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曉之羽
-
2 # 物語情歸
謝謝邀請。呂不韋是戰國末年商人,秦國丞相,思想家,政治家。他早年經商,善於實施計謀,完成謀劃,他拿出五百金給秦國質孑作為交結賓客之用,另外五百金買珍奇玩物去秦國遊說,他從下往上突破,以立在趙國的秦國質孑,使秦國質孑名聲越來越大,透過呂不韋上下打通關係,秦國質子繼位,為秦莊襄王。拜呂不韋為相國,封侯位。其奴僕有萬人。
呂不韋在位期間,著有《呂氏春秋》,這本書博眾家之長,提倡君主集權制下實行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這一思想治理國家,休養生息,發展經濟,來緩和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這是其執政期間的一個明智之舉。
三年後莊襄王去世。太子贏政繼位為王,即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權傾朝野,但呂不韋常常和太后私通。
隨著秦王贏政的一天天長大,呂不韋怕和太后私通的事敗露,就找了一個門客嫪毐來代替自己。公光前238年,有人告發嫪毐與太后私通,牽連到呂不韋。秦王贏政查處此事,把嫪毐家族三族眾人全部殺死,太后遷到雍地居住。秦王想殺掉呂不韋,但因看他有功於先王,不忍心重罰,只免去相國職務,遣送出京城。
一年後,秦王贏政又恐呂不韋發動叛亂,要呂不韋搬到蜀地居住,呂不韋害怕日後被秦王殺,就喝毒酒自殺身亡。
司馬遷曾言"不韋及嫪毐,封號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聞之,秦王驗左右,未發。上之雍鄰,毐恐禍起,乃與黨謀,矯太后璽發卒終反蘄年宮。發吏攻毐,毐敗亡走,追斬之好時,遂滅其宗,而呂不韋由此絀也……"由此可見,太后和嫪毐之事,致使後宮起火,烏煙瘴氣,這與呂不韋脫不了干係。
所以,儘管呂不韋謀略口才一流,才能出眾,但後期引嫪毐入宮,禍起後宮,有損秦整個國家形象,遭眾人怒,遭司馬遷詆譭。
我認為呂不韋之所以遭到司馬遷的詆譭是因為一下幾點。
第一是呂不韋的出身。呂不韋是大商人出身,在古代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排在最後,受到人們的歧視。
第二是呂不韋幫助嬴異人上位的手段令人不齒,他靠賄賂權貴幫助嬴異人登上地位,自己再利用異人上位,這種行為也令封建士大夫們不齒。
第三是呂不韋招攬文人學士編著《呂氏春秋》,並把書的內容寫在布匹上,並將之刊佈在咸陽的城門,上面懸掛著一千金的賞金,遍請諸侯各國的遊士賓客,若有人能增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做人做事太高調,這在看重謙卑恭謹的古人眼中,他就是在炫耀。
最後是呂不韋禍亂宮廷。秦王政越來越大了,但趙太后一直淫亂不止。呂不韋唯恐事情敗露,災禍降臨在自己頭上,找到門客嫪毐代替自己,最後搞出了嫪毐之亂,給國家帶來了一場危機,這是不忠的表現,這件事就更為士大夫們所不齒了。
綜上呂不韋即使是治世之能臣,但是也被司馬遷詆譭。