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博士說新家庭教育
-
2 # JWEI๑乛◡乛๑
我認為十分有必要。很多家長覺得學生去學校就是去學習的,一切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都不應該去想,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你想不讓他想他就能不想,你覺得沒用就是無關緊要。比如喜歡一個人,是青春期孩子開始萌生愛情的一件再簡單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遇到這種情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家長選擇迴避,甚至扼殺這種情感。很多人長大之後都會懷念學生時代單純美好的小戀愛,為什麼我們不能讓這種美好不留遺憾呢?如果我們曾經都有家人可以傾訴自己的苦惱和快樂,都有老師朋友教我們更聰明更理性地排遣心事,我想我們應該能更平穩更快樂地度過那個人生必經階段。
正如《童年》歌詞裡描述的那種心情:隔壁班的那個男孩,怎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嘴裡的零食,手裡的漫畫,心裡初戀的童年。每個女孩子心中多有自己的白馬王子,正如每個男孩心目中都有個“白雪公主”一樣。再來看看我所所面對的這些孩子,一群正值花季雨季的青春少年,而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早熟的比較早,班上總會有“幾對”要比其他同學表現得親近密切。
班會主題:“如果有同學說我愛你,怎麼辦?
主持人:王老師(部分家長參與)
【一同學說】:如果有人給我寫這種紙條,我首先要問自己是否喜歡她,如果喜歡,我就接受她,如果不喜歡,我就回絕她。
【一家長說】:我是過來人,我會很務實,我會選擇一個跟我年齡相仿、家庭環境類似的人結為伴侶。
接著,很多學生轉而“訪問”王老師,對王老師花季般的年代是如何度過的很感興趣……
【王老師說】:“我們班有個女同學,是很多男生的心中偶像。我曾問她會選擇誰,她很理智地說:‘我誰也不會選擇,因為如果我選擇了任何一個,我就失去了和其他同學相處的機會,失去了更廣闊的空間,而且我現在學習的任務很重,我為什麼不等成年後再選擇呢?”
之後,同學們還就“金錢與愛情”、“愛情與友情”等與家長、老師開展了對話和交流……
為什麼會選擇愛情這樣的主題班會?
【王老師說】:過去我一直認為愛情的能力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自然降臨。後來她從美國哲學家弗洛姆《愛的藝術》中受到啟發:“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藝術一樣,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這給了我很多的啟發,也是這次班會的主要原因。
開展這次活動其實王老師有蠻大的壓力的,其他的老師態度不一,有的是好奇、有的是懷疑、有的是贊同、也有的是堅決反對。反對者普遍認為給初中學生進行愛情教育會誤導學生,會產生很大的負面效應。但是王老師始終認為,早戀這層老“窗戶紙”捅開的口子已經越來越大,處於青春躁動期的青少年,在不期而至的愛情衝動面前則顯得非常無助。
而對於他們的這種傾向,我們老師往往諱莫如深,避而不談,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讓孩子在各種青春偶像泡沫劇中羨慕,模仿其中的脫離現實生活的虛假愛情,在不斷憧憬與碰壁中頭破血流暗自傷神。我不想用急風驟雨的方式扼制他們,更不敢對之不聞不問。
我相信接受過愛情教育的孩子更加懂得愛情的藝術,最起碼在愛情真正來臨時不會顯得手忙腳亂,這次班會就是是以談心的方式,坦誠地和學生談個人的愛情經歷以及把看到的周圍人愛情成與敗的經歷講給他們聽,讓他們自己判斷、自己選擇,也許他們在短時間內還難以割捨那一份情感,但漸漸的讓他們淡出那一份與他們身心不符,幾乎沒有未來的“愛情”。
在這次愛情主題班會中,引導他們釐清愛情與友情、愛情與學業之間的關係,樹立他們對愛情的敬畏之心。透過這次主題班會,我們真實的感受到愛是需要教育的,也是可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