緩,浮出水面,呼吸困難。  ◎診斷:  1. 觀察症狀與肉眼病變,可見體表大量微細的小白點。  2. 顯微鏡檢查體表粘液或鰓組織壓片,可見活動性不強的卵圓形蟲體,大約40~100μm。  ◎治療:  寄生期蟲體有時會被粘液所包圍,脫離魚體的孢囊外被纖維質物,二者藥物不易滲入,藥物主用來殺滅於水中游動的仔蟲,防止再寄生感染,治療時需配合水質水溫,以提高效果;水質不良有機質多的池塘,最好先流換水,改善水質,以免影響藥效。  1. 藍天使(AV-70)  2. ppm,每隔2天追加1~2ppm,連續藥浴5~10天。  3. 福馬林(Formalin)  25~30ppm,每3~4天一次,連續3~4次。  4. 硫酸銅  0.5~0.7ppm,每3~4天一次,連續3~4次。  5. 淡水魚類對銅劑敏感,避免使用,可使用3.5%食鹽水治療,每次浸泡1~3分鐘,連續數天。  ◎預防:  1. 定期使用"可保淨",保持池底潔淨,並配合流換水減少有機質與硝酸鹽類的累積。  2. 增強水流,可減少卵圓鞭毛蟲附著的機會。  3. 初夏水溫上升時,特別注意卵圓鞭毛蟲的發生,若有發現感染時,及早以藍天使等處理,防止卵圓鞭毛蟲大量滋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提高針織毛呢的抗起球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