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614228419912誠
-
2 # 不會飛的鷹1
回鶻就是回族!回族的俗稱回回來自回鶻,這源自沈括的詩句。回鶻的宗教信仰所謂的摩尼教實質上是伊斯蘭教,因為這種宗教以茹葷為法,也就是在教法上有食用肉食的習俗,而回鶻人食用的肉食以牛羊肉為主(唐書),所以回鶻的宗教是種宰殺牛羊為教法的宗教,當然也就是伊斯蘭教的宰牲。另外回鶻人晏食又與伊斯蘭教另一宗教習俗把齋直接相關。回鶻汗國解體後的去向與回族居住地域高度吻合。回鶻的歷史與回回的傳說吻合,回族傳說的四千回兵保唐王與歷史上回鶻幫助唐朝恢復社稷完全吻合,而且回鶻幫助唐朝平定叛亂之後四千人被安排在沙苑,而沙苑就是今天的陝西大荔,這裡恰恰是清朝回族起義的發源地。所以無論是從宗教信仰還是居住地還是民間傳說都證明回族是回紇也就是回鶻。還有一個證據就是有兩本書《蒙韃備錄》《黑韃事略》,這本書成書於回回的出現和回鶻的消失那個時間段,描述的一個與蒙元聯絡密切的民族,通過兩書的描述可以看出這是同一個民族,而在兩本書中卻分別稱為回鶻和回回,這也很好解釋了回鶻到回回的演變時間宋元之際。
-
3 # 國病
回紇與匈奴、突厥一樣都分為黃白兩個部分。
回紇與突厥總體上算一個體系,只不過回紇在東方是不包括高加索I系、G系等小頭顱泛白人種的。
回紇和突厥的前身就是鬼方體系,鬼方和羌方是由中東、古埃及返回故土的以色列支系。所謂回的含義是返回東方。就好比漢族有個別情況被叫做陸回。其實《詩經》裡說的非常清楚,之子于歸,就是先羌繞道返回蜀地的第四代蜀王杜宇的杜鵑子規以及返回楚地的先羌秭歸。《詩經》素冠篇裡提到的聊與子同歸兮,聊與子如一兮。就是指素冠是鬼方體系裡的黃種,屬於上埃及白冠,源自原產地長江流域的百合花文化。素冠就是大鯀族,基因O1。目前在西域較多分佈的O系也是羌系O3和大鯀族O1居多,其次是契丹西遼的泰族基因O2a。
西周滅亡後羌系在中國更加強勢,原西周裡的大鯀族有一支就由北方上船漂流到了臺灣等地。臺灣原住民歷史上只有出產於中國北方的小米。羌系強勢並與鬼方體系翻臉水火不容,這才導致了秦始皇時大夏流落到了西伯利亞地區。秦始皇攻打南粵其實就是打百越南支,屬大禹後裔。這部分人流落東南亞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地區,還有就是變為侗族、黎族以及融在壯族裡。原本大夏在阿富汗、印度河地區,被羌系和斯拉夫的秦體系進攻逃到了印尼、馬拉加西,大夏中白的是日耳曼,他們逃向了中東、近東地區,進而又進入歐洲。
秦時的大夏就是後來鮮卑體系的前身,回紇就出自丁零人。但匈奴被自家體系的漢朝打擊,烏拉爾主體遠走,羌系匈奴和部分烏拉爾則融入了鮮卑以及整個東胡。由於羌系人口眾多所以後來的鮮卑大多數是羌系。至今能發現錫伯族裡有近30%的羌系基因,赫哲族裡O3比例更高。而原本的鮮卑則是大夏體系的丁零回紇。白的是德意志基因R1b,黃的是素冠大鯀族O1。維吾爾裡後來融合了多個群體,例如波斯印度體系、漢軍後裔、阿拉伯人,但日耳曼基因依然佔比不小,與周邊民族罕見日耳曼基因的情況形成明顯對比。土耳其以突厥自居,但其白突厥日耳曼基因只有14%,遠低於維吾爾。純的維吾爾很可能是德意志民系分支,也就是七仙女族群的父系後代。所以他們這個部分留在了東方。
回民是一個什錦民系,但是其最初的主體就來自於回紇,是以黃種素冠文化為道統的體系。其自稱回回、戴白帽以及姓氏裡的海、馬、納都是大鯀族的特點,大鯀族自稱就是海和海薩。納則是指右邊沿海支,也就是八字的一捺。回民裡的確存在大鯀族O1基因和日耳曼基因,尤其O1基因在西部佔比高的只是羌族和回民,羌族裡O3最多,其次是O1,很明顯早期他們是知道雙方都同屬華夏的。由於是蒙古的赤軍探馬,所以有西遼的O2a基因流入,有蒙古體系的C系流入,在靠近青藏地區還有D系流入,還有就是後來海量的漢族基因流入。阿拉伯基因佔比不多隻有6%左右,因為宗教的原因他們認同阿拉伯,但客觀看是有出入的。阿拉伯口中的馬瓦里正是指黃種人。我覺得他們與Murano都有一定關係,Murano小河遺址的女屍戴的帽子最類似哈薩克,而哈薩克最初就是黃突厥大鯀族,哈薩克就是大鯀族自稱的海薩一詞。Murano與新疆鄯善有關,昆明曾經也叫過鄯闡。這個名字如果不是羌系的原因,那就是雲南回民進入雲南後帶來的名字。所以他們是可以同Murano扯上關係的。大鯀族夏后氏就有改姓樓的情況,英語海樓一詞也是對著大鯀族說的。
-
4 # 大漠風神1
裕固族,回鶻(回紇)後裔。北魏時,東部鐵勒的袁紇部落遊牧於鄂爾渾河和色楞格河流域。隋時稱韋紇。605年因反抗突厥的壓迫,與僕固,同羅,拔野古成立聯盟,總稱回紇。一度建立強大政權,曾助唐平定安史之亂。788年向唐自請改稱回鶻。840年為黠戛斯(今吉爾吉斯)所破,部眾分三支西遷,一遷吐魯番盆地,稱高昌回鶻,或西州回鶻,(轄境西包庫車,東抵哈密以東,北越天山,南接于闐(今和田)。一遷蔥嶺西楚河一帶,即蔥嶺西回鶻十世紀與葛邏祿等部建之黑汗軍事政權,轄地包括中亞和新疆南部的部分地區。),(這兩部分元明兩代稱作畏吾而,畏兀,畏吾,委吾等,是回鶻一辭的異譯,今譯“維吾爾”,所以回紇是維吾爾族的祖先)。一迂河西走廊,稱河西回鶻或甘州回鶻。(其中黃頭回鶻(撒裡維吾爾)與蒙古,漢等民族長期相處,形成今裕固族)。
-
5 # 仙人掌36523
唐朝中期,回紇首領上書唐朝,要求改回紇名字為回鶻,恩准後,就叫回鶻了。稍微有點古漢語知識就知道,回鶻讀音和維吾爾一模一樣。
-
6 # 秦楚巴人
回紇與回族毫無關係,回紇的後裔是吐魯番、哈密的維吾爾人與甘肅裕固族人。回族主體是漢穆,基本構成是:80%漢穆+10%旳吐番蒙古+5%中亞人+5%的阿拉伯波斯阿訇毛拉。
-
7 # 品鏵
民國以前叫回紇為畏兀爾,回部,纏回,沒有回族一說,後來30年代民國時期廣泛徵求意見更名維吾爾族。與建國後國家劃定的56個民族中的回族,不是一回事。
-
8 # 無畏偉強
回紇是維吾爾族直系祖先,回族有回紇的血源成份,鬼方、犾力、丁零、高車、敕勒(鐵勒)是回紇早期不同時期的不同稱呼,宋朝稱回鶻,清朝稱回部,新中國稱維吾爾族。回族祖先為以阿拉伯為主的西亞人、中亞人和東亞漢人、蒙古人溶和的民族早期稱回回(混混)元朝以後稱回民。
-
9 # 西湖邊的耕田人
回族,就是元朝留下的色目人,在明朝時與漢族人的混血後代。因為朱元璋規定,色目人之間不能通婚,只能與中土女子通婚。色目人與漢人混血後代叫回族,色目人與蒙古人混血後代叫東鄉族。長的像漢人,是因為混血了幾百年,不斷有漢人加入回族通婚繁殖,色目人的基因就漫漫在淡化。如果沒有信教,就是混血漢人。
回覆列表
回紇是突厥的分支,中國古代北方及西北的少數民族。唐德宗時改稱回鶻。回紇汗國從646年建立,到840年滅亡的近200年裡,助唐平定安史之亂、抵禦吐蕃對西域的進攻,和唐王朝保持著相當密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往來,促進了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位於漠北的回鶻汗國於840年滅亡後,分三支西遷和南遷到了新疆和甘肅,後形成了今日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
唐與回紇的關係:
7世紀初,回紇在色楞河一帶逐水草而居,受到突厥汗國的奴役。東突厥滅亡後,回紇南移,歸附唐朝。貞觀二十一年,唐朝在回紇部設立瀚海都督府,委任回紇酋長為瀚海都督。天寶三年(744年)唐玄宗冊封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次年,懷仁可汗攻滅了後突厥汗國,成為了漠北最強的國家。回紇的國家制度,兼採突厥和唐制,並且通唐朝一直保有密切聯絡,每一任可汗都是經過唐朝的冊封承認。安史之亂時期,回紇出兵助唐平叛。從唐肅宗開始,幾次同回紇可汗和親。8世紀後期,回紇改名為回鶻。9世紀中期,回鶻汗國瓦解。有的西遷到今新疆,是維吾爾族的祖先;有的西遷至甘肅,是裕固族的祖先,還有的西遷至中亞。所以嚴格來講回紇並不是現代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