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393187939068

    梁啟超讚揚陸游的這首七絕歷來為人稱道,今天讀來,還是充滿著促人猛省、催人奮進的力量,藝術性很高。這個高就高在“高屋建瓴”、“見微知著”。詩人從宏觀的角度,從“千年”、“亙古” 的時間長河中抓住兩種現象對比。千年以來,中國詩界都把從軍作戰寫得悲苦淒涼,詩風柔弱不振。這柔弱不振的詩風銷盡了 “國魂”。梁啟超在《新羅馬傳奇》中說:“念及立國根本,在振國民精神。”從這個先進思想的高度出發,梁啟超發現陸放翁的詩始終充滿著昂揚的戰鬥精神與愛國情懷。中國正需要這種“國魂”。1899年正是梁啟超東渡之初,這時他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者。他親眼看見在封建頑固派的壓榨下,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任意宰割欺凌下,近代中國正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沉陷下去,民族危機日甚一日。這時提出 “國魂”的問題,強調熱血男兒要像陸游那樣渴望戰鬥,殺敵衛國,正是接觸到時代的熱點,喊出了廣大愛國者的心聲,展示了詩人力挽狂瀾、拯時救世的偉大抱負。所以這詩在當時青年知識分子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須知:一種新的思想本身就是美。這種思想梁啟超在別的詩中也反覆強調過。如1900年他寫的《紀事詩二十四首》之一:“猛憶中原事可哀,蒼黃天地入蒿萊。何必更作喁喁語,起趁雞鳴舞一回。”詩中刻畫聞雞起舞、拔劍四顧的愛國志士的形象正是反映了時代的要求,也反映了作者愛國奮進的人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研上有多少人是裸考過關的,大家有什麼考研經歷可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