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一拍大腿激動的說

    於老師的捧哏,厲害在腦子快嘴快、現掛抓得準,而且該翻包袱的地方一分不讓。這樣的風格,和郭老師正好優勢互補,老郭瞎說謙兒大爺就挑刺。

    但於老師捧哏的弱點在於,他經常會因為玩兒嗨了跟著老郭跑了,有時只顧著抓哏而造成整個節目的節奏不穩,該平穩過度的地方沒過,緊接著就到了逗哏的包袱口兒上了。而且於老師有時候會掉番兒,比如有一版《老老年》,老郭沒說完夏天熱於老師就問冬天怎麼冷,幸好老郭反應快給縫上了。

    而趙佩茹先生,作為捧哏界的亙古一人,怹已經把每個用字、每個感嘆詞都精確到了相當的地步。您聽怹和郭榮起、馬三立的扒馬褂,同樣演刨根問底這個角色,比於老師更加自然和生動,而且用的是最簡練的語言。

    再比如,怹給馬三爺量活。馬氏相聲的特點是一頭沉,捧哏別說翻包袱,就是話都非常少。楊少華先生、王鳳山先生都是如此,但唯有通天教主敢和馬三爺針鋒相對,這沒有功夫您說能行嗎?

    當然,於老師絕對是現在相聲界最好的捧哏之一,而相對他藝術,我更欣賞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 2 # 澤仁德喜

    我看過於謙和侯耀華說的相聲,那個時候,于謙已經表現出捧哏的天賦,不急不躁,反應敏捷,節奏和細節把握十分到位,這些特長在和郭德綱合作中,發揮的淋漓盡致,可以說,于謙是目前中國非常優秀老練的捧哏!

  • 3 # 鹹魚茶館

    要看哪方面的差距了,如果是比較跟郭德綱的匹配度,那麼于謙應該能勝過郭啟儒、趙培茹一萬倍,整個相聲史上也沒有比于謙更強的。

    但如果要單論捧哏的功底,氣口節奏翻包袱能力等,于謙跟正經意義上的捧哏大師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包括他師傅石富寬在內,于謙都有不小的差距。

    如果郭德綱是史上最強逗哏大師,那麼于謙最次也是歷史前十。

    相反如果於謙就是個混飯吃的水貨捧哏演員,那麼郭德綱這個搭檔也是個票友級別。

    于謙的捧哏能力,跟郭德綱長期合作中,已經被高度固化了,這種風格恰恰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捧哏風格。如果讓于謙去跟侯寶林、馬三立、馬志明這些逗哏大師搭檔,于謙多半演不出很好的效果,而且還會限制對方的發揮。

    郭德綱一直標榜相聲不能死綱死口,要多點互動多點現掛,所以跟于謙一直都不對詞兒,演出前一張小紙條過一下,直接上臺就演。所以兩人經常有很多現掛彩頭,同一場活每次使出來都有新詞兒,這算是他們的優勢,也就是腦子好臨場反應快,而郭於的受眾也吃這套。

    但傳統相聲演員並不是這樣,包括在小劇場演出的演員,平時也是要提前預演排練的,舞臺上肯定不能隨便改詞兒,那屬於搗亂砸場子,惹毛了下來要打架的。所謂現掛也是遇到突發情況,比如侯寶林有一次正在講一個結婚的段子,結果門外開過一輛救火車,巨大的警笛聲將觀眾注意力吸引過去,於是侯寶林現掛了一個“指不定誰家結婚呢”,瞬間把觀眾注意力抓了回來,既巧妙又雅緻,比那種指著臺下觀眾說“嘴真甜,因為我有糖尿病”高階的多。

    現在很多相聲粉絲總認為傳統相聲票友就喜歡刨活,那是對相聲演員的能力進行考驗,其實真正的相聲觀眾刨活也是有講究的,刨著使對相聲表演是一種笑果提升,而不是像個神經病一樣亂嚷嚷,就像京劇票友叫倒好一樣,必須在節骨眼上叫,否則就是搗亂砸場子。相聲粉絲認為自己在臺下喊口號應援就是迴歸傳統,那是大錯特錯的。

    于謙的捧哏能力因為搭檔郭德綱風格,以及德雲社粉絲的影響,已經不可能走傳統大師的路線了,當然作為粉絲也可以挺直腰板說:

  • 4 # 峪河老齊相聲小品

    相聲講究說學逗唱,一個人說的相聲叫做單口,兩個人說的叫雙口,多與兩個人的就稱為群口相聲,平常我們聽到相聲中,一般雙人的比較多,說到雙人相聲,那就是一個捧一個逗,在當今相聲的組合中,逗哏捧哏做到很完美的相聲演員不多,最受歡迎的當屬郭德綱和于謙,今天就不說郭德綱了,簡單的聊一下捧哏于謙。很多人都想知道于謙和郭德綱的合作,他的捧哏水平到底厲害到什麼程度?其實聽聽郭德綱的評價就知道了。

  • 5 # 紅紅彤

    要說他們之間有多大差距,這是無法衡量的,只是他們的捧哏風格不同罷了。郭啟儒有個外號叫"土豆",與世無爭型的捧哏,吃虧佔偏宜無所謂,把你的話接下來就行。趙佩茹先生的風格屬於進攻型,不吃虧

    于謙也不需要往這些老一輩的捧哏上靠攏,完全可以自成一派,現在還有很多年輕演員學於老師的捧哏方式。俗話說的好,鞋合不合適,只有腳才知道,所以說,于謙的捧哏究竟怎樣,只有郭德綱自己知道

    郭德綱這樣評價于謙,"謙哥是相聲界百年不遇的捧哏,而且絕對是不孕不育的好捧哏"。可以說郭德綱的成功,有一半離不開于謙的,他們的組合象夫妻一樣,永不分離,無人超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甄嬛口中的“以色侍他人,能得幾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