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暈厥,囑內中諸侍臣緩散值;至晚蘇轉,始定大計。十六日子初三刻,神情清楚,乃再召見御前諸臣,遂傳諭:‘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又諭:‘皇長子載淳現為皇太子,茲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杜翰、匡源、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特諭。’”
上述遺詔中提到的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杜翰、匡源、焦佑瀛八人,即咸豐遺命的八位顧命大臣。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這八位顧命大臣的一些資訊。
載垣是怡賢親王胤祥的五世孫。胤祥是雍正的十三弟,在當年九子奪嫡中為輔雍正上位出過大力,兩人之間關係非常親密,因此被雍正封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所謂世襲罔替,即下一代承襲爵位時無需降級,所以一直傳到載垣這一輩,仍然是怡親王的爵位。
載垣比咸豐年長15歲,但輩分上確實咸豐的族侄。載垣雖無才無能,但因其親王的身份,備受咸豐親近信用,是咸豐的御前大臣之一。
端華是清初鄭獻親王濟爾哈朗的七世孫,與載垣一樣,都是承先人福廕,繼承而來的親王爵位,所以兩人比較意氣相投,是政治上的死黨。在咸豐後期,僧格林沁因抵擋英法聯軍不力被咸豐疏遠,恭親王又遭猜忌,導致載垣和端華成為了咸豐能夠信任的兩位親王。這也是他們能聆聽末命,成為顧命大臣的重要原因。
景壽是壽恩固倫公主的額駙,也是咸豐的妹夫。在這八位顧命大臣中,景壽是唯一不與其餘顧命大臣站在同一政治立場的人。
清朝指定顧命大臣,講究“親親尊賢”。載垣和端華雖然是親王,但卻不是咸豐的至親。顧命大臣中本應有咸豐親弟弟恭親王的位置,但由於恭親王遭猜忌,所以以景壽代替了恭親王。在後來顧命大臣與兩宮太后爭權的鬥爭中,景壽表現消極,因此後來不但沒有被追究,反而備受恩寵。
肅順是端華的親弟弟,但因為不是嫡子,未能承襲鄭親王的爵位。但肅順很有才幹,最為咸豐所欣賞,是這八位顧命大臣中的靈魂人物,主導了咸豐中後期的許多重大軍務政務。在與太后和恭親王的奪權鬥爭中,肅順是顧命大臣一派實際上的首領。因此辛酉政變成功後,對肅順的處分也最重。載垣和端華都被賜令自盡,而肅順則被處以斬立決的重刑。
後面四位顧命大臣——穆蔭、杜翰、匡源、焦佑瀛,均為依附肅順一黨的四位軍機大臣。他們是載垣、端華、肅順三人干預政務的重要助手,因此也能位居顧命大臣之列。在阻止太后垂簾聽政的鬥爭中,此四人都出過大力氣,後來也都遭到了處分,但罪不至死,除穆蔭因為在軍機處中班列在前被流放之外,其餘三人都僅受到革職,保住了性命。
“忽暈厥,囑內中諸侍臣緩散值;至晚蘇轉,始定大計。十六日子初三刻,神情清楚,乃再召見御前諸臣,遂傳諭:‘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又諭:‘皇長子載淳現為皇太子,茲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杜翰、匡源、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特諭。’”
上述遺詔中提到的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杜翰、匡源、焦佑瀛八人,即咸豐遺命的八位顧命大臣。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這八位顧命大臣的一些資訊。
一、載垣載垣是怡賢親王胤祥的五世孫。胤祥是雍正的十三弟,在當年九子奪嫡中為輔雍正上位出過大力,兩人之間關係非常親密,因此被雍正封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所謂世襲罔替,即下一代承襲爵位時無需降級,所以一直傳到載垣這一輩,仍然是怡親王的爵位。
載垣比咸豐年長15歲,但輩分上確實咸豐的族侄。載垣雖無才無能,但因其親王的身份,備受咸豐親近信用,是咸豐的御前大臣之一。
二、端華端華是清初鄭獻親王濟爾哈朗的七世孫,與載垣一樣,都是承先人福廕,繼承而來的親王爵位,所以兩人比較意氣相投,是政治上的死黨。在咸豐後期,僧格林沁因抵擋英法聯軍不力被咸豐疏遠,恭親王又遭猜忌,導致載垣和端華成為了咸豐能夠信任的兩位親王。這也是他們能聆聽末命,成為顧命大臣的重要原因。
三、景壽景壽是壽恩固倫公主的額駙,也是咸豐的妹夫。在這八位顧命大臣中,景壽是唯一不與其餘顧命大臣站在同一政治立場的人。
清朝指定顧命大臣,講究“親親尊賢”。載垣和端華雖然是親王,但卻不是咸豐的至親。顧命大臣中本應有咸豐親弟弟恭親王的位置,但由於恭親王遭猜忌,所以以景壽代替了恭親王。在後來顧命大臣與兩宮太后爭權的鬥爭中,景壽表現消極,因此後來不但沒有被追究,反而備受恩寵。
四、肅順肅順是端華的親弟弟,但因為不是嫡子,未能承襲鄭親王的爵位。但肅順很有才幹,最為咸豐所欣賞,是這八位顧命大臣中的靈魂人物,主導了咸豐中後期的許多重大軍務政務。在與太后和恭親王的奪權鬥爭中,肅順是顧命大臣一派實際上的首領。因此辛酉政變成功後,對肅順的處分也最重。載垣和端華都被賜令自盡,而肅順則被處以斬立決的重刑。
五、四位軍機大臣後面四位顧命大臣——穆蔭、杜翰、匡源、焦佑瀛,均為依附肅順一黨的四位軍機大臣。他們是載垣、端華、肅順三人干預政務的重要助手,因此也能位居顧命大臣之列。在阻止太后垂簾聽政的鬥爭中,此四人都出過大力氣,後來也都遭到了處分,但罪不至死,除穆蔭因為在軍機處中班列在前被流放之外,其餘三人都僅受到革職,保住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