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黎顧百年

    朱棣造反是遲早的事,就算是藍玉不死,也阻擋不住朱棣搶奪皇位的野心。相反藍玉如果活著,或許朱棣要考慮一下怎麼攻打南京,會拖得時間長一點,但是也有一種可能就是藍玉直接投降朱棣。

    不管藍玉是誰的外甥,誰的舅舅,有一點可以確認,藍玉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大將,雖然是一個大將,但是卻不是一個肚子裡有多少墨水的人,打仗或許可以,可是要論起來玩智謀,他哪裡是朱棣的對手呢?

    朱棣造反並不是說完全對朱允炆的削藩政策不滿,要換做是他,也會這麼做的,所以朱棣造反只是時間早晚的事,並不是被逼的,而是為了皇位,滿足自己的野心而已。

    他之所以選擇在建文帝四年造反,不僅是為了找一個造反的理由,也是為了讓建文帝放鬆對自己的警惕,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是朱棣想要造反的初衷。

    所以說就是藍玉活著,朱棣也會造反,就像是上面說的那樣,就算是藍玉活著,也最多是延緩朱棣成功的時間,因為朱棣和藍玉相比,不僅是雄才大略,而且是頭腦靈活清晰,反觀藍玉只不過是靠著自己的子侄忠誠和自己一身的蠻力。

    這樣的人對於朱元璋,都是不屑一顧的,明知道朱元璋對他的這種態度很是厭惡,可是依然我行我素,典型的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但是這種人也有一種缺點,那就是好哄騙,就憑藉著朱棣忽悠人的本事,我認為藍玉最後會成為朱棣的一個好幫手也未可知。

  • 2 # 歷史時燒錄

    根據朱棣的為人,造反是早晚的事。不過藍玉如果不被朱元璋殺死,朱棣造反成功的概率就相當低了。

    藍玉簡介:

    藍玉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之一。他為人仗義 ,作戰有勇有謀,在多次征戰中總能夠擊敗敵人,幾乎是屢戰屢勝。在朱元璋二次北征戰役中,藍玉總是衝在最前線,一路大破敵軍;洪武七年,藍玉攻打興和大勝而歸;洪武十一年(1378年),藍玉領命與沐英兩人率大軍平西藩叛亂,次年取得勝利,被朱元璋封為世襲永昌侯。

    同時,因為藍玉是朱標的舅舅,因此朱元璋有故意縱容藍玉壯大勢力之意,以求將來朱標的皇位不致受到其他勢力的威脅。但是1393年,太子朱標暴斃身亡後,藍玉也被涉嫌謀反,被朱元璋判處剝皮死刑。藍玉案也牽連了一大批開國功臣。

    為避免朱允炆的皇位受到威脅,朱元璋還削弱了其他皇子的勢力,並規定沒有皇帝的召見不許進京。但是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又開始削藩,最終導致朱棣謀反,而且被朱棣成功從龍椅上拉了下來。

    那麼如果藍玉如果不死的話,朱棣還會造反嗎?

    其實,太子朱標沒死得時候,藍玉將軍就曾多次提醒過他,一定要小心燕王朱棣。如果朱標登基,朱棣很可能會被藍玉所滅。而朱允炆登基後,本身就對藩王有意見的他,一定會更加認同藍玉的意見,朱棣也將必死無疑。

  • 3 # 歷史畫中人

    藍玉除了是開國大將,還是皇親國戚。藍玉的姐姐,是另一位開國元老常遇春的妻子,他們生的女兒嫁給了太子朱標。也就是說,藍玉是太子妃的舅舅。

    哪怕當時沒有爭贏,朱允炆順利繼位了,也難保之後不做點手腳。朱允炆的親信主要是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這樣的大儒,毫無軍隊背景,更無與悍將藍玉互相牽制的根基。

    有藍玉在,朱允炆的皇位不一定能坐穩當,而朱棣如果不採取措施,更是必死無疑。

    但如果藍玉活著,朱允炆和朱棣都將處於危險之中。

    首先就是在藍玉在北上抗元的過程中,擄走了北元的王妃,並且調戲了王妃。其實軍隊的戰士缺的就是女人,戰爭時間又很長,心中的情慾無法排解,當出現女人時就會情不自禁。

    朱元璋當時對軍隊管理嚴格,不能侮辱敵軍的女人,況且當時還沒建立政權,軍紀不嚴則會敗壞名聲,直接影響抗擊元軍的民心和統治。

    所以朱元璋知道後很生氣,本來藍玉在北上抗元大獲全勝,但是卻出現這樣的小插曲,朱元璋本來想封藍玉為樑國公,硬是把“樑”改成了“涼”,最後藍玉的結局也真是涼涼了。 其次就是藍玉耐不住性子,他在北征南返時,軍隊到了喜峰山,因為守城的戰士需要上報,再開啟城門,戰士因為多花費了時間,藍玉竟然等不及,破門進入喜峰山,這種任性妄為讓朱元璋有些失望。 再次,就是他竟然嫉妒同僚,肆意邀功,藍玉西征回來之後,朱元璋很開心,要封藍玉為太子太傅,但是藍玉卻因為自己的地位在宋、潁兩公之下,憤憤不平,朱元璋也對藍玉大失所望。 最後,藍玉有了地位、權力、財富之後,巴結他的人也不會少了,很多人都認藍玉為義父,而且藍玉養了很多的家奴,這些人仗著有藍玉撐腰,橫行霸道。

    朱元璋殺害藍玉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朱標早逝,要幫皇孫朱允炆清除障礙

    其實,朱元璋殺藍玉最大的原因都不是這些,這些只是導火索,朱元璋殺藍玉是因為太子朱標的死。當時朱標為太子的時候,娶了常遇春的女兒,而藍玉又是太子妃的舅父,顯然藍玉是太子黨的人。當時朱元璋中意太子朱標,一心想讓朱標繼承皇位,所以給朱標配備了當時最優秀的大臣,輔佐朱標,而藍玉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員,但是朱標卻意外的病逝了,朱標一死,太子黨的人就要改弦更張了。 所以,朱元璋打算讓孫子朱允炆即位,但是孫子卻並不是一個殺伐果斷的人,甚至有些唯唯諾諾,朱元璋知道朱允炆根本控制不住藍玉,所以朱元璋為了孫子能夠坐穩皇位,只有對藍玉下殺手。 正好當時,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以謀反罪將藍玉逮捕下獄,隨之而來的就是抄家、株連九族、相關人員下獄,一場浩浩蕩蕩的“藍玉案”由此開始。 其實“藍玉案”只是藉著謀反的名義,實際上殺藍玉是朱元璋長久以來的心思了。

    首先朱允炆登基後,就開始削蕃了,一開始是小大小鬧,後來盯上了自己的叔叔朱棣。朱棣又怎麼會輕易被削藩,讓出自己的權力,所以不管當時在兵力、資源都很差的情況下,朱棣都會造反,所以不管藍玉是死是活,朱棣也都得造反。

    再者,如果藍玉在世,也已經是一個小老頭了,不管他年輕的時候是多麼的叱吒風雲,馳騁疆場,總有一天會“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而且朱棣也並不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他也是久經沙場,10歲就被封王,駐守北京,抗擊元軍,前半生很長時間都生活在馬背上。

    藍玉本身功高震主,在朱元璋在位時期就不把他放在眼裡,雖然藍玉在朱元璋在位時期沒有想過造反,但是說不好等到朱元璋死後,藍玉就自謀出路,另立門戶了。 所以不存在藍玉在世,朱棣就不會造反的邏輯關係。

  • 4 # 劇透歷史

    藍玉是明朝開國名將,驍勇善戰,立下過汗馬功勞,逃回蒙古草原的元朝殘餘勢力“北元”小朝廷,就是被他在捕魚兒海之戰中打得編制散架。

    但此人軍事能力突出的同時,性情上也十分驕橫跋扈,朱元璋正是因為擔心自己死後子孫鎮不住藍玉,才在晚年用盡餘力將他的勢力連根拔起。

    藍玉案前後牽連了一萬五千多人,明朝初年的官場、軍界基本被擼了個底朝天。至於藍玉則更慘,以謀反罪被抄家滅口,本人更是遭受剝皮實草酷刑。

    這樣一個狠角色,如果他能活到朱允炆時期,朱棣還敢造反嗎?

    朱允炆當皇帝,朱棣若能老老實實交出兵權,做個無慾無求的憨厚藩王,保住性命的可能性比較高。畢竟他的身份是皇叔,而且朱允炆最終的目的是收歸藩王的權力,並不一定出於私人恩怨要叔叔們的性命。

    但如果藍玉活著,朱允炆和朱棣都將處於危險之中。

    有藍玉在,朱允炆的皇位不一定能坐穩當,而朱棣如果不採取措施,更是必死無疑。

    原因何在?這得從藍玉的身份說起。

    他除了是開國大將,還是皇親國戚。藍玉的姐姐,是另一位開國元老常遇春的妻子,他們生的女兒嫁給了太子朱標。也就是說,藍玉是太子妃的舅舅。

    牽著這層關係,藍玉和東宮向來親近,極為維護外甥女和外甥女婿的地位。

    對此,朱元璋倒也樂見其成。他為朱標擇妻常氏,本就是打著把常家和藍家納入進太子陣營的主意,這是他為朱標準備的武將班底。

    本來這一切都設想得很美好,然而誰都沒料到,太子朱標竟然會英年早逝死在朱元璋的前頭。朱元璋悲痛之餘,猛然間發現這套失去朱標的太子班底,有些不怎麼安穩起來。

    朱標雖死,朱元璋卻還想把皇位留給太子這一脈,但尚未成年的皇太孫朱允炆,顯然沒有壓制藍玉的能力。不難預見,武將為禍、外戚專權的場景,在不遠的將來即將發生,這當然是朱元璋不希望看到的。

    早在藍玉取得捕魚兒海大捷,班師回朝夜抵喜峰關時,守關將領因夜間不敢開關接納,他竟然縱兵毀關破門而入。而且他還擅自玷汙了俘虜的北元妃子,導致她不堪受辱而自殺。

    聽到訊息,朱元璋大怒,本來準備封他為樑國公,現在改“樑”為“涼”,並命人將他的過失刻在世襲的憑證上,希望他能靜思己過,有所改進。

    可藍玉卻驕橫依舊,朱元璋封他為太子太傅,他卻很不滿地說,以我的功勞難道還當不得太師嗎?

    朱元璋知道後,對他更為不滿,本來就對實力強勁的武將頗多戒備,像湯和、徐達那樣謹小慎微的發小在他面前都得小心翼翼,藍玉這樣往槍口上撞,不是找死嗎?

    於是,朱元璋下定決心要為皇孫剷除大患,接下去就有了震驚朝野、將明初官場都割了一遍韭菜的“藍玉案”。

    朱允炆不是太子妃常氏所出,他的母親呂氏只是朱標的妾室。常氏生了兩個兒子,朱雄英和朱允熥,朱雄英雖早夭,三朱允熥還活得好好的。

    這就讓朱元璋設想出了藍玉將來謀反的動機,無論是出於親戚間的情分還是家族的利益,藍玉都要為朱允熥爭奪皇太孫之位。

    哪怕當時沒有爭贏,朱允炆順利繼位了,也難保之後不做點手腳。朱允炆的親信主要是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這樣的大儒,毫無軍隊背景,更無與悍將藍玉互相牽制的根基。

    憑著藍玉在軍中的威望,就算朱元璋活著的時候解除他的軍職,也難保他像司馬懿那樣,熬個幾年振臂一呼改變時局,到時候朱允炆拿什麼跟他鬥?

    搞定朱允炆,藍玉的下一個目標肯定是朱棣,兩人積怨已久。

    太子朱標活著的時候,朱棣的表現就比較突出,深得朱元璋的喜愛,他對大位也不是沒有想法,只是礙於朱標地位穩固,只能在心裡想想而已。

    朱標性情寬厚,弟弟出息了他只感到高興,藍玉卻看出了朱棣的野心,數次提醒朱標防備朱棣。

    某次,藍玉北征南返,路過朱棣的封地時特意觀察他的言行舉止。回來對朱標說,燕王不是一般人,有天子氣象,遲早要造反,您一定要小心。朱標卻說朱棣對他一向恭敬,不可能造反。

    但朱標敢信朱棣,藍玉不敢信,他可不是傻白甜,一直盯著燕王府,平時也多有針對。朱棣知道他對自己的態度,雙方交惡。

    由此可見,藍玉若是活著,朱元璋死後的明朝政權交替之際,極有可能圍繞著皇位的歸屬問題發生動亂,朱棣不但敢起兵,起兵的時間還有可能提前。

  • 5 # 玲讀歷史

    我認為即使明朝大將藍玉還活著,朱棣也是會造反的,因為他的侄子朱允炆怕叔叔們有異心,急於野蠻削藩,前面的五個被廢的藩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朱棣這麼聰明的人,朱允炆打的是什麼小算盤,他心裡跟明鏡似的,所以朱棣只能奮力一博,這樣至少還有一絲希望。

    自小朱棣就跟隨在徐達、常遇春等大將身邊,跟士兵一起操練,學習如何行軍打仗。在真實的戰火中,朱棣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為了一名強大的軍人。也許強大的人註定是要賦予重任的,就像朱棣一樣,自小的磨練讓他有資本敢去反抗命運的不公。

    道衍和尚姚廣孝的慫恿

    姚廣孝這個人雖為出家人,但卻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的和尚,他是一個滿懷抱國之志卻無處施展才華的人,在太平盛世,他苦於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於是便有了攪動風雲之想法,而朱棣的不安分恰是他所看中的,這樣把朱棣拉進來,他便擁有了施展能力的平臺。

    朱允炆的瘋狂削藩行動

    朱允炆為了穩固皇權,他先是從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周王下手削藩,把周王的一家人發配到邊遠雲南,那時候的雲南可是一個苦寒之地,所以這削的確實有點狠。緊接著又羅列了一個罪名把岷王逮捕起來,貶成庶人。

    接下來,建文帝又把湘王朱柏作為了打擊物件,找了一個藉口要去湘王封地抓人。結果,湘王是一個相當有骨氣的人,他把一家人都召集起來,關起門放火自焚了。

    看似文弱的建文帝,為了穩定皇權,也下起了狠招,他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廢掉了齊王和代王。

    朱棣看到這架勢,肯定也很怕啊,他在諸位藩王裡是實力最強的,朱允炆肯定也不會放過他的,哥哥弟弟們的慘劇就是最現實的例子,朱棣為了一家人的活路也不能坐以待斃,所以削藩加速了朱棣造反的進度。

  • 6 # 歷史真香

    品味歷史,感悟真香,真香君對這個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我認為不管藍玉是死了還是活著都不會影響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也別說藍玉,就是徐達和常遇春活著,朱棣在低頭是一刀抬頭還是一刀的情況下都會選擇造反的,下面我來說說為什麼朱棣一定會造反。

    首要原因: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反抗

    如果有人非要殺你不可,在身高力量都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你會選擇坐以待斃還是和他拼老命?拼命可能會有一線生機,不拼就是等死,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拼命吧?

    朱棣的處境就是這樣的,朱允炆雖然在很多人的眼中遺傳了其父朱標的寬厚仁慈,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有可能是假象,他骨子裡更像殺伐果斷的爺爺朱元璋,這一點在削藩這件事上就可見一二。

    朱允炆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即位之後馬上就著手進行削藩,本來在洪武朝藩王地位極高,“冕服、車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謁,無敢鈞禮”,但是建文帝登基後,短時間內就將周王、齊王、代王、岷王廢為庶人,或囚禁,或流放。為了達到削藩的目的,他對親叔叔們進行各種找茬,以未經查實的謀反罪名逮捕廢黜諸王,最終逼得湘王朱柏全家自焚而亡,手段可謂狠辣至極。

    對於在藩王之中實力最強的朱棣,朱允炆自然也沒有放過,逼得燕王為了自保而不得不裝瘋賣傻,最後實在裝不下去了才造的反。

    其實對比朱棣在造反時和建文帝的實力對比就不難看出,燕王完全就是死中求活,奪取北京城的時候只有八百人,後來到了寧王那裡威逼利誘才算弄出幾萬大軍,即便如此和傾全國之力的朱允炆對比依然不是一個重量級的,最後能夠取勝真的是天命所歸。所以,不管朱允炆手下有誰,也別管雙方的差距有多大,為了拼得一線生機朱棣都會造反。

    次要原因:朱棣不滿老爹對皇位繼承人的安排

    從永和大帝靖難成功之後的表現來看,絕對是一個好皇帝的典範,他用事實證明了老爹朱元璋的選擇是錯誤的。

    其實在太子朱標去世之後,朱元璋沒有選二子朱樉、三子朱棡和四子朱棣,這個從禮法上來講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是在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也去世的情況下,選擇朱允炆就純粹是根據個人的好惡了,因為朱允炆雖然是朱標活著的兒子裡面最年長的,卻並非嫡子,完全違背了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之中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定,皇位應該傳給和朱允炆年紀相當的朱允熥。

    朱元璋傳位給朱標的兒子,看似為了維護嫡長子繼承製的正統,但實際上是有爭議的,朱允炆畢竟也只是朱標的庶子。難道皇太子的庶子比皇帝的嫡子更有資格繼承皇位嗎?所以對於心高氣傲的朱棣來說肯定會心生不滿,加之朱允炆步步緊逼造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實,從我們現代人對於繼承法的認知角度來看,如果設身處地的想,父母沒有把房產留給二兒子,而是給了大兒子和小三生的私生子,作為二兒子肯定也是不肯善罷甘休的啊!

    所以,我想無論是誰處在朱棣的位置上,肯定都不會引頸受戮的,管他什麼藍玉黑玉呢,打得過打不過是能力問題,造不造反是態度問題,必須得打啊!

  • 7 # 方圓論壇

    藍玉是一個很有能力的臣子,但他的死活和建文帝朱允炆削藩與否,或者朱棣造反與否並沒有必然性。也就是說藍玉是死是活根本不重要。朱允炆該削藩還是會削藩。朱棣該造反還是會造反。削藩與造反,這是朱允炆和他的那些藩王叔叔們之間的鬥法,和旁人無關。不要過分誇大藍玉的作用。不可否認藍玉是一個猛將,在其征戰天下過程中也立下了赫赫功勳。但他真的就一定比朱棣強嗎?並不見得。朱棣的戰績也是實打實一刀一槍拼出來的。在我看來他的能力甚至要更強於藍玉。但話又說回來了,自從朱標死後就決定了藍玉必死的結局。所以從根本上看藍玉根本不會有活下來的機會。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他內心之中的安全感實際上是非常低的。他認為想要維護住明朝的統治大權,使得明朝中央長治久安,那就必須要明朝宗室子弟的協助。所以在洪武年間朱元璋開始大肆分封明朝宗室子弟到各地就藩。而且為了讓各地藩王有能力管理地方,並且防禦外敵。朱元璋不僅賞賜了大量的土地田畝給藩王。而且各地的稅收也由藩王統一徵收,並且明朝中央還需要每年支付給藩王錢糧祿米。朱元璋此舉一方面加大了中央的財政壓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地方藩王們勢力極度膨脹。短期來看確實有利,但長此以往下去對國家統治肯定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所以朱允炆繼位後便迫不及待的想要處理藩王問題。

    但朱允炆在削藩過程中卻犯下了大錯。朱允炆並沒有選擇分化藩王,然後拉一批打一批。而是選擇想要一網打盡。當然了朱允炆犯下如此大錯也和他用的人有關係。朱允炆上臺後重用了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三人。但這三人雖然嘴上誇誇其談,但實際上根本沒有實際操作經驗。所以在處理問題上顯得非常的天真。朱允炆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和他們三人也不無關係。朱允炆初期的削藩確實初見成效,一連五位藩王被廢,但這時剩下的藩王就開始人人自危了。終於在朱棣的唆使之下,藩王們開始起兵謀反,而朱棣就成了其聯盟的領袖。

    朱棣的起兵並不是所謂的造反,朱棣美名其曰為“靖難”。同時朱棣釋出檄文認為朱允炆破壞太祖立法,在加上任用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三人屬於禍國殃民。所以朱棣把自己打扮成了正義之師。但在朱棣的造反過程中實際上進行的並不非常順利。明朝中央的實力顯然要強於朱棣。但一方面朱允炆用了一個尸位素餐之輩。再加上朱允炆天真的下命令告訴將士不要傷了朱棣。這就導致軍心大失。而朱棣軍則越戰越勇。所以朱棣最終擊敗了朝廷大軍自立稱帝。

  • 8 # 宋安之

    其實藍玉之死的真正原因,更多應該是太子死後,明太祖朱元璋打算以孫子朱允炆繼位,又害怕朱允炆駕馭不了桀驁不馴的藍玉,所以乾脆找了一個藉口殺死了藍玉。

    所以為了朱允炆上位鋪路,藍玉必須要死。

    當然我們迴歸到問題本身,脫離這個實際情況來分析一下。

    假如藍玉活到靖難時期的話,說實話朱棣依舊會造反。

    我們來看看朱棣是什麼人?

    這可是一個狠人,是大一統王朝中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成為皇帝以後又創下永樂盛世,可謂是雄才大略。

    這樣的人,肯定不是坐以待斃的主兒。

    所以在建文帝朱允炆連削五王,廢其為庶人,甚至逼得湘王朱柏自焚以死明志。然後再對下手的時候,朱棣自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起兵造反。

    因此以這個現實來看,朱棣根本不會坐以待斃,不是一個藍玉活著就可以阻止的,說實話藍玉還沒有這麼大的震懾力,還不至於使朱棣害怕他,因此束手就擒的。

    就是朱棣的岳父,也就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在世,朱棣也照樣會造反的。

    原因很簡單的,就是因為朱棣為了活著,不會坐以待斃的!

    而且以朱棣的水平來看,對陣藍玉,其實勝算還是很大的。

  • 9 # 古今奇彈

    朱棣為什麼要反?

    首先要搞明白朱棣為啥要造反?

    建文元年六月,齊泰將燕使鄧庸下獄審訊,具得朱棣將舉兵反狀,乃發兵逮燕府官屬,並密敕張信逮捕朱棣。

    實在是沒有活路了,退也是一刀,進還有點兒活下來的希望,索性就扯大旗造反了吧。哪怕失敗了,好歹死的也體面點兒,不至於像其他兄弟一樣,關的關,流放的流放,自焚的自焚。朱棣還是有一些傲骨的,就如同當年的楊廣一樣:帝王自當有帝王的死法,豈可如豬狗一般。

    建文會不會用藍玉

    藍玉就好比滅絕師太手裡的倚天劍,建文好比三流水平的周芷若,其實他還不如周芷若,周芷若最起碼還有些時候是殺伐果斷的。讓一個三流的水平的周芷若拿著倚天劍去刺殺張三丰,能有好麼?估計結果是先傷到自己吧。

    再有還得考慮一下藍玉這個人的性格。藍玉為人狂妄,膽大包天,不知進退,私蓄莊奴,多納義子,多少功臣都死在了朱元璋的手裡,他還是不知道一點兒收斂,這樣的人誰敢用?太祖朱元璋用起來都覺得扎手,更別說職場小白朱允炆了。

    更何況藍玉還是朱允通的舅老爺,要知道朱允通才是嫡子,朱允炆只不過是靠著賣人設成功的庶子。有了這層忌諱,朱允炆更不敢把兵權給他了。說不好你前腳剛把兵權給藍玉,後腳藍玉就帶著朱允通來奪建文皇帝的江山了,名義都是現成的就說是奉天靖難,你丫逼死了多少叔叔啊,老頭子的江山都給你折騰成什麼了。對付建文這種雛兒,藍玉有兵權又有大義還有朱標太子的嫡子,這牌面可比朱棣的強多了。

    到時候可就不是建文與朱棣的爭奪了,而是藍玉與朱棣之間的大戰了。

  • 10 # 免費手機炒幣機器人

    朱標死了,朱元璋也死了,藍玉還活著?那就老尷尬了,朱允炆恐怕死的會更早,都用不著朱棣動手。

    為啥哩,因為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

    外甥女,常氏,明太子朱標之太子妃;

    甥孫:朱雄英、朱允熥;

    如果朱雄英不死,嫡長都是他,輪不上朱允炆繼位;

    即便朱雄英死了,還有朱允熥這個甥孫可以捧,那朱允炆就太礙事了……不要小看藍玉的膽子,他真敢,標準的“外戚”模式。

    藍玉的居功自傲,不服管教是長期性的,不間斷性的^_^,自馮勝獲罪,藍玉的上升空間就更大了,但是他從來沒有警醒那麼多功臣到底是怎麼死的,還在前人路上作死前行,絲毫不知道收斂。比如下圖的元妃,他藍玉就這麼急色麼。

    朱元璋有收義子的習慣,他也有樣學樣藉此集聚勢力,而不止他的義子,連他的莊奴都知道橫行霸道,強佔良田,驅逐御史,這都是驕縱的表現,他真的不知道這些事統統都會傳到朱元璋的耳中,對他藍玉產生反感麼,強佔元妃,以至於元妃自盡,本來朱元璋要給他的“樑國公”變成了“涼國公”,並且把他的過失種種都刻在世襲憑證上,還不夠清晰表達朱元璋對他的怒意麼。

    更犯忌諱的是軍權方面,軍中將校的升職降職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權力完全脫離了控制,這是歷代君主都非常忌憚的,而不僅限於朱元璋,你藍玉搞得軍中都是你的嫡系勢力,老朱能睡得安穩麼,哪怕老朱多次敲打他,他也不以為意,還以未任太師為由,諸多抱怨牢騷,這就真的作到頭了。

    老天也對得起他,順勢推了他一把,朱標英年早逝,連朱元璋都控制不住的人,朱元璋怎麼能放心留用給後人,況且還有朱允熥這層“外戚”關係。

    《明史》---“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玉謀反,下吏鞫訊。獄辭雲:“玉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為變,將伺帝出耤田舉事。”獄具,族誅之。列侯以下坐黨夷滅者不可勝數。手詔佈告天下,條列爰書為《逆臣錄》。至九月,乃下詔曰:“藍賊為亂,謀洩,族誅者萬五千人。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

    非常適時,錦衣衛都指揮使告發藍玉謀反,牽連到十三侯、二伯,一下子就牽連了一萬五千人,“軍統”幾乎被清洗一遍,而藍玉本人則剝皮實草,株連三族陪死,藍玉作死的一生終於以悲劇方式落幕。

    明朝大將藍玉如果活著,朱棣敢造反嗎?

    和敢不敢沒有半點關係,無論藍玉是否活著,朱棣都必須要造反,造反則有一線生機,不造反則引頸待戮,就這麼簡單,敢不敢也得造反,大勢所趨。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慧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資料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 11 # 無筆

    如果藍玉活著,朱棣敢不敢造反呢?倘若朱元璋沒有殺掉藍玉,我們排除朱允炆登基後藍玉首先造反扶自己的侄孫朱允熥登基的可能性,畢竟藍玉這個二百五真做的出來。不得不說藍玉適合戰爭年代領兵作戰,可和平年代就不行了。

    藍玉乾的那幾件事典型的莽夫所為,吃飽了撐得沒處消化,強佔元妃,導致元妃自殺殉節,半夜搗毀城門。連自己家的下人平時都不可一世,仗著自己有功,平時把誰都不放在眼裡,倘若朱標當了皇帝,藍玉是不敢造反的,但是朱允炆當了皇帝藍玉就不一定會忠心耿耿了。

    朱棣可以說是完全遺傳了他老爸,權謀之術絲毫不在話下,這點完勝藍玉。我們假設藍玉在世,忠心耿耿的輔佐朱允炆。藍玉未必是朱棣的對手。在侄子朱允炆的統治下,朱棣一定還會造反的。

    朱元璋給他留下了方孝孺,黃澄,齊泰等文人。這些都是受傳統儒家思想影響下的文人,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斷然不會造反。可是他們太理想化了,沒想到朱棣會不服從君王而造反。在建文帝即位不久實行“削藩”,朱棣面臨的要麼是主動交出兵權,任人宰割,要麼就是搏一搏,去造反。建文帝能實行削藩,削弱叔叔的權力,那麼藍玉倘若在的話,就會先拿這些外人開刀,收取兵權,給個閒職噹噹。就算藍玉想忠誠護國,也力不從心了。

    而削藩剛好是一個契機,朱棣此時倘若不造反,以後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他的巨集圖大業的夢就再也不會實現了。與其坐以待斃,等待朱棣的結果只能是像他的其他兄弟一樣,交出兵權,被貶為庶人。這樣的生活對朱棣來說無異於死去,在和姚廣孝這位大陰謀家進行深談後,野心家朱棣決定了,造反,把命交給老天。

    就算建文帝沒有削藩,朱棣也不會安守本分做一個藩王。造反,只是時間問題,以朱棣的能力,打擊消滅藍玉這樣的大將綽綽有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辦法辨別和確認領導是畫餅還是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