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383246126739

    【性味歸經】苦、鹹,大寒。入心、胃經。

    【功效主治】

    1.清熱解毒用於瘟疫時行熱病,高熱,劇烈頭痛,煩躁,神昏,常配伍石膏、知母、玄參、黃連、梔子等;用於痄腮,兩腮腫脹,惡寒發熱,咀嚼困難,常配伍銀花、公英、蚤休、穿心蓮等;用於熱毒內攻所致的丹毒,頭面、小腿腫脹發熱,可單用本品搗爛外敷患處,或與梔子、銀花、丹皮、板藍根等同用;用於心胃火熱上炎,口舌生瘡,咽喉紅腫疼痛,則宜與山豆根、桔梗、薄荷等配伍。

    2.涼血消斑用於熱毒內蘊營血,肌膚斑疹,色不紅活,或斑疹紫暗,宜與犀角、梔子、豆豉同用,方如犀角大清湯。

    近代臨床常用本品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引起的發熱、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等證,常與板藍根、連翹、蚤休等配伍;防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急性傳染性肝炎,可收到良好效果。

    【用量用法】6~15克,鮮用24~3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

    【禁忌】脾胃虛寒者忌用。

    【按語】大青葉苦以洩降,鹹入血分,大寒清熱,長於清心胃熱毒,既走氣分,又入血分,常用治溫病熱毒傳入氣分之高熱煩渴,及內陷血分之發斑、神昏等氣血兩燔之證,尤其對心胃火毒熾盛,上攻外發之咽喉腫痛、口舌生瘡、丹毒、痄腮、瘡瘍等證,內服外用,功效均良。

  • 2 # 本草世界

    大青葉味苦性寒;歸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等作用;適用於溫病高熱,神昏,發斑發疹,痄腮,喉痺,丹毒,癰腫等症;一般用量為9~15g。

    大青葉在預防和治療傳染病方面療效較好,比如用大青葉25克、黃豆50克,水煎服,每日1劑,可以預防乙腦,流腦;用大青葉30克,海金砂根50克,水煎服,每日1劑,可以預防和治療乙腦,流腦,感冒發熱,腮腺炎等症。

    大青葉治療各種發疹效果也還不錯,比如治療麻疹色太紅,或微紫,或出太甚的患者,可以用大青、玄參、生地、石膏、知母、木通、地骨皮、荊芥、甘草、淡竹葉,水煎熱服;又比如治療風疹,丹毒等症,可以用大青葉搗爛,先以磁鋒砭去惡血,再用大青葉的汁液塗抹患處。

    大青葉對於咽喉疾病的療效也堪稱奇妙。比如用大青葉搗爛取汁,灌服,可以治療喉風,喉痺等症;又比如用大青、升麻、炒大黃各3克,生乾地黃9克,研為粗末,用水100毫升,煎至70毫升,去滓溫服,可以治療咽喉唇腫,口舌糜爛,口甘面熱等症。

    大青葉臨床作用比較多,但大部分主要還是用作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由於這味藥是苦寒之品,在臨床中也有一些禁忌,比如在《本草經疏》中所說,“不可施之於虛寒脾弱之人”;又比如在《得配本草》中所說,“虛作瀉者禁用”,這些在臨床中需要謹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土栽培對一般農民來說是否有技術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