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任啊太難了
-
2 # 詩詞書院
十二律,又稱為律呂、十二宮等。是指古漢樂中的十二個調。
其實質是依十二個不同的半音而編成的一種律制。在西周時期便有初形,至《呂氏春秋》,正式以三分損益法來生成十二律,並融入了《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的哲學思想,將其分為六陽六陰:
六個陽律(又稱為律),包括: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亡射。
六個陰律(又稱為呂),包括:大呂、夾鍾、中呂、林鐘、南呂、應鐘。
而十二律又與地支、曆法相對應,即以十二律對應陰曆十二個月,這又謂之律應。詳見下圖:
至於說到十二律名稱的由來,很多人認為是源於月曆,這主要是被一些網文誤導,我查閱過其引用的相關文典,基本上都是在“十二律”名稱形成之後,也就是說,是以“十二律”的名稱對應至曆法當中,並非以曆法生成“十二律”的名稱。
我個人則認為,十二律的名稱,源自當時的樂器名稱,因其基調與十二律中的相關音階接近,故取名。例如,黃鐘,在劉昺的《大晟樂書》便有載:“黃鐘者,樂所自出,而景鍾又黃鐘之本,故為樂之祖,惟天子郊祀上帝則用之,自齋宮詣壇則擊之,以召至陽之氣。既至,聲闋,眾樂乃作。”可見,黃鐘是天子郊祀時所用的一種打擊樂器。
其他名稱在此就不一一詳述了。
先民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並沒有音高概念,後來才逐步建立超音高概念,並且給予按音高順序排列的每個音一定的名稱。所謂“五音(聲)”,就是宮、商、角、徵、羽。“五音”加上變徵、變宮便是“七音”。關於五音、七音與現代唱名的對應關係, 五音 宮商角徵羽 七音 宮商角變徵羽 變宮 所謂十二律,是指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它們是用來確定音階首音的音高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定調。假若黃鐘相當於C,則古代十二律與現代十二個半音的對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