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估計的2020年5G才能落地,隨著5G商用牌照的發放,2019年估計裝置商就能產生業績了。
為什麼應用廠家對5G商用比裝置廠商要樂觀,更急切呢?
因為手機換機速度下行,時間加長,手機廠家除了華為,小米,OPPO等少數幾家透過佔領對手摺份額,銷售增長。其他廠家的銷量與業績都是下行的。
為什麼換機速度變慢?
當然是應用端的問題。從2008年蘋果公司的喬布斯發明智慧手機後,由於3G網路升級到4G網路,從看小說,聊天,到影片下載,短影片,手機的處理器要求,記憶體容量,及其他效能要求不斷地提高,使用者為了滿足應用的需要,不斷地更換手機。有點類似於早期的臺式電腦從286,一直到586,奔騰CPU等,幾乎是年年升級換代。
同時,蘋果公司也不斷地推出一些吸引眼球,創新功能,增強了使用者的換機動力。
最近兩年,由於AR、3D等功能,比預期的慢,手機端應用也沒有特別的創新。5G是一個觸發因素,只有5G推出,3D結構光技術的成熟,AR的應用就易實現了。
如果3D結構光的硬體,AR應用能提早,蘋果或者華為手機能夠實現低成本的AR應用。那麼5G、AR、人工智慧,三者結合可以產生巨大的網際網路改進。
所以應用廠商講的話更樂觀,馬雲、雷軍對5G改變社會都有講過多次。而任正飛講,“5G有價值,但現在對5G還沒有太迫切的需要 。”
對於汽車廠商來說,同樣如此。汽車銷量自2018年10月整體下滑,汽車生產商業績都不理想,需要產品更新換代。智慧、安全和人機共駕的新體驗將重新激發人們換車的需求。
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使汽車的功能與角色變化,產生新的商機。車廠的角色將從傳統的汽車製造商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 汽車的產品形態將被重新定義,商業價值也將更多維度地展開。
自動駕駛將創造新的消費經濟和生產力市場——乘客經濟。 這些時間,乘客在路上或消費,或工作,或娛樂,每一輛車都可以變成移動的商業地產。
5G商用,將會產生VR/AR,高畫質電視,海量物聯網,自動駕駛等以前很多無法想象的應用,是高科技改變生活的基礎設施。
高頻寬與高速率,以致於終端的資料可以秒級回傳到雲端或遠端,對於終端手機、終端電腦等計算能力的要求並不像以前那麼高,因為可以在雲端完成。雲計算的SAAS將會大量發展,多數軟體應用都將成為SAAS,這是趨勢。
廠商的競爭,應用軟體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誰能精準理解使用者的需求,並推送服務,以及軟體,內容,將是競爭的焦點。
以前的基於網路、裝置、使用者、終端、內容的競爭,最終聚焦為一點,就是需求與應用為王。理解使用者的需求,精準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創造使用者的需求!
原來估計的2020年5G才能落地,隨著5G商用牌照的發放,2019年估計裝置商就能產生業績了。
為什麼應用廠家對5G商用比裝置廠商要樂觀,更急切呢?
手機廠商與應用因為手機換機速度下行,時間加長,手機廠家除了華為,小米,OPPO等少數幾家透過佔領對手摺份額,銷售增長。其他廠家的銷量與業績都是下行的。
為什麼換機速度變慢?
當然是應用端的問題。從2008年蘋果公司的喬布斯發明智慧手機後,由於3G網路升級到4G網路,從看小說,聊天,到影片下載,短影片,手機的處理器要求,記憶體容量,及其他效能要求不斷地提高,使用者為了滿足應用的需要,不斷地更換手機。有點類似於早期的臺式電腦從286,一直到586,奔騰CPU等,幾乎是年年升級換代。
同時,蘋果公司也不斷地推出一些吸引眼球,創新功能,增強了使用者的換機動力。
最近兩年,由於AR、3D等功能,比預期的慢,手機端應用也沒有特別的創新。5G是一個觸發因素,只有5G推出,3D結構光技術的成熟,AR的應用就易實現了。
如果3D結構光的硬體,AR應用能提早,蘋果或者華為手機能夠實現低成本的AR應用。那麼5G、AR、人工智慧,三者結合可以產生巨大的網際網路改進。
所以應用廠商講的話更樂觀,馬雲、雷軍對5G改變社會都有講過多次。而任正飛講,“5G有價值,但現在對5G還沒有太迫切的需要 。”
汽車廠商對於汽車廠商來說,同樣如此。汽車銷量自2018年10月整體下滑,汽車生產商業績都不理想,需要產品更新換代。智慧、安全和人機共駕的新體驗將重新激發人們換車的需求。
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使汽車的功能與角色變化,產生新的商機。車廠的角色將從傳統的汽車製造商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 汽車的產品形態將被重新定義,商業價值也將更多維度地展開。
自動駕駛將創造新的消費經濟和生產力市場——乘客經濟。 這些時間,乘客在路上或消費,或工作,或娛樂,每一輛車都可以變成移動的商業地產。
總結5G商用,將會產生VR/AR,高畫質電視,海量物聯網,自動駕駛等以前很多無法想象的應用,是高科技改變生活的基礎設施。
高頻寬與高速率,以致於終端的資料可以秒級回傳到雲端或遠端,對於終端手機、終端電腦等計算能力的要求並不像以前那麼高,因為可以在雲端完成。雲計算的SAAS將會大量發展,多數軟體應用都將成為SAAS,這是趨勢。
廠商的競爭,應用軟體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誰能精準理解使用者的需求,並推送服務,以及軟體,內容,將是競爭的焦點。
以前的基於網路、裝置、使用者、終端、內容的競爭,最終聚焦為一點,就是需求與應用為王。理解使用者的需求,精準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創造使用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